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李娜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 +”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无论从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是从社会发展对个性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来看,构建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必然。本文将该模式真正服务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采用以学定教、创设环境、整合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等基本方法,提出弹性预设、诱发生成,创设情境、激活生成,合作探究、建构生成,评价反思、优化生成等一系列实践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高阶智慧发展、创新能力生成,在完成学生差异性自主知识建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其人格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2-0135-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24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趋势
目前,预设性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这种过分注重教学设计预先设定、教学目标实际达成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师生个性化与创造力的生成[1]。“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学校开始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将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视為变革的内驱力。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2]。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学校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即课程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一成不变的程序,而应作为一个开放系统,鼓励师生在互动交流中思想碰撞、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目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由预设性逐渐转向生成性,倡导个性化和多元化。
(二)智慧课堂教学改革需要
智慧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符合“互联网+”时代学科教学发展趋势。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物化方式,以培养智慧型人才为根本目标,通过创造智慧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潜能。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的工具丰富化、智能跟踪化、评价实时化、个性协同化等特征受到广泛关注,构建智慧课堂将成为信息化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3]。生成性教学在教学情境探究、师生互动活动中会产生大量伴随教学进程始终的生成性信息,而智慧学习环境记录并评估这些动态性、开放性、创造性信息,为促进教与学的生成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技术服务,能够有效支撑生成性教学的实现[4]。
小学生受其脑力发育的制约,对于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和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信息技术学科难以接受和理解,迫切需要教师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方式,化机械为生动、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趣味性,增强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型的互联网技术环境中,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聚焦小学信息技术生成性教学已成趋势, 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三)“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上分析,还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个性化智慧教学的过程中,这些问题愈发凸显。
1.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录播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新技术在智慧课堂中的不断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多教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功能产生内涵认识偏差、应用行为困惑。大多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针对网络学习空间并没有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简单的教学,或者向网络学习空间传送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录制视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类似图书角的空间,没有注意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记录、交流互动功能。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发生深度融合。
2.课堂教学落实率有失偏颇。当前,传统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于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中,导致课堂教学落实率存在偏颇。如,教学资源匮乏,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教学目标意识欠缺,智慧教育理念无法凸显;教学内容照搬教材,学生学习效率明显低下;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学生学习潜力难以挖掘;教学评价尚未完善,学生学习兴趣亟待提升等。对于刚刚接触实践性、创造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小学生,教师更应课前精心设计智能化导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积极提倡学生动手操作,关注学生知识生成与心智发展;课后反思评价自身教学工作,真正把握智慧课堂教学内涵。
鉴于此,如何基于智慧课堂角度思考“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小学信息技术生成性教学实践,理应成为教育界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思路。
二、实施“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方法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为生成性教学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动态化课程教学建构过程,通过不断激发和促进教学生成点,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以实现学生智慧能力的生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就是整合生成性教学过程和信息化环境的技术支持,构建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模式,为生成性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本研究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构建面向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全过程动态生成的智慧课堂环境,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内容进行记录、分析、应用与即时评价反馈,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思路与行为,形成了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框架(如图1)。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是一个集成应用平台,将网络教学的在线备课、在线学习、在线侧试、在线答疑等各个模块集成起来,营造一个网络化智慧课堂环境,让教师、学生在该环境中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真正体现“教”与“学”的统一管理。平台中包括教师智慧终端系统(备课和授课终端系统)、学生智慧终端系统、智慧课堂互动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模块。其中,课堂上最常用的硬件是替代普通黑板和电脑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它实现了人与机、人与人之间的全方位互动。教师备课终端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向学生推送数字化教学案。数字化教学案是将传统纸质教学案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方案。因此,要将该模式真正服务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现智慧课堂目标,特提出以下基本方法。
图1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框架
(一)以学定教,生成智慧
课前,教师借助备课终端系统对课前教学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学生通过运行智慧终端系统使用相关软件,完成实时互动的预习反馈。而后,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和学习档案记录进行学情诊斷,及时分析和评价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预先设计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并推送数字化教学案;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课前自学。课中,教师及时分析教学效果,以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充分关注学生生成性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学生提出质疑,思考问题解决方案,根据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尝试完成学习任务。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针对性辅导,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学生根据评价反思总结自身学习状况,不断优化生成。
(二)整合资源,提升素养
“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已无法满足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开发与培育,因而生成性教学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及思维的创造性。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预设的基础上,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通过不断灵活调整教学行为和活动,促进学生建构与生成新的知识和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创生智慧、能力等附属价值。然而,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操作方法不够规范、信息技术关键能力难以提升、信息社会责任过于淡薄等。因此,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生成性教学,应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和推送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创造开放、活泼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间的平等互动和有效沟通,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三)创设环境,发展个性
生成性教学是实现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个性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生成性教学的价值诉求,智慧课堂则为生成性教学、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环境载体。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能够推动学生智慧生成和个性发展的智慧课堂应运而生。通过创设生成性智慧课堂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拓展学生信息技术思维品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生成能力形成。具体策略:为生成性教学提供智能终端资源、课堂互动讨论、教学监控与评价等技术支持,实现学情分析、资源推送、情境创设、过程记录、交流互动、实时监测、作品分享、多元评价、反馈调控等功能,有效支持面向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信息技术生成性教学过程。
(四)共享资源,构建共同体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以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为核心,是关键能力与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积累、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学习方法等的有机融合。由于小学信息技术生成性教学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情境探究、师生互动等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成性内容。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更应重视课堂进程的可变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构建和创造力生成[5]。生成性教学包括教学资源生成、教学成果生成和附属价值生成。其中,教学资源生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资源的生成,促进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积累等的形成;教学成果生成包括课堂操作效果、作品等各种阶段性成果的生成;附属性价值生成是对学生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能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记录教学过程,给予学生个性评估,为促进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生成提供技术支持。教师要利用该平台优势积极构建面向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共享生成性资源,为信息技术生成提供优质平台。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接受水平,分层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加强他们创新生成能力的培养。
三、“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实践
依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等独特学情特征和“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关键在于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智慧思维的发展,打造“高效互动、高阶思维”的智慧课堂。实践表明,在促学增效上,运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不但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的生成,更能够关注学生智慧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6]。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电子工业版第二册第7课《蘑菇圆圆把家住》为例,探索“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弹性预设,诱发生成,奠定智慧课堂良好基础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而提出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的“预设中生成”。
1.推送数字化教学案。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方式也在快速变化,教师课前研究学生学情,以动态化视角审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发现他们的学习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借助教师备课终端系统,有针对性地制定与推送数字化教学案,并上传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微课视频,充分预设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预留生成空间,诱发、促成课堂转变。
2.学生自主先学。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前运行学生智慧终端系统,观看或下载数字化教学案进行自主先学,并将预习情况记录于学习档案反馈给教师。学生已有1年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经验,基本掌握平台各模块功能,多数学生已具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突出 “以学为中心”的特点,打破教育资源时间与空间限制,促进了智慧课堂教学的“预设中生成”。
(二)创设情境,激活生成,营造智慧课堂积极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激活课堂的生成性。首先,教师通过播放奇妙的蘑菇动画创设教学活动情境,营造智慧课堂的积极氛围,并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现学生的生成性发展。其次,教师通过授课终端系统列出本节课的任务清单,明确告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生在智慧终端系统上找出本节课的任务清单,并下载数字化教学案,依据学习目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利用直线、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等画图工具绘制图形的方法。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情境,有利于激活课堂的“生成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提出创造性意见和建议,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媒体之间进行平等、多维的对话,形成各种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实践证明,近些年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先学后教”方式,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学科竞赛活动获奖人数也明显增多。通过智慧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记录,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各项教学评价指标发现,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出更具个性化的数字化教学案,为智慧课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智慧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对于课内未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课外进一步自学数字化教学案和微课视频,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建构生成,凸显智慧课堂核心特征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和协作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与生成,从而凸显生成性智慧课堂教学的核心特征。教师结合学业和德育两大评价主线,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利用智慧终端备课系统制作具备随机互动功能的新一代白板课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3个学习任务,学生观察并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智慧课堂互动系统为此提供认知工具、展示和记录平台,引导学生对生成性内容加以收集与记录,进行学习成果共享或展示汇报,支持实现智慧生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如下:
1.任务一:提出质疑,点燃智慧火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实施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节课任务一的内容是用直线、椭圆工具绘制房顶,要求学生学会选定工具和shift键的使用方法;任务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绘制蘑菇房屋顶的操作步骤。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将作品直接提交到教学平台,而后,教师查看任务一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并对学生作品、互动等生成性信息进行记录和数据分析,为改进和调整教学行为提供决策数据支撑,有利于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促使学生真正融入生成性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
2.任务二:实践反思,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创造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主动反思、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施智慧课堂教学的根本动力。本节课任务二的内容是用直线、矩形工具绘制烟囱,用圆角矩形工具为蘑菇房添加门窗,要求学生掌握利用delete键配合选定工具的操作要领;任务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绘制烟囱的操作步骤,对学习方法产生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在完成任务二的过程中,借助教师智慧终端授课系统交互功能,在所有元素都能够自由移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终端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绘制顺序和步骤,再进行绘图操作,积极反思绘图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多角度思维能力。而后,让学生在智慧终端系统上进行多次绘制图形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当学生掌握了直线、矩形工具的绘图方法,就能够主动解决圆角矩形工具的绘图问题,从而有效建构与生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构架。就算以后遇到复杂的画图工具,他们都能运用此方法构架去解决问题,而无需机械式地记忆某些操作步骤。
3.任务三:创新思维,提升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实施智慧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本节课任务三的内容是“绘制七星瓢虫”,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操作,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知识技能;任务目标是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七巧板拼图的乐趣,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等方式完成任务三并提交作品,知识技能得到進一步巩固和提高,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有了更深感悟。
4.任务四:作品展评,促进深度互动。当学生完成3个学习任务后,师生共同对学生个人和各小组在学业、德育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作品作为宝贵的生成性内容,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功能,教师能够实时监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作品结果,据此随机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从而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深度互动,达到智慧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教师课前上传数字化教学案,课中创设3个教学任务,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展评和研讨;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变机械性学习为意义性学习,师生从注意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渐转变成关注教学活动本身,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核心特征也得以充分体现。
(四)评价反思,优化生成,确保智慧课堂有效实施
智慧课堂互动系统是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模块。智慧课堂互动系统架设于智慧云平台上,能够利用教与学的评价反馈对课堂结构进行重组调整,避免重复无效练习,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依托个体问答、察言观色、随堂测验等方式获取评价反馈,教师难以把控课堂结构,更无法对每个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而智慧云平台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让评价反馈更加高效,课堂结构走向更加科学。本节课,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分析、思考课前和课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判断预料之外的情况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德育发展。教师在智慧云平台的后台设置一定的评价量观,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分,学生对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同学进行评分,即德育评价;学生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品及小组作品的完成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即学业评分。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智慧云平台系统全过程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收获等进行学业和德育评价,并开展研讨与反思,进一步优化生成,最终按照一定比例对学生各方面成绩进行综合计算,获得学生在某段时期内多方位的评价。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通过智慧云平台对整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形式与方法、知识传授技能与技巧进行审视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积累教学智慧,实现在评价反思中优化生成。
智慧课堂环境为生成性教学的评价与反思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可视化分析图表,记录了大量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包括应答时间、应答数据、测试结果数据等,不仅能帮助教师高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行为、学习效果,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学生成。
四、“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探索反思
从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发现,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智慧培养,而智慧培养的根本在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学生差异性自主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其人格成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投影机等多媒体设备只能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点,提高讲授效率,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点怎么教这个问题;而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从助教到助学的跨越,让教师能够注意到学生怎么学。更重要的是,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支持下,有利于促成“课前先学”“课中少教多学”“课后反思”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框架,主动发现疑难点,并寻求有效破解的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情境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并通过深度思考、实际操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品格与素养的提升。此外,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评价模式能够动态地反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情况,以便帮助学生制订出合适的学习方案。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更合理的评价、如何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模式等问题,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献:
[1]陈彬.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再思考[J].当代教研论坛,2017(10).
[2]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R].2018(2).
[3]杨振峰.聚焦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探索[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11.
[4]谢幼如,杨阳,柏晶,李伟,郭琳科,倪妙珊.面对生成的智慧学生环境构建与应用——以电子书包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1).
[5]张翼文.小学生成性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信息技术参考,2010(3).
[6]刘邦奇,吴晓如.智慧课堂: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
(责任编辑:申寅子)
Research on generative teaching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sdom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s in Internet + era
ZHANG Lina
(Shengqiao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in Lujiang County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Hefei,Anhui 230000,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Internet + era,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acing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social environment No matter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or from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personalized high-quality talents, build wisdom genera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really serve 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based on study on teaching basic methods of creating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resources to build learning community, put forward the elasticity presupposition induce generation, to activate the generated by establishing, 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building assessment reflection A series of practical measures, such as optimization generation, can fundamentally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students' higher-order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further promote their personality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differentiated independent knowledge.
Key words: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wisdom classroom; generativ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