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探究

2021-06-10 08:39余泓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管理者

余泓慧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南昌332020)

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开启及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上市公司与资本主义市场之间形成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投资往来日渐频繁,投资额度逐渐提升。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之前,会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上市公司实际发展情况,以合理规避投资风险,保证自身利益安全。相同地,上市公司为获取充足的发展资源,常选择“美化”会计信息来吸引更多投资者,进而引发投资者利益受损的风险。另外在上市公司内部,不同身份的群体间也存在会计信息不对称关系。为保证资本主义市场的运行秩序和规范发展,会计信息披露非常必要且重要。从博弈论角度出发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利于治理方案的最优制定。

一、会计信息失真博弈分析理论基础

(一)博弈论

1.博弈论

博弈论指的是利益相关方之间制定决策,不同决策组合产生不同利益结果的过程。在博弈关系下,每一决策的制定不光要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还要预测对方决策行为对自身利益的影响[1]。博弈论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存在利益相关性,且存在行为相互影响关系的人或群体,最终目的是达到利益均衡,实现参与方的共赢。

信息不对称是引发博弈关系的基础。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中,博弈关系一般形成于公司经营者、监管者、投资者、会计师之间,也就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博弈。提供者出于某种利益考虑,会试图掩盖一部分会计事实,而使用者为更充分掌握公司经营情况,会想方设法获取更多可靠信息,并对信息提供者持怀疑态度,引发二者间的信息博弈。

2.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博弈的一种特殊状态,在博弈过程中,无论一方做出何种决策,另一方均会选择既定的策略,即支配性策略。若博弈双方均选择自身的支配性策略,最终的结果为二者共赢,即达到纳什均衡。

3.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是博弈的两种类型。其中,静态博弈各参与方不知道对方的行为,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而行动,各参与方的行动顺序不定;动态博弈中,各参与方会依照一定的顺序行动,那么后行动的一方即可根据先行动一方的行动,选择当前条件下对自身最有利的行为。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中,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均有涉及。

(二)会计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指的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既定格式、规则和方式,向投资者或监管部门提供完整的公司会计信息及相关资料。依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实质性、及时性等特点。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会计信息造假的基本条件。在资本主义市场中,上市公司对自身会计信息的了解掌握绝对优势,而投资者则处于劣势地位。同样地,在上司公司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了解处于绝对优势,股东则居于劣势地位。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会计信息造假有可乘之机,进而引发会计信息博弈。

(四)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是会计信息博弈产生的根源,与会计信息失真也存在密切联系。广义上的委托代理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均存在一定关联,甚至在文化、政治等领域均有所渗透。上市公司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公司管理者同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二者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即引发管理者以权谋私的现象。委托代理理论的出现就是要有效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利益目标冲突[2]。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博弈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博弈主体包括经营者、投资者、监管者、会计师等。依照不同主体相对于上市公司的位置,可将会计信息博弈分为外部博弈和内部博弈。外部博弈顾名思义发生在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等主体之间,而内部博弈则发生在上市公司不同权利主体之间。本模块首先对外部博弈进行分析,分析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及证监会(监管者)之间的信息博弈。假设各主体均为理性的,能够依照当前约束条件给出最优策略。其中,上市公司策略为造假和不造假,会计师事务所策略为违规和不违规,证监会策略为监管和不监管。各方之间均存在信息不对称性,无法全面了解对方的决策情况。

(一)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博弈

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博弈矩阵,见表1。

表1

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博弈有四种结果,分别为(造假,违规)、(造假,不违规)、(不造假,违规)和(不造假,不违规)。其中,R表示上市公司的正常收益,R1表示造假的额外收益,F表示造假受罚成本,S表示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收益,S1表示违规额外收益,F1表示违规受罚成本,C表示审计成本,G表示拒绝造假损失,λ1、λ2、λ3分别表示上市公司造假曝光概率、会计师事务所违规曝光概率和上市公司造假未被发现概率。分别计算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期望函数,联立求导后得到最优造假概率和最优违规概率。

(二)上市公司与证监会的信息博弈

上市公司与证监会的信息博弈矩阵,见表2。

表2

上市公司与证监会间的信息博弈有四种结果,分别为(造假,监管)、(造假,不监管)、(不造假,监管)和(不造假,不监管)。矩阵中,R表示上市公司正常收益,R1表示信息造假后的额外收益,F表示造假受罚成本,C表示证监会监管成本,X表示上市公司信息造假带来的负效用,α表示上市公司选择会计信息造假的概率,β为证监会选择监管的概率。

依照以上结果,可得到上市公司的期望收益函数E上=αβ(R+R1-F)+α(1-β)(R+R1)+(1-α)βR+(1-α)(1-β)R。证监会的期望收益函数E证=αβ(F-C)+α(1-β)(-X)+(1-α)β(-C)。 对以上两式中的α、β分别求导,令结果为0,联立可得到上市公司及证监会的最优概率,达到纳什均衡,上市公司会选择以最优概率造假,证监会也会选择以最优概率进行监管。

(三)理论分析

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现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其理论基础为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最终策略的选择要看造假和不造假带来的短期收益的高低。例如,在上市公司与证监会的博弈矩阵中,若上市公司选择造假,其获取的最小利益为R+R1-F,若选择不造假,其获取的最小利益为R,当有R+R1-F>R,即R1-F>0,无论证监会是否监管,上市公司均会选择信息造假,以获得更高的利益水平。因此上市公司是否选择造假,还要看其造假带来的短期额外收益是否足以承担其造假遭受的惩罚。在实际工作中,证监会的监管成本往往较高,上市公司造假所带来的短期额外收益可达到千万甚至亿元级别,这就使得上市公司有足够的利益驱动进行会计信息造假[3]。造假成本过低,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的一大诱因。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博弈

发生于上市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原因是公司股东、管理者、会计人员各方的利益追求不同,导致其在面对会计信息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发生会计信息造假问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博弈主要发生在股东与管理者、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以及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

(一)股东与管理者的信息博弈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治理以委托代理为主。公司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披露直接影响企业股东对公司价值的估算,进而影响公司发展决策的制定。同时,管理者也会根据公司发展决策变动,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

上市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在签订雇佣合同时,对管理者管理成效的评估多以公司财务指标为参考,进而影响管理者利益的获取。在公司运营管理中,必然会出现管理者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相矛盾的情形,此时若管理者存在个人利益优先行为,则可能引发股东权益受损。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管理者与股东之间既相互合作,又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上市公司多会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从有无奖惩机制两个角度出发,分析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1.无奖惩机制

股东策略包括监督和不监督,管理者策略包括真实和不真实。无奖惩机制时,股东与管理者间的博弈矩阵,见表3。

当不存在奖惩机制时,管理者无论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与否或是否接受股东的监督检查,其均不受到额外的惩罚损失。矩阵中,M表示股东的正常收益,C表示监督成本,M1表示不真实会计信息带来的利益损失,N表示管理者的正常收益,N1表示其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带来的额外收益。

从博弈矩阵可以看出,当不存在奖惩机制时,无论股东监督与否,管理者选择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均能使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即N+N1。因此,管理者必然会选择不真实的最优决策。以此为条件,若股东选择监督,其收益为M-C-M1,若选择不监督,其收益为M-M1,因C>0,所以必然有M-CM1>M-M1,股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选择既定条件的最优决策,即不监督。因此当不存在奖惩机制时,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博弈结果必然是(不监督,不真实),导致上市公司逐渐朝向只顾短期利益而缺少长期发展规划的境地,最终的结果就是公司经营发展整体效益降低,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同时受损[4]。基于该博弈结果,以一定的奖惩机制对管理者决策行为进行限制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

2.有奖惩机制

当有奖惩机制时,假设若股东监管发现管理者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的行为,则以管理者获取利益中y比例作为惩罚;若股东监管发现管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则以股东获取利益中x比例作为奖励,且有y<1,x<1。此时,股东与管理者的博弈矩阵,见表4。

表4

依照博弈矩阵,若存在N+x(M-C)>N+N1(1-y)及N+xM>N+N1(1-y),管理者必然会将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作为最优决策,此时股东将以不监督作为最优决策,最终的博弈结果为(不监督,真实)。为达到该结果,股东需同时加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惩罚和奖励力度,以实现上述不等式条件,促使管理者自主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而无需股东进行监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若惩罚力度过高会严重打击到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而奖励力度过高同样会导致股东利益受损,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奖惩力度是关键。

(二)管理者与会计人员的信息博弈

上市公司会计人员行为分公正和不公正,其出现不公正的诱因相对复杂,如工作失误、受指使等。

管理者与会计人员的信息博弈矩阵,见表5。

表5

矩阵中,Q表示提供管理者的收益,Z表示监管成本,P表示会计人员选择公正时获得的收益,C1表示此时的工作成本,P1表示会计人员选择不公正时获得的收益,C2表示此时的工作成本,C3表示会计人员不公正被管理者发现后需接受的惩罚,C表示不公正行为被上级部门发现后,管理者与会计人员同时接受的惩罚,其中k的比例由管理者承担。

当P2-C2-C3>P1-C1,且P2-C2-(1-k)C>P1-C1时,会计人员会选择不公正,若同时存在Q-Z+C3>Q-kC,则管理者与会计人员的博弈结果为(监管,不公正),反之则为(不监管,不公正)。若P2-C2-C3<P1-C1,且P2-C2-(1-k)C<P1-C1时,会计人员会选择公正,此时管理者存在最优决策为不监管,最终的博弈结果为(不监管,公正),该博弈结果对于管理者以及上市公司来说,均为一种最佳的结果[5]。为达到该结果,在会计人员管理中,应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及提供不公正会计信息的成本,同时保证会计人员正常薪资在合理水平。

(三)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信息博弈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最终的使用主体为企投资方及潜在投资者,通过会计信息了解公司发展实力,准确评估项目收益及风险,以作出最佳的投资决策。在上市公司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和道德收益,公司会计信息监督需要消耗较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若成本既定,会计信息监管给大股东带来的收益明显更高。

假设在会计信息监管上,大小股东均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决策,二者间的博弈矩阵,见表6。

表6

在该博弈矩阵中,小股东存在占优策略,即保持消极态度,因此其必然选择消极决策。基于该条件,大股东可能获得的收益分别为4和0,因此大股东也必然会选择积极决策。若上市公司全部小股东均为理性的,则其均会选择消极决策,并以此作为最优战略。若大股东也为理性的,其将预测到小股东选择消极策略,此时大股东的最优战略即为积极,因此该博弈的最终结果就为(积极,消极)。

四、结语

构建会计信息博弈模型,能够对会计信息提供方和适用方的决策制定机理做进一步明确和认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愈演愈烈,与各相关方利益追求布标不一致、会计信息造假成本较低、外部监管力度不足等因素有关,且上市公司发展中,信息不对称性和委托代理关系必然会引发信息博弈。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可结合博弈分析模型,多角度入手,促进资本主义市场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管理者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并购基金体外培育模式下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窗口和镜子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