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手指儿歌是一项幼儿喜欢的一种儿歌形式。具有趣味性,幼儿在游戏中观察、记忆、想象。促进了幼儿的听、说、看、想等各种感官的发展。从幼儿三岁开始,就可以进行手指儿歌,锻炼其双手的精细动作,同时能增强动作的协调能力。此外,手指儿歌一般比较短小、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朗朗上口,让幼儿在说唱的同时又能活动手指,既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的发展,又兼顾了其手指运动,促进手口一致,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手指儿歌;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22
一、什么是手指儿歌
(一)手指儿歌的定义
手指儿歌是一种一边说唱儿歌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游戏。适合幼儿身心的发展,能有效地开发幼儿的脑功能,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手指儿歌的特点
1、手指儿歌作为儿歌的一種形式,朗朗上口、简单易学、有趣实用。
2、手指儿歌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使幼儿能自然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对满足和稳定幼儿情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3、手指儿歌就是利用手指的不断变化所进行的一种活动,让幼儿边说边活动手指。不断地学习手指儿歌,可以使幼儿的手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灵敏,头脑更加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更加开阔。
二、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特点
(一)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初期,他们对语言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模仿的冲动。著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0至3岁阶段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3岁时幼儿词汇量猛增,句子的修饰语显著增加。因此,从幼儿出生到3岁,都是其学说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
(二)求知欲强,乐于与他人交流
幼儿好动,喜欢新奇变化的事物,注意力比较分散,情绪不够稳定。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敢于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想说。吸引和感染幼儿,从而使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语言,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
例如:《两只小象》两只小象河边走,仰起鼻子勾勾,我们都是好朋友,见面还要握握手。
(三)无法准确表达,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发音器官还未发展成熟,声带较短,较薄,同时听觉的分析能力较差,语音的准确程度还不够完善。这时幼儿的语音听觉表象与语音动觉表象之间并不吻合,需要不断的实践和调整。然而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有利,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幼儿相比还较差,他们的需求常常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
如《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三、手指儿歌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影响
(一)渗入生活,习惯好
由于小班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讲一个小故事,念一首儿歌,孩子可能只记住了其中有趣的、经典的话,记得不全面。但是如果在说唱的同时加上手指的活动就会使幼儿加深映像和理解,这样就规范了幼儿在某些活动中的规则,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
例如:《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好朋友,花样变不完.伸出大拇指,我俩一样粗;伸出小拇指,你俩一样小;伸出一只手,中指最最高;伸出两只手,十指排排队。
(二)动手动口,玩中学
幼儿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只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所以现在的幼儿教育不再是老师“灌输式”的将知识直接教给幼儿,而应该以幼儿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愉快的情境下,将知识传授给幼儿。而手指儿歌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我有两只手》“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大拇哥,二兄弟,三中间,四小弟,小妞妞来游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三)敢说敢演,更快乐
手指儿歌通过对五个手指的操作,用形象或拟人的语言来对十个手指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让幼儿边说唱边做,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常规,以此来丰富知识,学会遵守常规。
例如:《洗手》“拧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甩甩甩、甩三下。”
四、指导幼儿掌握手指儿歌的方法
(一)对手指游戏所需的内容、材料多元化的进行收集、供幼儿学习操作
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有好动心、好模仿、好奇心、游戏心等心理特点,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我们应当为我们的孩子们来创造适当的环境、适当的多元化的内容来丰富手指游戏的运用及操作学习,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共同提高。”同时新鲜有趣的材料会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因此在手指儿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材料搭建或画出与手指儿歌相符的情景,以此来增加幼儿的兴趣。
例如《手指操》:“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牙刷,刷刷刷。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兔,跳跳跳。三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叉子,叉叉叉。四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猫,喵喵喵。无根手指转转转,变成老虎,啊呜叫。”教师可以准备一张图谱,在图谱上根据手指儿歌的内容画上生动形象的动物图像和所代表的手指,使幼儿学习起来更容易。
(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保证幼儿进行手指儿歌的活动时间
手指儿歌相对其他形式的活动,对场地、环境等的要求较低,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手指儿歌活动,让幼儿在学一学、念一念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活动。不管是只有两句话的《虫虫飞》还是较长一些的《两只小鸟》,都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在活动室,也可以在散步过程中,还可以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自主地开展。
(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
幼儿在手指儿歌活动中的实质是其自主性。幼儿之所以如此喜欢手指儿歌,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在手指儿歌的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当幼儿在活动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活动时,就有了很高的自主性。教师应当给予尊重。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预先的设想而予以否定,并强行将幼儿活动的发展纳入到自己事先预设好的轨道中来。与此同时,手指儿歌活动的形式如果缺乏多样性,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就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幼儿进行手指儿歌活动时的多种需要。
(四)鼓励幼儿进行合理的创新
部分手指儿歌过于老旧死板,缺乏新意,很多幼儿没有兴趣,不愿意去学习。而作为幼儿老师,应该懂得变通,把握住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对手指儿歌进行一些适当的改编,同时鼓励并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创新,尝试着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語言,依然可以使他们兴趣盎然。
例如《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可以把儿歌中的眼睛改成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鼻子、嘴巴、小脚等,幼儿会非常感兴趣。
总之,手指儿歌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手指儿歌具有趣味性,简单易学,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想象。在活动中运用手、脑等各个感官,学会与人交流合作,锻练了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使幼儿的大脑得到了发展,语言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将手指儿歌运用并渗透到一日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发挥其教育功能,让手指儿歌和幼儿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孩子更快乐,更开心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文娟:《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谈实践体会》;学术期刊库;2012-05-01。
[2]张二妹:《快乐手指谣促进幼儿园小班幼儿发展》;学术期刊库;2010-07-01。
[3]张洁:《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学术期刊库;2014-06-01。
[4]邵艺:《"能说会道"的手指--手指儿歌让小班幼儿快乐成长》;学术期刊库;2012-01-01。
[5]陆叶琴:《奇妙的手指--浅谈手指游戏在常规活动中的渗透和应用》;学术期刊库;2014-12-01。
[6]陶静:《浅谈手指儿歌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学术期刊库;2014-03-01。
合肥幼教集团滨水花都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