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随着2021 年1 月24 日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的结束,八个省份的历史试题均已呈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在把握高考动向、适应命题新变化以及确立新的备考方向等方面,这次考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从整体而言,试题紧密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的基本要求,命题思路、试题情境、素材形式与设问等方面在总体平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更加注重历史的学科特点,凸显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结合;从核心素养的落实来看,试题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要求,面对史料从内容、范围、形式等方面呈现的多元化趋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笔者围绕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从命题方面进行分析,明晰试题变化,探知命题规律,并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谈谈备考过程中教师如何通过试题命制与选择,设计复习备考思路,以适应高考的要求,科学有效备考。
结合该表,从整体上看,这次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在试题情境以及材料的呈现方式上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多元化趋势明显,有折线统计图、表格、论述、摘抄、历史年表以及宣传画等,还原了史料本来该有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无处不历史”。
同时,这种更接“地气”、史学韵味更浓的试题对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试题情境上看,世界史方面的内容居多,均融入中国史的相关内容,例如,广东、湖南和重庆等考区试题,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也进一步强调了中国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影响。在中国史方面,注重考查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发展进程,主要围绕体育方面进行考查,如江苏考区的体育海报、辽宁考区的全运会宣传口号等,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彰显道路自信;另一方面,继续坚持五育并举的高考命题思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
从题干设置和设问方式方面看,试题基本上保持平稳,与之前的全国卷相比变化不大,依旧体现在:①围绕主题提取关联信息,拟定论题;②围绕人物观点进行评析;③对比关联、补充要点进行论述等。
从思维能力考查方面来看,灵活性较高的试题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重庆考区的第19 题从试题情境(题干材料)中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梳理,材料中增加了对基础性知识的考查,学生要通过时空观念构建关联的知识点,同时又要根据补充的知识点构建严密的逻辑方向进行论述,这更符合历史学习的思维要求。在论述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难度上略有提升,对学生的复习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学以致用,通过设置与学生生活更加密切的试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运用历史,发挥史学的育人作用,例如,湖北考区《电报与近代中国》的板报任务设计这一道题,有利于学生更加紧密地将历史知识运用于生活,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发挥出历史学科的借鉴和学习功能,并将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实证、解释等素养潜移默化地贯穿于解题过程之中,润物无声却伴随始终。
本次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继续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出发,试题命制依托多元化的历史情境(史料)等不断强化渗透,同时对学生必备基础知识、史料分析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考查,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中强调:“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本次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中,河北考区第17 题考查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原理的运用;除此以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形态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发展等原理也涵盖于试题史料情境中。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开放性试题结构的整体性要求,即对史料情境进行系统和整体性的思考,这是唯物史观所独有的优势,本次试题也进一步体现出运用唯物史观构建科学合理解题思维的重要意义。
对于时空观念而言,本次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均涉及了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例如,重庆、湖北、湖南、河北以及辽宁均直接将时间作为试题材料分析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于空间的考查也开始涵盖于试题情境材料之中,广东、河北和湖南考区在强化学生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对不同空间关联的考查意图也不断凸显;《课程标准》中强调:“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对于开放性试题而言,时空限定是解题过程中的边界,学生在其范围内调动所学知识,围绕论题(点)进行论述,才能保证解题的有效性。例如,江苏考区第17 题,从空间而言,主要考查中国,题目给出了1957 年和2006 年两个时间点,不难看出其时间限定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那么学生在展开论述时,应主要调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可以精准的调动备考所积累的知识点,合理作答,提高准确率;此外,对于不同空间下的关联性考查,学生作答时需要运用统一的时间维度进行串联,从而构建起联系,为后面的实证和解释奠定基础。
如前文所述,本次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通过折线统计图、表格、论述、摘抄、历史年表以及宣传画等多元形式呈现出丰富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在历史复习过程中,不仅仅只关注文字史料,对于其他历史信息也积极思考,逐渐形成丰富的史料视野,无论试题情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都可以通过准确把握史料内容进行有效、准确的思考,挖掘出开放性试题史料情境背后的深层含义,提高全面运用史料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例如,辽宁考区第20 题,题干材料列举了我国部分全运会的口号,结合口号内容所呈现的时间,学生需要调动时空范围内的相关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并进行论证,体现出史料辨析后得出客观全面历史认识的实证思维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的实证意识。
对于开放性试题而言,学生在对情境史料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论题揭示出其深层的因果关系,通过合理、客观地解释、论述来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例如,重庆考区第18题,对亚当斯观点的评析,学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驳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核心就是如何做到合理且客观,这就需要学生调动可靠的史料,理解具体的历史史实,对历史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对历史事物、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合乎逻辑的关联,最终得出科学的历史解释。此外,本次试题凸显出时空延伸的特点,各考区试题均向当下靠近,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切身体会,感受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改革发展成果、社会生活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热爱祖国、关注世界的强烈责任感,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例如,辽宁、江苏和广东考区的开放性试题,均延伸到当下的历史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切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合本次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不难看出,总体试题保持平稳,部分试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这启示教师在备考开放性试题时,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同时,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新高考日益临近,笔者结合本次考试的分析,围绕试题命制与选用谈谈开放性试题的复习备考策略。
开放性试题是呈现新高考、新教材大单元教学、大历史观的有效载体,本次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均做到了微观切入,勾勒整体的命题思路,让学生以小见大,把握整体,再通过微观知识点串联进行论证,很好地将历史的学科特点、能力与核心素养贯穿其中,彰显了新高考的考查定位。因此,教师在备考过程中,设计知识点的考查时,一定要立足于单元整体,涵盖微观知识点,让学生既注重知识点的微观掌握,又要厘清知识脉络与线索,这样才能构建学生学习的大历史观,做到有的放矢,为有效运用史实进行分析、论述奠定基础。
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试题情境材料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多元,试题材料紧贴高考评价体系中创新性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关注生活,发挥出历史学习的借鉴作用。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总结各种情境史料的阅读分析方法,把握深层含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与史料之间的关联,将学生已有的必备知识转化为关键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试题情境史料的新颖性和实效性。
纵观本次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对论述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考查进一步加强。在今后复习中,教师要加大对中外关联材料或古今关联材料的选择力度,训练学生的关联性思维能力,运用唯物史观,养成学生系统、全面思考的历史思维,发挥时空特定的指向作用,确定合理范围,通过全面客观地实证意识,全方位把握史料的深层含义,并解释深层次的因果关系,构建有逻辑层次、史实依据、历史情怀的开放性试题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不断渗透家国情怀意识,真正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八省新高考适应性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为新高考试题的命制与史料的选择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更加彰显出未来高考的发展方向,教师应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史料教学、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有效分析的解题思维能力,围绕大单元历史教学,构建学生的大历史观,才能不断适应新高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