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与手法复位法治疗单纯足踝部骨折的临床研究①

2021-06-05 06:24季洪亮周海洋郭新庆王乐乐杨朋斐
华夏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足踝优良率踝关节

季洪亮,周海洋,郭新庆,王 振,王乐乐,杨朋斐

(洛阳东方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足踝部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多由交通事故、坠落、滑倒等原因引起,会造成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如果没有及时将关节脱位复位或骨折修复,容易诱发骨关节炎、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行动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2]。手法复位法是用徒手将骨折、关节复位,其基本手法有8种,分别为拔伸、旋转、折顶、回旋、端提、捺正、分骨、屈伸,先顺畸形方向牵拉,再运用旋转、屈伸、端提挤按等手法将脱位的骨端轻巧送回原位。虽然此方法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但患者踝功能恢复缓慢,恢复周期较长[3-4]。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疗效好,能快速恢复踝关节功能,缩短恢复期[5-6]。基于此,笔者将收治的80例单纯足踝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和手法复位法治疗,探究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80例单纯足踝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螺钉组(4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4~65岁,平均(47.6±5.3)岁;左侧足踝骨折15例,右侧足踝骨折17例,双侧足踝骨折6例;骨折AO分型,42A1型13例,42A2型14例,42A3型11例。螺钉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5~65岁,平均(48.6±5.3)岁;左侧足踝骨折17例,右侧足踝骨折18例,双侧足踝骨折7例;骨折AO分型,42A1型15例,42A2型15例,42A3型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条件:①年龄不低于23岁,不高于65岁;②符合足踝诊断标准[7];③患者资料明确、完整,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足踝关节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及骨折明显位移等临床症状。

排除条件:①免疫系统异常;②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造血系统疾病;③传染疾病;④妊娠期;⑤合并足部其他骨折类疾病;⑥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或骨代谢相关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法治疗。首先,握紧内外踝,对患肢进行持续性牵引,按照受伤方向逆向进行复位,并且根据骨折情况进行外翻或内翻前足。复位的目标为下胫腓联合分离实现完全复位,后脚踝部位移位<1 mm,外踝实现解剖复位,内踝的关节面侧皮质实现解剖复位;关节复位后,用石膏进行固定,持续时间为5~7周。

螺钉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首先,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各种常规检查,待皮肤条件允许后进行手术。麻醉起效后,进行消毒、铺巾,根据骨折情况选择适合的切口。显示出骨折部位,清除残留的淤血及嵌顿的软组织;复位骨折后,以克氏针或复位钳临时固定,根据骨折部位、骨折块大小确定钻头和钻孔深度,然后依据具体信息如孔深度、骨折大小等选取长度和直径适合的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部位;关节面螺钉固定时,使用埋头器埋入螺丝帽,之后依次缝合关节囊、韧带和切口(如果是单踝骨折则采用单纯固定术,如果是双踝骨折则先复位外踝然后进行固定,如果是三踝骨折则需要使用金属接骨板固定外踝、后踝),最后复位内踝,术后采用石膏或者支具固定3~5周,常规给予抗生素2~3 d,预防感染。随访1年,术后均定期进行X光线复查,直至骨折愈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优良率。判定标准,优: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没有出现畸形、炎症和疼痛情况,骨折处骨性愈合以及骨折线消失;良:临床症状得到较大改善,踝关节功能大体正常,伴有轻微肿胀、炎症和痛感,内侧间隙稍微宽厚;中: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较小改善,踝关节功能恢复较慢,出现轻微肿胀、炎症和痛感,内侧间隙较为宽厚;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差,踝关节功能未能得到较大改善,或出现严重的肿胀、炎症和痛感,骨折不愈合以及脚踝穴不对称[8]。治疗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②住院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标准[9]为脚踝部位能够自由旋转,能够做背伸和跖屈,内侧和外侧副韧带功能恢复,身体平衡功能恢复。③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螺钉组治疗优良率90.48%,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住院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

螺钉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d,)

组别 n 住院时间 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 38 10.6±3.5 15.3±4.2螺钉组 42 7.6±3.2 12.6±3.5 t 3.901 3.059 P<0.05 <0.05

2.3 并发症

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1,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骨折的新型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吸收螺钉固定术不仅能够精确恢复骨折错位,而且固定力度强。可吸收螺钉是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做成,材质与人体骨骼皮质十分接近,且能够被人体吸收,不需2次手术取出螺钉[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螺钉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比手法复位法治疗效果更好。可吸收螺钉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这种聚合物不仅能够增加固定力度,而且能够被人体完全吸收,螺钉能够维持3~6个月固定效果,而这3~6个月正是骨骼愈合时期[12-13]。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可吸收螺钉材质与人体骨骼皮质十分接近,对关节和肢体活动影响更小,且随着骨折部位渐渐愈合,可吸收螺钉的剪切力强度、弯曲区域逐渐下降,能够避免因应力改变所造成骨质疏松。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足踝部骨折,效果好,足踝功能恢复快[14-15]。

综上所述,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纯足踝部骨折,能够提高治疗优良率,缩短足踝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足踝优良率踝关节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儿童足踝部复合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护理27例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