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萍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同为著名边塞诗人的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在东都洛阳游学。他们互相仰慕对方,王昌龄就出面邀请二人在旗亭小聚。
席中,有四位歌女表演。三人私下约定,谁的诗被这些歌女唱得多,就说明谁的作品最受欢迎。
第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听了,很得意,立即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了一道记号。
第二位歌女接着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高适听了,也很得意,赶紧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了一道记号。
第三位歌女唱道:“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又是王昌龄的诗,他更得意了,兴奋地在墙壁上画了第二道记号。
这下王之涣着急了,王昌龄两首了,高适也一首了,自己一首也没有,多跌份啊!于是他说:“最后一位歌女年龄最小,也最漂亮,如果她唱的还是你俩写的诗,我就认输;如果她唱的是我写的诗,那就说明我最厉害。”
终于,最漂亮的歌女出场了,她一开口,唱的是《凉州词》。王之涣大为得意,他赢了!
诗的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气势浩荡,给人以“黃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之感。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极言山势之高、孤城之寂,给人一种苍凉悲伤之感。
诗人在极力描写关山景色之后,语气忽然一转,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戍守边防的将士们啊,你们何必吹奏幽怨哀婉的《折杨柳》,来埋怨这里太荒凉,连青青的杨柳都没有一棵。要知道,玉门关外,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言外之意,关内的当朝者们吃喝玩乐、夜夜笙歌,哪里还想得起玉门关外的戍边将士呢?“何须怨”三字,不仅表现出一种委婉的怨情,也表现出戍边将士对当朝者不作为的一种自我宽解。
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学者章太炎推其为“绝句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