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消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价值探析

2021-05-31 00:58刘佳临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价值大学生

刘佳临

[摘要]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消费是生活的必需,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消费主义倾向,部分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消费观念,影响其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不利于自由全面发展,极其容易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内涵,能够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扭转消费至上、相互攀比等错误观念,避免养成铺张浪费、过度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对消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限度。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2-0022-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05

一、消费及西方消费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中指出“消费”是“人们为满足生产需要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从广义上看,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其中,生产消费主要是指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消费,这本身包含于生产过程当中。个人消费则主要指为了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消费。从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来看,生产消费占主要地位,而通常意义谈及的消费主要是指个人消费。本文所谈及的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中的“消费”也主要从个人消费意义上进行阐述,即大学生在物质文化生活中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从而生存、发展,从事学习和社会活动。“需要”是大学生进行“消费”行为的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态度、生活方式,其源于消费社会的形成。西方消费主义是指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由于消费社会的形成,从而改变该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流行的一种价值观念、消费态度、生活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经济活动包括了生产、分配、交换及消费4个环节。从历史来看,马克思那个年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更注重通过商品交换和流通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导致广大工人生产得越多反而越贫困,产生了生产过剩现象。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在,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20世纪初期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似乎走到了尽头,然而实际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并未因此走向灭亡,反而在二战之后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则直接给资本主义打了一支“兴奋剂”,并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大肆诋毁马克思主义。

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1.凯恩斯主义加强了对自由放任经济的宏观调控。2.福利经济学极度重视消费。“前者弥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后者则通过福利社会的建立解决了商品高度发达社会和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动力问题”[1]。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消费逐渐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品过剩问题,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延长了其寿命,消费社会得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形成(最早在美国诞生)。从现实来看,消费主义随着消费社会的生成而逐渐形成,并积极为消费社会的正当合理性做辩护。消费主义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手段,是人们满足自身欲望的根本途径,是人生的根本目的,人生的意义归结于消费之上,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消费的质量之中。其表现在:人们普遍追求攀比性、过度性和符号性的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将消费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从本质来看,消费主义“是物质主义的,即信奉消费主义的人认为只有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感性欲望的满足才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只有人所占有和享用的物质财富才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象征”[2]。

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扩散,在消费主义中包含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影响下,国人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奢侈浪费、消费庸俗化、消费符号化等不合理消费现象。从长远来看,其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对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时尚和新颖,在不具备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片面追求时尚、爱慕虚荣,因此极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产生消费主义倾向,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消费观本质上属于意识,于社会而言,作为上层建筑,当其与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时候,社会生产力就得以发展;当其与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时候,就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于生态而言,当人们消费的生产生活资料与自然界周期性提供的有限资源不相适应的时候,生态就会遭受破坏,相反,当人们消费的生产生活资料与自然界周期性提供的有限资源相适应的时候,生态得以保持平衡,人类社会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已然成为社会消费大军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故此关注大学生消费观,消解其消费主义倾向,培养其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會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二、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地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生活费用基本源自父母,自身并无稳定获取经济的能力。由于当代大学生身处于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富裕的时代,其消费行为反映出较为强烈的主体性,并且强调在消费过程中彰显自身的个性,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也正因为其特殊的消费身份,更容易发生消费主义倾向,消费观念、价值认同、个人发展等方面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

(一)导致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和自然和谐相处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这一传统。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资本家们试图以有限的物质资源刺激人们无限的需求欲望,并以此促成资本积累,进而各式各样的生态破坏行为屡见不鲜,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其影响之下,我国国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符号消费等不良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对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阶段的大学生影响更大。有学者对13所高校763 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只有32%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继续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这一精神已经过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物质匮乏年代的产物,现在应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成果”[3]。也有部分人将国家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等同于促进消费主义发展的行为。也正因如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诸多不合理、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其中符号性消费和攀比性消费极为常见,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符号性消费表现在,大学生对商品的消费不在于消费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是消费其“设计包装品牌形象等因素所形成的商品意象,正是商品的这些意象决定了消费者的选择”[4]。詹姆斯·杜森贝利认为,消费主义背后存在着一个“社会比较机制”,提高和改进生活水平成为社会目标,维持自尊需要通过提升生活水平而购买高级产品就是提高生活水平的证明,如此一来,高标准的消费成为高地位的标准。在消费社会中,于消费者而言,消费不是个人层面的事情,而是“相对于”他人消费状况的事情,如此形成了一种攀比文化。而大学生在这种文化中则容易迷失自我,企图通过不断消费更高级的产品寻求更高级的身份认同。

(二)影响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价值观是人的行为准则,是标准,人的言行举止能够生动地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出发点、落脚点是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的重要参考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5]。而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消费主义倾向,将人生价值目标的设立向物欲满足倾斜,愈加迷恋和崇拜对物质财富的占有,过分强调个人欲望的满足,甚至将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定为物质消费,企图通过消费满足自身无限的物质欲望需求。长此以往,形成消费主义倾向的大学生必然会形成一股思潮阻碍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这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三)不利于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共产主义就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里的“自由”是摆脱了异化并且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则是全面地占有人的本质。虽然我国仍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无所事事。青年兴则国家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在消费主义倾向之下,部分大学生将人生价值归结于消费之上,崇拜及时行乐,将人生的所有行为集中在谋求物质财富之上,从而导致畸形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大学生全面需求的满足,不利于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在消费主义条件下,强烈的消费欲望会导致其进行长期的无节制消费,并由有限的生理需求转为无限的心理欲望,物质享受成为其生活的全部,最终沦为物的奴隶,丧失人的本性。大学生一旦产生了消费主义倾向,会逐渐丧失奋斗精神,变得贪婪,责任意识淡化。对于家庭富裕的学生而言,在高消费行为习惯的支配下形成“金钱万能”观念,对金钱产生过度的依赖,从而丧失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家庭相对贫苦的学生群体则陷入消费泥潭无法自拔,不得不通过极端手段谋取经济来源,以满足自己不断追赶富足学生的步伐。无论对于哪一个群体的大学生而言,消费主义中所包含的过度、攀比、符号等元素都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环境以及他们自身,进而导致畸形成长。

(四)易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

在消费主义条件下,金钱是一切的来源,只有拥有金钱才能满足消费主义者的消费欲望。大学生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其没有独立谋取经济来源的能力,不得不通过兼职等手段获取金钱。而在消费主义的控制之下,有部分学生陷入“校园贷”的泥潭无法自拔,最终走向极端;也有部分大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以赚取高额费用满足其消费欲望。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在消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中的价值

(一)劳动教育及其新变化

劳动是将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关键特征,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6]人为了能够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通过他们身体运动起来并且作用于他们周围的自然并改造自然,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改造自身的社會生活以及人类本身。从本质来看,劳动教育就在于培养人们的劳动价值观。我国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即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与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劳动价值观。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提出要“教劳结合”,即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他认为这“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7]。列宁则在十月革命之后进一步践行了这一思想并提出新的见解。他认为,教劳结合不仅仅能够提高现代科技知识与水平,并且是实现未来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消灭体脑差别的必经之路,是消灭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的必要手段。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给我国劳动教育运动提供了科学指南,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就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的基本方针,以此来提高工农文化水平、改造知识分子等。毛泽东认为延安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因为“他们在学习革命的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他们在实行生产运动,开发了千亩万亩的荒地”[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一系列“教劳结合”的知识,纠正了过去一些“左”的做法和错误,并明晰了教劳结合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突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劳结合思想中的时代性特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进行了相关重要的论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提出要“尊重劳动者”“实干兴邦”“创造伟大”,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注入了新内涵。首先,青年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9]。其次,要格外强化青年大学生辛勤劳动的意识与态度。再次,要培育强化青年大学生包含诚实劳动、家国情怀的良好劳动品德。最后,加强青年大学生劳动知识教育,为其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在消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中的积极作用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注入了新内涵,其中蕴含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10]。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作为生产的劳动,更重视作为消费的劳动。从现实来看,当前中国社会生产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况,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以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是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从长远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与消费。当社会消费意识与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时候,社会生产力就得以发展,经济就能得到长远发展,反之则阻碍发展,甚至有害发展。消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再生产,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就无法真正认识生产的价值与意义。相反,不能够认识生产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也就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过度性、攀比性、符号性等不良的消费行为从侧面反映了劳动教育内容上的缺位。因此,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认清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认识消费,培养其理性消费能力,进而在消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中发挥有效作用。

在培育“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观念过程中,要扭转消费至上、相互攀比等错误观念。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劳动者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和意图,就会使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11]。也就是说,消费主义倾向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将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依附在消费行为之上,想通过不断地消费谋求身份认同、社会认同,从而形成“消费至上”的错误观念,将消费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全部。消费是生活的必需,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的价值实现也不在于消费了多少,而在于为社会、为自己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则是必要手段。通过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能够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自我表达的自由,体会到劳动对于他们本身的价值意义,从而摆脱消费主义倾向的困扰,正确认识到消费对于人生价值实现而言不过是手段而不是全部,关系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精神特质。

在贯彻“尊重劳动者”精神过程中,要矫正错误认识,清除滋生投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土壤。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但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有人将权利和财富当作成功的唯一标准,看不起农民、工人等。从国家层面上看,“尊重劳动者”并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权利。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发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强音,这其中就包括了“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12]。当劳动者能够在劳动中体会到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时,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自觉地消除金钱、权力至上的错误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消费主义倾向。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也是如此。

在强化青年大学生辛勤劳动的意识与态度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其经济独立意识,抵制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等不良思想的侵蚀。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仅要求培养大学生“爱劳动”,更要培养其“辛勤劳动”的意识和态度。勤劳是其他劳动的基础,没有艰苦奋斗,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3]。当今青年大学生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富裕的年代,普遍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与磨砺,缺少一股韧劲,因而容易产生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想法。在消费上则表现为超前消费,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贷款,容易陷入“校园贷”的泥潭。“校园贷”对学生的危害极大,会让学生滋生借款恶习,易陷入“连环贷”无法抽身,无法专心学习,影响未来的发展。培养青年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超前消费的蛊惑,有利于培养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

在培育青年大学生良好劳动品德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过度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培育青年大学生良好的劳动品德就要培育其诚实劳动、家国情怀等情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国家由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共同创造。诚实劳动是创造一切辉煌历史的必由之路,培育人民诚实劳动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培育大学生诚实劳动,就是培养其将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真实地反映在劳动过程中,不投机取巧,不坐享其成,诚实劳作,为社会做贡献。此外,要“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14]”如此一来,大学生的劳动不仅仅独属于个人,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部分;大学生的劳动行为、消费行为也不仅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影响中华民族的发展。现今,有部分人认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已经进入了富足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勤俭节约,也有人说国家鼓励消费实际上就是默许消费主义的盛行,甚至是鼓励大家向消费主义发展。实际上,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的具体表现,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5]。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并不等同于消费主义,鼓励消费与勤俭节约也并不矛盾,只有鼓励人们消费应该消费的,节约应该节约的,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因此,培育大学生诚实劳动精神,树立其家国情怀,践行勤俭节约行为习惯,避免铺张浪费、过度消费,有利于消解消费主义倾向。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在消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中的限度

劳动观教育不能取代消费观教育,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消解很大程度上还得由消费观教育来完成。而要从根本上消解消费主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就要从成因与条件进行剖析,合理有效地开展消费观教育。

纵观学界关于消费主义成因的探讨,主要包括3个分析范式:“资本操纵论”范式、“社会攀比论”范式与“国家让渡论”范式。其中“资本操纵论”认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是被动的、极其容易受骗,故此人们的消费是建立在“虚假的需求”之上的。如此一来,要消除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就要想办法使人们回归“真实的需求”,显然通过劳动教育并不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点。而“社会攀比论”认为,消费主义得以存在是因为存在着一种“社会比较机制”,人们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作為社会目标,这是维持自尊的手段,通过高消费获取高地位,“每一次对自己不利的比较, 都将促使人们去购买物品来提高生活质量, 从而消除这种不利的比较”[16]。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打破社会比较机制的束缚,有利于消除人们消费中的攀比心理,有利于消解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劳动教育虽然能够通过培养人们“劳动不分贵贱”的态度,从而产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等情感,却无法打破在消费社会中所形成的社会比较机制,故而在消费领域仍然存在着攀比现象。“国家让渡论”认为,在前苏联、东欧、中国等转型社会中,国家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主义的存在受阻既“包括经济水平的约束, 也包括意识形态的约束, 但最重要的还是国家的限制”[17]。

綜上所述,消费主义的消解需要结合三种分析范式。从根本上消解消费主义的生存土壤需要在制度上进行革新,而制度革新并不能一蹴而就,故而个人修养上的培育则显得极为重要。新时代劳动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大学生消费至上、相互攀比等错误观念,清除滋生投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土壤,避免养成铺张浪费、过度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抵制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思想的侵蚀,对消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故而具有一定的限度。

参考文献:

[1]杨志华,卢风.消费主义批判[J].唐都学刊,2004(6):53-56.

[2]卢风.应用伦理学——现代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70.

[3]张红霞,李子嘉.论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03):68-71.

[4]张玉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43.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88.

[7]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17-22.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9][12][14][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6,12,45,363.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

[11][加]阿格尔·本.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3.

[1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2.

[16][17]王宁.“国家让渡论”:有关中国消费主义成因的新命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7.

(责任编辑:庞博)

The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Dispels

the College Students' Consumerism Tendency

LIU Jia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China)

Abstract: For young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is a necessity of life, but not the whole lif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consumerist trend of thought, there is a tendency of consumerism among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ome students have formed bad consumption ideas, which affects their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mainstream values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it's extremely eas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o astray. The New Era Endows Labor education with new connotation, which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reverse the wrong ideas of consumption supremacy and keep up with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receiving education, and to avoid forming bad consumption habits such as extravagance, waste and excessive consumption. Therefore, the new era of Labor Education to eliminate the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umer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a certain limit.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onsumerist tendency; value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价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一粒米的价值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给”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