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转, 颜榆文
(中山市博爱医院 中山市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广东 中山,528403)
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全子宫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疾病采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子宫邻近膀胱、直肠和输尿管,手术过程中易造成压力性损伤[1]。压力性损伤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疼痛,还会延长其住院时间,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2]。因此,为保障患者安全,术中应注重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有研究[3]发现,凝胶体位垫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抗压性、塑型性、密封性和防水性,还可以防静电,与人体皮肤具有高度贴合性,适用于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术后恢复,但因其透气性和吸水性较差,单独使用会增加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基于此,本研究将系统化护理联合凝胶体位垫应用于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中,探究其干预效果以及对整体护理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经中山市博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所有患者对于研究知情,并主动签署相关协议。纳入标准:①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子宫良性病变;② 符合全子宫切除术指征[4];③ 无器质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④ 年龄35~55岁。排除标准:① 手术过程中需要增加开腹手术;② 合并宫颈恶性病变、生殖道炎症;③ 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排便异常现象。2组间年龄、体重、病程、手术时间、疾病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1 常规护理方案 对照组患者接受压力性损伤常规护理方案,持续护理至术后3 d,具体视患者的康复情况而定。① 术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将体位调整为俯卧位,并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为保证手术过程的一致性,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麻醉和手术。护理人员为患者大致讲解手术的操作流程及术中注意事项等。② 术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受压部位予以普通海绵垫保护,并对暴露的非手术部位予以毛毯等进行保温。注射液体的温度调至与人体温度一致。③ 术后: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翻身并清洁皮肤,每天更换气垫和床单,并遵医嘱移除器械。术中、术后均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1.2.2 系统化护理联合凝胶体位垫护理方案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护理联合凝胶体位垫护理方案,持续至术后3 d,具体视患者的康复情况而定。
1.2.2.1 凝胶体位垫 凝胶体位垫的使用时间为患者进入手术室但未进行全身麻醉之前。① 由麻醉师与医护人员合作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双上肢外展,肘部弯曲,外展、弯曲角度均控制在90°以内,在双足跟、双膝处各放置一个普通海绵垫;② 检查患者两侧颌部和额部皮肤状况是否良好、有无挤压,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乳房、眼睛等脆弱部位是否受到挤压;③ 将患者按照上述姿势固定于凝胶体位垫,并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以便手术操作。
1.2.2.2 系统化护理 ① 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1天晚上及术前2 h,采用肥皂水对其灌肠2次。术前使用碘伏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保持手术部位的洁净。术前1 d,患者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术前6 h禁食,术前4 h禁饮。由于术中灌注液及消毒液会加速患者散热,导致其发生低体温现象,因此需在患者未进入手术室前,将手术室的温度调至24 ℃左右。② 术中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整体环境,通过与患者谈论轻松愉悦的话题,帮助其转移紧张感。术中为患者暴露在外的非手术部位盖上毛毯进行保温。③ 术后护理:由于患者在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故患者在苏醒后会出现低血压症状,护理人员可通过穴位按摩为患者疏通局部血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轻度疼痛患者(VAS评分为0~3分)采用转移注意力法缓解;中度疼痛患者(VAS评分为4~6分)采用阿片类药物镇痛;重度疼痛患者(VAS评分为7~10分)采用程序化镇静镇痛(PSA)泵入右美托咪定。患者术后的最佳体位是仰卧位,但长期仰卧会增加压疮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及家属需每隔4 h帮助患者改变1次体位。患者苏醒后,由于机体生理应激反应,立即进食可能会发生呕吐,因此术后12 h可适当进流食,随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向半流食和普食过渡。术后8 h,患者进行床上踝泵运动;术后第1天,进行床边坐起活动;术后第2~3天,为患者提供便携式活动输液架,便于其在病房内走动,活动四肢,在此期间家属或医护人员需陪同在侧,以免患者发生意外,活动量视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① 采用2019年发布的第3版国际压力性损伤指南中对压力性损伤的分期[6]评估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情况。Ⅰ期为皮肤完整有红斑,指压红斑部位不会变白;Ⅱ期为部分皮层缺损,真皮层外露;Ⅲ期为皮肤全损,组织外露,局部有焦痂或腐烂的症状;Ⅳ期为皮损严重,出现溃疡,局部腐烂或者形成焦痂。压力性损伤发生率=(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例数/总例数×100%。② 术后30 min、24 h及48 h,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该量表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③ 参照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制定的医院评审标准(JCI标准)[7]和自制的护理质量考核表对本次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应急能力、护理执行规范、评估风险、规避纠纷、管理患者、基础护理和服务态度7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压力性损伤情况比较
术后30 min、24 h和48 h,观察组的VSA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48 h,2组的VSA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30 min(P均<0.05)。术后48 h,仅观察组的VSA评分低于术后24 h(P<0.05),对照组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VAS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压力性损伤是指由于压力、剪切力以及医疗器械等造成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损伤。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术后皮肤、生活、心理、疼痛等方面的干预,忽略了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了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不同阶段的V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这提示凝胶体位垫联合系统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损伤程度,缓解其术后疼痛。曹子君等[8]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急性压力性损伤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配合凝胶体位垫进行防范,结果显示,患者术后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均更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凝胶体位垫联合系统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单独使用凝胶体位垫出现的二次压力性损伤。相较于传统的海绵垫,凝胶体位垫更加符合人体生理需求以及皮肤对外界环境的需求,将其用于临床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期间的皮肤磨损程度。系统化护理通过术前、术中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全子宫切除术的疾病知识,树立其自信心,并通过建立良好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通过术后的疼痛护理,帮助患者有效镇痛,降低其对疼痛的感知度。魏建梅等[9]对不同科室的疼痛患者采用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并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证实了系统化护理对于控制疼痛的有效性。同时系统化护理中的体位护理可以弥补凝胶体位垫透气性和吸水性不足的特点,加上凝胶体位垫可以帮助患者轻松保持最舒适的体位,不会因为手术时间过长,导致其术后出现躁动和疼痛。两种护理措施同时使用,可以互相弥补不足,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郭成兰[10]的观点一致。这说明系统化护理联合凝胶体位垫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究其原因为,系统化护理干预是一种贯穿于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干预手段,不仅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干预,还帮助其提高手术适应性。术后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体验,促进其康复,并主动采取措施应对患者康复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凝胶体位垫使用方便,容易塑形,有助于缩短医护人员为患者寻找体位摆放的时间,手术时间也因此缩短,同时也为术中各种管道的摆放提供了便利,最终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联合凝胶体位垫可以提高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和压力性损伤风险,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