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结构化思维教学

2021-05-30 15:31曹丽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鼓琴结构化文言文

曹丽萍

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就如何引导小学生学好短小文言文,笔者尝试了结构化思维教学“四步八环”法,颇有成效。

一、引发思维的冲突

学生的原有知识与学习新知识之间往往有矛盾冲突。如果学习的起点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并在学生的求新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往往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在上课伊始人为地设置一些相违相逆的观点,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从而促进学生兴致盎然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1. 导:巧妙导入,点燃冲突。教师运用结构化思维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设置巧妙的导入环节,往往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激发他们探知的欲望。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我用孔子的两句名言导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带领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句意,由此引出孔子,并简介孔子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孔子是一个有智慧、有学问的大家,竟然有一次被两个小孩给难倒了,为什么呢?”以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诱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启新课的学习。

2. 读:层次朗读,抓住要点。学生的思维是在朗读中深入的,所以文言文学习要朗读先行,“读百遍”才能“义自见”。但文言文的朗读需要层次设计,抓住三个要点:

(1)要读准字音。文言文中,有些字音易混淆,字形有细微差别,如“曰”不读“rì”而读“yuē”;有些字是多音字,如“为”,在《两小儿辩日》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读“wéi”,而在《伯牙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句中,前读“wéi”后读“wèi”,需要根据具体的语意来读准字音。

(2)要读准节奏。文言文节奏鲜明,独具韵味。我们常用分隔号来划分节奏,帮助学生读好。如《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学生有了停顿的支架,朗读起来就轻松、有味了。

(3)要读熟高频句。文言文中会有一些独特典型的文言句式反复出现,教师可以单独提取出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强化对这些“高频句”的认知。如 《两小儿辩日》中有这样两组句子: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②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组句子都在结构上相似,让学生对应着读一读,学生会在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同与不同之处,在朗读中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妙趣。

二、搭建思维的台阶

学生由原有知识到接受新知识,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将整体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化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小任务,给学生搭建思维的台阶,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迈进爬升。

1. 问:自主质疑,梳理结构。结构化思维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点拨,使教学内容有层次感,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考过程从无序走向有序,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化,不零散孤立、碎片化。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质疑,从中梳理出几大问题:两个小儿辩日的起因是什么?他们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结果怎样?这些问题,给学生搭建了思维的台阶。通过四个问题的引领,结构化地、层层深入地引出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去品读、理解,从而串起一根教学的主线,使教学主线突出,层次分明。

2. 译:借助注释,大胆翻译。结构化思维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结成学习共同体,互相合作、探究、实践来完成学习任务,大胆地思考、表达。文言文学习离不开翻译这一环节,而教材中一般都配有注释,给学生提供了翻译理解的拐杖。但注释是一个个孤立、割裂的点,需要学生串联成句成篇,进行个性化的语言加工。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加工语言,大胆地猜测文意,而不追求唯一的、死板的答案。如针对《两小儿辩日》中的两句可以翻译为—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就像车盖,等到中午时就小得像盘子,这难道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只要意思对就行了,语言可灵活组织。

三、促进思维的联结

布鲁纳认为:只有结构性的内容才能使学生理解,并在学习后期保持不容易遗忘,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在于花费了多少时间死记硬背,不在于做了多少重复机械的试题,而在于对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和深化理解。所以,结构化思维教学力求让知识按照内在逻辑向深度、细节、难度方面不断延伸,让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原有知识相联结,培养学生由“点”成“线”的“勾连”能力、由“线”到“网”的“织网”能力、由“网”到“体”的“结构”能力,从而达到深度内化之效。

1. 解:創设情境,联结生活。真实化、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可以支持和促进深度学习。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结,把图片、音乐、动画、视频、微课等资源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两小儿辩日》,理解“车盖”“盘盂”两个词,我首先让学生从文字层面理解它们的意思,再借助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理解“远者小而近者大”一句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字面上理解: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它的背景是房屋、树木、远山、地平线、海平面等,在这些低矮的景物衬托下,太阳就显得大;中午太阳升得高,它的背景衬托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太阳就显得小了。再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太阳的大小,最后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真切地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再如,当学生理解了全文意思后,播放一个完整的《两小儿辩日》故事视频,这样学生对整个故事就有了更深刻的印象。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深化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2. 析:掌握活词,联结旧知。教育心理学家莫雷说:“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众多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之不断条理化、纲领化。”学习文言文往往需要掌握一些词类活用的知识点和一些特定的文言句式,教师可以采用前后勾连的方法,把新旧知识组合、对比,来延展学习空间的宽度和广度,丰厚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素养。如《两小儿辩日》中有个“为”字,它有两种读音,读wéi的时候,① 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学弈》中的“惟弈秋之为听”;② 认为,如《学弈》中的“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③ 是,如《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读wèi的时候,① 因为(表反问语气),如《学弈》中的“为是其智弗若与?”;② 同“谓”,如《两小儿辩日》中的“孰为汝多知乎”。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知识的重构。

四、实现思维的迁移

结构化思维教学必经“理解→重构→呈现”三个阶段,“理解”是将隐形思维显性化,“重构”是将显性思维结构化,而“呈现”是将结构化思维形象化。当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后,教师必将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的迁移,即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因为实践是结构化思维教学的关键要素。

1. 仿:设计练笔,掌握句式。结构化思维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去创造性思维。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仿写资源,巧妙地构筑仿寫训练场,做到读写结合,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自我的经验世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实现思维的迁移,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如《伯牙鼓琴》中有锺子期夸奖俞伯牙的两句话,我让学生想象: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并仿写句子—“伯牙鼓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学生写:“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通过练笔,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掌握了文中的重点句式,丰富了俞伯牙琴声的内涵,深化了他与锺子期之间的友情。

2. 拓:拓展阅读,迁移内化。实践是思维内化的根本途径。结束课文的学习后,教师以一带一,拓展另一篇文章,让学生跳出文本材料,将所习得的知识、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语境的学习中,是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的一种有效之举。

如学完《两小儿辩日》后,我给学生拓展了两个内容:一是孔子的另外三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旨在使课堂结构首尾呼应,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触摸孔子的思想,升华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二是另外一篇文言文《鹬蚌相争》 ,要求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它的意思以及蕴含的道理,旨在训练学生进行思维的迁移,使学生建立文言文的知识框架,掌握文言文的正确学习方式,同时让学生更多地咀嚼文言文,进一步感悟其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

(作者单位:苏州市太仓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鼓琴结构化文言文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读出经典的新意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问世间,“琴”为何物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泉水滴答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