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1-06-09 07:31孙丽欣姜旭黄卫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礼仪课程思政

孙丽欣 姜旭 黄卫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130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正是落实这一重要论述的创新发展〔2〕,即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致力于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将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掘,自觉把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地融合,让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4〕。自学校倡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我院教师积极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属于人文课程,其中思政育人的元素较多〔5〕,因此,学院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作为首批“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本文拟探讨如何在具有德育性质的护理人文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以期为护理学专业的思政育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8~2019学年开设《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大一年级的232名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年龄(20.15±0.72)岁,独生子女79人,非独生子女153人;农村124人,城镇108人;担任过学生干部159人,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73人。共发放调查问卷 232份,在班级学习委员的协助下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问卷为232份,有效率为100%。此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不断形成〔6〕,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时机。

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1 教学目标嵌入思政目标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传播人文精神等重要任务〔7〕,有利于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价值观〔7-8〕。基于课程思政教育观,本课程明确制定了教学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思政目标,融合思政元素,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9〕。从思政育人角度对教学目标加以补充:学生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等,具有诚实守信的工作品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爱心、耐心、细心的职业情感和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等。具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目标见表1。

表1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目标

2.2 教学内容嵌入思政元素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型人文修养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社会化、职业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课程发挥实践作用的桥梁〔8-9〕。课程改革后,将关注如何通过课程引导学生建立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养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思想〔10〕。在课程内容的各个板块结合电影、视频、书籍、名人故事、典型案例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政教育的熏陶全面整合。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和思政目标见表2。

表2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内容安排

2.3 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兴趣提升,课程组根据各章节内容特点,综合运用“提问式、案例式、启发式、情景模拟式、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等方法,将其融入思政元素,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感悟性。充分利用5G智慧的庞大功能〔11〕,汇编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视频、微课、动画或“可视化”的图文素材,让生动的画面取代枯燥的理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政修养。例如在讲课程概述时,播放纪录片《爱上中国》中相关礼仪的片段,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引用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经典古训对学生进行课程及职业情感培养,让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弘扬中华民族讲礼仪的传统美德〔12〕。在讲解日常行为礼仪包括正确的握手、拥抱、站、立、行等姿势时,可以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国家领导人重要会议的图片或者视频,将其中体现很多交际礼仪的行为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其中礼仪文化的同时了解国家当下时事政治。通过推荐学生观看《公主日记》、《窈窕绅士》、《再生之旅》等电影潜移默化地学习沟通技巧,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为增强学生直观的体验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训课中设置了丰富的角色扮演活动〔13〕,如模拟面试、礼仪情景剧展示,让学生担任课堂中的主角进行剧情设计、角色演绎。通过设立具体的案例情境,学生能够运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仪表等方式将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护理礼仪融入到实际的表演中〔14-15〕,有利于发掘学生的个性,增加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掌握临床实际沟通技巧,同时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患者、家属的感受〔16〕,可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以及“医者父母心”的人文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具备仁术仁心,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3 结果

在课程开课前和结束时两个阶段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了自行设计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理解、技能掌握、认知态度、思政素养的能力水平均高于教学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对学生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评价较好,91.2%的学生是满意的(P<0.05),见表3。学生的获得感是检验教学活动的金标准〔16〕,学生的反馈显示本次课程思政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提升了对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认可度,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素养。

表3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改革后效果评价〔n(%)〕

4 讨论

4.1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要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资源〔17-18〕。中华民族本就是“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应该借助此优势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丰富课程建设,在其课程本身育人功效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并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特征和学生特点整合“显性”资源,包括专业素材库、“课程思政”教学实例集、新编教材“课程思政”章节,并充分发掘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把“课程思政”做活、做细、做实。将隐性和显性资源共建共融,让专业课堂上也能思政飘香。

4.2 “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的选择应斟酌

思政元素的融入一定程度上隐形增加了课程的枯燥性,所以在“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时,应该思考如何把握课堂节奏,选择恰当的思政元素融入时机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合适的切入时机和切入方式则能充分体现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原则,既不影响专业课程内容的环环相扣,又不使思政元素显得唐突多余,这就需要仔细斟酌、巧妙设计和过渡,营造渗透式教学氛围,同时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将思政教育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讨论、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

4.3 让课程思政从“感受效应转为运动效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技能培养,需要进行连续反复的训练和社会实践,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内修外练”。让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中去接受“思政元素”的熏陶,更应该将所思所想带到实践中去检验〔19〕。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构建了“三走进、四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三走进”即“走进比赛〔20〕(护理礼仪风采大赛、护理操作技能大赛)、走进临床、走进社区”;“四结合”即“教与学结合、学与练结合、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将所学所思化为所做所行,强化感性认识,提升人文素养,让“思政”入脑、入心、入行。

5 小结

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为例,充分发掘和整合思政教育资源,为专业课教学所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会继续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完美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为提高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质量开辟新思路。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礼仪课程思政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云南医学院校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需求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