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宏旭
(蒙城县中医院老年医学科,安徽亳州 233500)
周围神经病变属于2型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多发于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患者长期血糖异常升高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与神经营养代谢障碍,临床上多使用常规药物如甲钴胺治疗,但总体治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1]。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消渴”范畴,其与消渴日久、气血亏虚等相关,应予以祛瘀、养血、通痹的治疗原则。补气活血通痹汤主要由地龙、川芎、赤芍等组成,具有祛瘀、活血、通络的功效,其可改善微循环和供血系统,加快周围神经组织的恢复进程[2]。本研究重点探讨了补气活血通痹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蒙城县中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85岁,平均(65.2±2.7)岁。B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0~85岁,平均(65.4±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3]中关于糖尿病的西医诊断标准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消渴的中医诊断标准者;入组前3个月内未使用过研究相关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脏器功能不全或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其他原因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者。
1.2 方法 A组患者使用西医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并依据具体的血糖指标水平来进行降血糖治疗干预、指导健康饮食及指导运动等;同时给予患者甲钴胺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413,规格:1 mL∶500 μg)肌注,500 μg/次,1次/d,3次/周;维生素C注射液(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181,规格:5 mL ∶1 000 mg)肌 注,100 mg/次,1次/d。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主要药材包括:地龙、川芎各15 g,赤芍、当归、黄芪各20 g,1剂/d,用水煎至200 mL后服用,100 mL/次,2次/d,饭后温服。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其中肢体麻木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增加5 m/s以上为显效;肢体麻木症状有所好转,MCV与SCV增加5 m/s以内为有效;肢体麻木症状未见好转,MCV与SCV未见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使用肌电图仪检测包括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 MCV、SCV。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分离血清,使用还原法检测TAOC水平,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水平,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B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较A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SCV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氧化应激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AOC与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两组患者的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主要包括机体代谢紊乱、血管受损、细胞因子异常以及氧化应激等。该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膜微血管壁增厚、毛细血管内径变细甚至阻塞等[5]。西医方面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多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实施扩张血管、抗氧化等干预措施。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的甲基化活性制剂,其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改善和髓鞘脂质合成的作用,从而加速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的进程,但仅能部分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远期疗效有待提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学临床中并没有确切的对应疾病名称,但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痹症”、“消渴”范畴,其病机主要在于气阴亏虚、血脉瘀阻。补气活血通痹汤中的的黄芪为君药,其性味微温、甘,主要功效包括消肿利水、生肌托疮、固脱敛汗、固表益气;方中重用生黄芪,可使得脾胃元气大补,气旺则可促血行,去瘀则络通,因此为君药;当归为臣药,性味辛、温、甘,主要功效则包括通便润肠、止痛调经、活血补血,且化瘀不伤血;赤芍为佐药,性微寒、味苦,归属肝经,其主要的功效为止痛散瘀、凉血清热;川芎亦为佐药,性温、味辛,其主要的功效为行气活血、止痛祛风;地龙性寒、味咸,其主要的功效为定惊清热、利尿、平喘及通络。合用诸药,既可助黄芪力专而性走,又能配合当归祛瘀活血,进而使得机体血行气旺,络通瘀祛。有研究证实,补气活血通痹汤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微循环,保护微血管,从而修复和再生周围神经损伤[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效果较A组明显提升;治疗后B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和SCV均高于A组,表明补气活血通痹汤可加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TAOC、SOD、MDA属于临床上反映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常用指标,其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密切相关[7]。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当归中的当归提取物具有增强机体氧自由基清除的能力,同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黄芪中的黄芪皂苷具有改善机体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应激等作用[8]。本文数据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患者TAOC、SOD水平均高于A组,MDA水平低于A组,提示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调节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表2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2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注:与治疗前比,*P<0.05。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表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TAOC:总抗氧化能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
?
综上,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调节氧化应激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