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重现:提升学生写景习作能力

2021-05-30 22:36:22谷民发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写景动态习作

谷民发

重现,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机能,它源自人观察所得的视网膜图像,并以感知的形式构建为心理图像,储存成相应的记忆图像,并在阅读或写作中呈现表达图像。在写作教学的众多类型中,写景类习作融合观察、感知等心理机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观察清晰的景观画面,开展心理重现活动,并不断内化重现认知策略,进阶形成元认知。如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心理重现的认知策略,是教师写作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形成写作势能,融通读写能力的核心。

在统编教材的编排中,写景习作的教学大致经过三个阶段,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清晰的写作策略进行“轻负高质”的表达:

一、观察描绘阶段:立足具象基础,描绘清晰画面

具象化是指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展现画面的形象化过程。写景类习作训练,应在初始阶段训练学生清晰描绘画面的能力。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观察力、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思维还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还不能够熟练且精准地进行抽象思维。皮亚杰认为语言行为通过符号和唤起这些符号的行动直接取代了物,并通过符号继续作用于思维。写作实质是处理符号语言的过程,是一种高阶思维活动。对于正在学习写作的儿童而言,具体、直观、利于呈现的写作对象或内容能够减少他们写作时的困难。

对于写景类习作而言,初始阶段的基础描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对写景类习作第一阶段的要求中,反复提及“观察”。对此,贾志敏、吴立岗等老师率先提出了“作文素描训练”,以对事物的描绘促进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及习作用语。这种以描写为主的习作教学体系,关注学生的实际写作需求,以扎实训练、贴近生活的方式引领学生提升写作势能。

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描绘清晰画面”,许多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比如,邓彤老师主张运用“白描”的方式,即“少用形容词,多用具体的名词和动词。名词适用于静态事物的描写,动词适用于动态事物的描写”。又如,蒋军晶老师认为在描写清晰画面时,除了直接描写外,还可以用上类比的策略,多用几个“好像”。对文字不同的审美追求,造成了教师教学策略的差异,但其有着共同之处——观察。观察的详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描写清晰程度。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比如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其次是唤醒内在图式。细致的观察是全面且个性化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很难有意识地知觉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这就需要教师以“补充图示”的方式进行铺垫与唤醒,或是呈现直观图片,或是以文字语言引起主观感受,或是夸大景物的某方面特点……这一唤醒画面的过程使“心理重现”活动更具效力。

二、感知体验阶段:关联感觉经验,调动多重感官

体验是人感官系统的心理总和。人在观察时,并非仅有视觉系统发挥作用,触觉、嗅觉等感官系统同样发挥着作用。正如皮亚杰在《智力心理学》中所说:“感知‘恒常性看来是真正意义上的动作产物,它包括视觉或者别的感知器官进行的真实的或者虚拟的移动。”因此,觀察是多重感知的共同作用,观察中得到的客观和主观感受,都是“心理重现”的基础。而被多重感官赋值后的景观与景物,实际已经成为感性表象。这种感性表象比图片更生动,比单纯描述更具体,能使学生留下牢固而清晰的印象。

对写作的不同认知,形成了习作课程、习作教学的三种方式—— 以文章为中心的写作、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以文章为中心的写作强调陈述性知识,写景中联通多项感觉是对客观事实的再度重现。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强调作者的主观性,强调作者写作的内化创造过程,而回顾观景时的环境、画面或感觉,就是个体内化知觉的过程。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以交际语境的发生创设真实写作场景,对“真实”环境的需求就需要作者回归“观察的我”“感受的我”。无论是哪种写作方式,都对调动多种感官的联觉策略有着刚性需求。

写景习作教学中的联觉策略可以依据整体知觉、细分知觉、独特体验的策略展开写作活动。整体知觉是指对观察的景观先有整体感受;细分知觉是在整体感受中分解开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感觉;独特体验便是指自己感受中最突出的一点。以写“烟花表演”为例:烟花表演的整体感觉是热闹的、欢快的;在烟花表演中,作者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形态各异的烟花绽放,听到观众们的惊呼声和烟花爆裂声,能够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烟花火药味,能够感受到现场愈演愈烈的气氛……将这些丰富的感受中最突出的体验详细描写,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三、动态表达阶段:把握动态变化,提升有效表达

写景类习作以描写景观与景物为主体,以刻画感知体验为侧重点,重现观察后的主观画面。但写景类习作训练的追求并不仅限于此。从观察的角度而言,人眼不能像相机一样捕捉到“绝对静止”的画面;从场景重现角度而言,观察的场景不会是“恒静”状态;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而言,一段场景记忆随着多重知觉的组合与重构,会以动态加工的方式再现。动态感知能更清晰、更迅速调动记忆图式。因此,写景习作的终点不是静态画面,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场景。

以五上《________即景》为例,题目明确提出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那么,如何表现“动态变化”?实际上,动态与静态的直接差异在于动态景物能够“活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活动”变化。比如可以出示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两次观鸟的经历,以“两次经历分别刻画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学生会发现,这两次经历分别刻画了幽静安宁的场景及欢腾雀跃的场景。比较两种场景,学生会总结出动态和静态是有差异的,正是这些差异使画面“活”了起来。接着再出示《灰椋鸟》中鸟群归林的场景,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还有哪些要素变化可以使场景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学生会发现,空间变化、视听变化、天色变化,都会使画面更具动态感、真实性。最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补充写景作文的写作角度。重现景物动态变化的能力是写景类习作的关键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表现场景变化,为学生写景习作提供认知策略支架,才会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写作教学在杂冗纷繁的理论、模式、经验中静待理性的回归,就是要以形成学生写作期待为目标,以科学有效且适合学生的动态写作序列为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为对象,开展不断积蓄学生写作势能的学习活动。心理重现是个体写作时必不可少的思维活动,以其为基础,整合教材,深度推进,可以优化学生对写景类习作的认知策略,形成个性化写作元认知。

猜你喜欢
写景动态习作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7期)2022-09-05 02:36:02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3期)2022-05-23 13:44:30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1期)2022-03-09 06:22:20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写景的妙招
学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动态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24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