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伟大”在哪里

2021-05-30 10:48:04陈彩云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讲义藤野鲁迅

陈彩云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写道:“他(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一位普通教授,两年师生情谊,自离开日本就没有再联系,也未曾见面,但鲁迅在二十年后却用“伟大”来形容藤野先生,这是为什么呢?从文本出发,体验作者情感抒发的特点,感受偉大灵魂,是本课教学的核心任务。

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其“伟大”特征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作者为什么认为这些特征“伟大”?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情感的聚焦点“伟大”,展开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在对语言的细读中,具体感知作者笔下“伟大”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情感,形成阅读认知与情感体验,进而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文本。

一、导入课堂,聚焦情感

人生成长,恩师可贵,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就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细读语句,品析形象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结识的一位医学教授,1926年,已是中年的鲁迅回忆起这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屏显)

这里“伟大”和“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的评价,不是矛盾吗?一个普通教授,两年师生情谊,自离开日本就再没有联系,也未再见面,而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了,鲁迅用“伟大”来赞美老师,为什么呢?(板书:伟大)

提问:写人离不开事件,文中写了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选择你最有感受的片段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认为藤野先生“伟大”在哪里,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课堂交流,学生有感情朗读片段,师生共同细读并点评。

例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语言点:“每一星期”(频率高);“从头到末”“都”“一一订正”(范围广);“许多”(数量多);“添改”“增加”“订正”(方法多,关注全面);“一直继续”(时间长)。

追问1:“添”了什么?“改”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为什么如此细致地叙述“添”“改”的内容?

明确:“添”的是医学知识,这是一个医学教授的本职工作;“改”的是文法、语法的错误,这是超越医学教授本职工作的,是格外的关爱。

学生从前后内容的严谨对应,发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位认真负责、关爱弱国学生的老师。

例2:“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语言点:“陈述错误—肯定事实”“给予安慰—委婉批评”“指出错误—提出要求”(循循诱导);“要全照着”(对学术要求严格,讲原则。)

追问2:“——自然”中的破折号有什么特殊作用?

明确:语意的转换,说明老师评价时能设身处地从学生视角考虑问题,有同理心。

学生从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的细节,看到了一位循循善诱、工作一丝不苟的老师。

例3:“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语言点:“又”(频率高);“很高兴地”“极有抑扬的声调”(热情);“很担心”“怕你”(程度深);“现在总算”(时间长)。

追问3:“很敬重鬼”一句中的“敬重”有“恭敬、尊重”之意。这里“很敬重”的对象是谁?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藤野先生很敬重的对象既是“我”,更是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

学生从藤野先生关心“我”解剖实习的细节,认为他是一位充满热情,真诚关心和尊重学生的老师。

例4:“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语言点:“听说”“问我”“看一看”(求实);“叹息”(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而遗憾)。

追问4:“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句,藤野先生在问谁?

明确:是自言自语,是问自己,是对不能亲见裹脚的遗憾。

学生从藤野先生关心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看到一位有求实精神的老师。

小结:作者选择典型事例,用具体的细节写藤野先生,让我们从细节中认识了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

三、深入理解,丰富体验

提问:“第二三天便还我”中的“便”,可以换为“才”吗?

明确:不能,“便”指的是时间的短促,动作的迅速,令人意想不到,与后面的“一惊”相呼应;而“才”则表示时间较长,且与“二三天”不相吻合,表达的是责怪,与行文情感基调不符合。

提问:“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可以说成“原来我的讲义已经用红笔添改过了”吗?

明确:“原来我的讲义已经用红笔添改过了”去掉了“从头到末”和“都”这样的修饰语与限制词,大体意思好像没变,但原文所要表达的是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的全面和完整,失去了这些特点,藤野先生的行为就与其他一般意义上的先生没有多少区别,也就难以令“我”“很吃了一惊”,更不会“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提问:在叙述这件事时,作者写到了先生与自己的简短对话,对话的意思可以压缩为“有一天,他要我把听课时抄的讲义给他看”。如果就这样写,好不好?

明确:不好。用对话更能写出人物的独特形象。通过对话,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可以再现当时的情景,又可以让我们感知到当时的氛围。

提问:从前后文看,这里的对话可以加上一些修饰性语句,请你试试看,并说说这样添加的理由。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和蔼地)问。

明确:后文有“向我和蔼的说道”,可见先生对“我”一向是和蔼的。

“可以抄一点。”(我有点忐忑不安,我小声地回答。)

明确:“可以抄一点”言下之意是,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有的能“抄”,有的不能“抄”,总之“抄”得不多。先生突然问起,“我”不免有点忐忑不安,不知先生会怎样对“我”。

“拿来我看!”(他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明确:这与先生一贯对“我”的态度有关,从前文中他介绍自己时“有几个人笑起来”而他竟没有生气,可以看出他对学生一直是非常温和的。

老师亲切和蔼的询问,展示老师对“我”的关心;“我”小声地回答,体现一个弱国留学生的不安;他很高兴地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说明他为学生可以抄下讲义而有期待。

四、知人论世,悟读人格

藤野先生添改讲义、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把平凡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这样的老师不伟大吗?他的严谨认真影响了鲁迅一生的工作态度。

读到现在,一位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伟大”教师清晰地站在我们面前。关于“伟大”我们可能觉得够了,但鲁迅先生没有止笔。

追问1:默读第24~第31自然段,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带给鲁迅怎样的情感刺激?这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语言点:“……是弱国,所以……当然是……”本无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这种因偏见做出的武断结论,是侮辱人格的,是弱国国民备受歧视的悲哀。

(2)“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语言点:“何尝”“不”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他们”无一例外幸灾乐祸,是一群麻木的中国人,是弱国民族的悲哀。

追问2:这两件事,不但告诉我们促成鲁迅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反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藤野先生“伟大”的理由:

“一个曾经____的鲁迅,在一个____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____的藤野先生。”

小结: 如果说,刚读到“伟大”,我们内心是疑惑的,而在细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事件后,再结合事件的社会背景,“伟大”变得立体、丰富起来。

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典型事件,關注细节,品读语言,理解了人物形象,体会了作者的感情。鲁迅所怀念的“伟大”的藤野先生,带着人类良知,把平凡做到了极致。

五、布置作业,读写融合

1.温习《植树的牧羊人》《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在语言表达、情感抒发上各有什么特点。

2.根据《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为藤野先生写一篇小传。

六、课后总结,教学反思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编排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别样的人生,借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藤野先生》文本内涵丰富,似乎要教的东西很多,又似乎什么也难教清楚,关键是要找出学生思维的推动力。考虑到鲁迅的语言风格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笔者特别引导学生抓住“伟大”这一关键词思考问题,抓住作者情感的聚焦点,用任务引导学习,用问题推动对话。在学生阅读理解文本时,笔者引导他们关注关键语句,通过打量每一个词语,每一处标点,让学生感受词语的无穷魅力,发现句子的丰富内涵,以实现文本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讲义藤野鲁迅
以道致君:程俱“经筵讲义”研究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00
鲁迅,好可爱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意林(2017年16期)2017-09-01 08:12:28
鲁迅《自嘲》句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意林(2017年10期)2017-06-06 10:25:47
鲁迅看书
新见黄淬伯《文字学讲义》述评
东方论坛(2015年2期)2015-12-29 23: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