李国华
[摘 要] 用活动去助力数学学习的开展,助推数学思考的生成,是有效数学教学的基本体现,也是人文数学教学的灵魂显现。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生活经验,让学生们在观察中感悟知识;还应创建问题情境和实践探究情境等,引领学生们在研究中感悟知识、在实践中深化知识,最终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顺利,更有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活动;探索;问题;观察;实践
“升和毫升”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的开始内容,尽管孩子们对这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他们对相关的表象构造掌握还是肤浅的,甚至有些学生对其了解还很模糊。为此,在“升与毫升”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们既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创设较为合适的活动情境,并以此为媒介,来撬动学生们对升和毫升表象的建构,为他们掌握对应的概念、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提供知识、思维保障,从而使得学习研究活动富有活力,也充满智慧。在此,笔者结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简略地说说自己的点滴收获。
一、唤起生活经验,在观察中感知
生活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源泉,但这还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情境去引领,从而让他们在丰富的联想、观察等活动中得以被唤醒。所以,一个智慧的数学教师就得牢牢地吃透《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要把升和毫升的教学建立在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基础之上,通过引导他们收集“牛奶包装盒、瓶”“食用油瓶”“可乐瓶”“纯净水瓶、桶”等活动,初步感知升和毫升的存在,并以此建立相应的感知,形成较为初级的模型表象。进而为他们建立起科学的升和毫升的数学表象奠定基础。
师:昨天老师请同学们与家长一块收集了一些装液体的包装物品?你收集了哪些呢?
生:我带来了一个可乐罐、一个啤酒瓶。
生:这是一个瓶装水小瓶子。
生:我的是酸奶的盒子和一个娃哈哈的罐子。
生:这是啤酒罐,这是一个鲜奶瓶子。
……
师:大家收集的物品是非常合适的,品种也很丰富。面对这些包装袋、包装盒,或者瓶子等,你们的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和你介绍这些物品呢?
生:妈妈和我讲了,酸奶盒子上的数学知识,有各种营养成分,特别告诉我,这盒酸奶有200毫升。妈妈还说了,200毫升就是表示酸奶的体积……
生:可乐罐上标有190ml的字样,爸爸和我讲这个就表示可乐罐的容积。
生:我奶奶也和我讲过这方面的知识,她说“家里装大豆油的瓶子是5升,装花生油的是1.8升”。我发现,虽然5和1.8都是很小的数字,但是相比较于190毫升、210毫升这种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它们就大多了。
生:我也有这样的发现,班上的饮水桶上就写着15升,但是这个15升比酸奶盒子的200毫升要多得多。
……
这是教学的部分花絮,从中能够看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一张待描画的白纸,而是具有斑斓的生活色彩的画卷。所以,给予学生们调查、观察、交流的机会,势必能更好地激活他们既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等,这就能够打好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奠定新知学习的兴趣。
案例中,教师利用让学生搜集盛液体的包装物,让他们说出与家长互动的成果等活动,既能淡化新知学习的难度,又能讓孩子们在小小调查员、汇报员等角色中更好地唤醒生活经验储备等,为他们更科学地研究升和毫升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素材,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这样鲜活、翔实的素材,也使得数学课堂更加灵动起来,也更能诱惑孩子们去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等,最终会使得他们的数学探索研究等更具价值。
二、创建问题情境,在研究中感悟
创设问题情境是增加课堂趣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升和毫升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就应适时、灵活地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助力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研究,促进孩子们进行更为积极地思考,进而实现数学学习的有效推进,也使得整个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师:经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初步认识了升和毫升的存在。那谁知道毫升主要运用在哪些情况下呢?
生:可乐瓶上……
生:表示牛奶的体积。
生:用来标明水的体积。
生:你这个回答是不准确的,很小的瓶装水可以用毫升来表示,但如果你注意观察,饮水机上的纯净水桶则是用升来做单位的。
生:对!毫升表示的量是比较少的,但是使用的数却是比较大,如200毫升、480毫升等。
生:我这几天眼睛有点不舒服,用了一种眼药水,它上面写着5毫升。
……
师:哦!争论得很有成效,毫升是用来表示比较少的液体量的。那1毫升会是多少滴水呢?
生:我估计1毫升有100滴水吧!
生:我感觉没有那么多,大概只有4、5滴的样子。
生:我想不应该这么少,应该也有十几滴吧!
……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那我们该如何来验证这些猜想呢?
生:这个简单啊!用一个试验来验证一下就可以了。
生:对!就用5毫升的眼药水瓶,盛出5毫升的水,然后一边挤出,一边数一数。
生:直接用1毫升的试管试一试,不是更简单吗?
……
师:不错的主意!那我们就合作一下,试一试,看能不能得出一个理想的结论呢?
……
问题是学习研究的拐杖,也是学习探索的动力所在。回顾案例,我们能够发现,问题在孩子们的学习探究中起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首先,教者通过“那谁知道毫升主要运用在哪些情况下呢”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们自觉地联系自己课前调查、观察的信息,明白调查、观察中那些有关毫升的例子是那么的丰富。同时,也在不同的学习汇报中,让学生明白,毫升好像是比较少的液体所使用的,尽管它们的数值比较大,但是它们所代表的液体量却不是很多的,从而帮助学生逐步确立毫升是用来表示量比较小的液体的感知。
其次,教者继续通过“那1毫升会是多少滴水呢”“看来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那我们该如何来验证这些猜想呢”等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验证不同的猜想。随着学生们的不断研究,1毫升的表象建构也会变得越加清晰。同样,1毫升的感知认识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三、引领实践分析,在思考中深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原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得善于找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科学地谋划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以丰富操作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学习视角,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研究与思考,从而积累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为他们提炼知识奠定基础,更利于他们在体验中建立牢靠的概念标现象,促进概念的科学建构。
师:你能简要地说说自己对1升的理解吗?
生:1升的水是比较多的。
生:你这个说法不太准确的,我通过观察,发现2升的大可乐瓶中的一半就是1升。
生:是的!像这种500毫升的瓶装水,2瓶就是1升。
生:这样的纸杯,4杯水应该有1升。
生:我吃饭的瓷碗,2碗水也会有1升的。
……
师:讨论了这么多,这些讨论是不是科学的呢?用自己准备的1升量杯去实验一下吧!
(学生们用1升的量杯进行着各种实验。)
生:1升水,正好倒满500毫升的瓶子2次。
生:我们发现,1升的水可以倒满这种纸杯4杯。
生:1升的水,正好倒满这种牛奶瓶5瓶。
……
师:大家对1升水的认识已经比较具体了。从这个实验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1升还是非常多的,它是200毫升的5倍,是500毫升的2倍。
生:我们发现,1升等于1000毫升。
……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理性认知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发现知识之间联系的重要方法所在。案例中,教者为有效地帮助学生较好地把抽象的1升概念具体化,指导学生去猜想、去联系生活实际等,让他们的学习视角得以拓展,学习思维得到启发。同时,也引导学生用活学具进行对应的实践探索。当孩子们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之后,他们就会把1升水的量与纸杯、可乐瓶、牛奶瓶、纯净水瓶,以及瓷碗等具体的生活日用品联系起来,使得1升的表象变得更加丰满。从中不难看出,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更能发挥他们探究学习的自主性,促进数学交流的有效发生,也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开放、生动和多样,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总之,在升和毫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的激发,以保证他们有更加高漲的兴趣去探索、去探究;又要创设科学的问题研究情境、实践操作情境等,促使他们饱含活力地去争论、去思考,从而实现学习的有效突破。并在此过程中,收获数学学习的成果,体味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幸福,也感受到数学学习研究的价值,最终使他们能够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