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求视角的高职教学优化措施

2021-05-30 13:36李文娟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生需求学情优化措施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学生需求视角开展教学的必要性,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团队的实践为例,从学生需求视角出发,提出高职教学优化措施:综合分析具体学情,明确学生需求;科学研判学生学情,分层管理及辅导;基于学生多样化需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实际岗位特点,优化实训内涵建设;根据具体岗位职责,实现综合性评价。

【关键词】学生需求 学情 优化措施 岗位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059-0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逐渐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旧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新模式,以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基于学生需求视角分析学情,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求视角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关心什么、对学生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学生怎么样才能更快地学会知识、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要什么能力等问题,这是教学工作的新起点。基于学生需求视角出发开展教学,有助于实现教育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更好地提升高职教学效果。

一、基于学生需求视角开展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之后,这些学生成长于我国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年代,受到互联网、手机的影响较大。他们有远大的理想,目的性较强,学习期望值较高,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但过于依赖网络,自控能力较弱,主动意识较差。面对学生的这些特点,高职院校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常态出发,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特点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基于学生需求进行培养,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基于学生需求视角开展教学,是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从体力、智力、能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特长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东北师范大学倡导“尊重的教育”,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人性,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自由的空间和良好的氛围。南京大学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强调尊重学生意愿,注重因材施教。这实际上就是倡导基于学生需求视角开展教学。

总的来说,基于学生需求视角开展教学,是“以生为本”,使学生获得体力、智力、能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特长等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基于学生需求视角优化高职教学的措施

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团队(以下简称教学团队)的实践为例,从学生需求视角出发,探索高职教学优化措施。

(一)综合分析具体学情,明确学生需求

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就是指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特点,关心每一名学生的需求。教学团队利用“问卷星”、师生座谈等形式对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调研,重点调查学生的价值导向、人生规划、综合能力三方面情况,以明确学生的需求。

1.价值观方面

调查发现,21.1%的学生认真关注国家和专业的时事要闻,其中男生普遍关注社会热点和游戏,女生则喜欢娱乐和电影等休闲项目。在问到“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时,35%的学生表示“非常期望加入”,另有43%的学生表示“如果有需要,会加入”。由此看来,被调查的学生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务实性,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人生规划方面

调查发现,面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大部分学生感到焦虑,38.1%的学生有紧迫感,34.8%的学生有具体的阶段性规划。43%的学生对未来有远大的理想,期望成为行业精英;47%的学生安于现状,只想成为踏实工作的普通人。68%的学生愿意努力工作,尽自己最大努力,安心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人生规划方向较为多元,可以考虑对应不同的岗位进行培养。

3.综合能力方面

调查发现,在人际交往上,81.26%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58.3%的学生在学习压力面前会自我调适;28.6%的学生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其他学生则随意性比较强。在自律性方面,学生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依赖严重,49%的学生每天玩手机6小时以上,28.3%的学生在面对学习、游戏等多重选择时自控能力较强。此外,23%的学生对“专升本”有兴趣,11%的学生对“获取奖学金”有强烈的意愿,38.4%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由此看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意愿高涨,但兴趣爱好不多,手机等电子产品占用了学生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需要进行科学引导。

(二)科学研判学生学情,分层管理及辅导

在分析学生学情基础上,教师首先要端正教育观念,做到有教无类,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意愿,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大班授课之后,再进行分层、分组辅导。

1.分层管理

教学团队基于所开展的调研分析,把学生从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热情的角度大致分成三个类型,一是自主学习型,占25%,這类学生最常见的表现是坐在教室的前排,他们往往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适合参加各类竞赛;二是积极好动型,占45%,这类学生性格活跃,适应能力强,善于沟通、交际,愿意尝试新事物,能带动课堂氛围,但缺乏耐久性,学习成绩有好有坏;三是随波逐流型,占30%,这类学生学习目的性、能动性不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是“随波逐流”,需要着重启发,挖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这三类学生没有明确的分界,会因为不同课程不同学习阶段略有变动,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动态地看待学生的特点。

2.分组辅导

利用团队协作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辅导。常见的学生分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就近分组,在这样的组合里的学生,本就有相同的话题、相似的学习习惯,更利于沟通;二是教师人为干涉,把以上三种类型的学生进行组合,但这种分组方式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因此,建议以学号进行“等距”抽样,用随机的方式分组,打散常有的分组搭配,使重新组合的成员能够做到打开心扉,接纳新事物,相互影响,缩小差距,共同进步。

(三)依据岗位技能需求,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学习”是为达到“学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每一名学生的潜能,不以成绩限定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定位时,应以学生能准确掌握岗位技能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强调技能掌握程度、知识应用能力与岗位素质养成。以表1所示的建筑装饰施技术课程实操任务为例,该课程的任务是教授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施工工艺流程,根据相关考核内容,可以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爱岗敬业、节约环保、按时守纪、工完场清等岗位素养。

(四)基于学生多样化需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1.以任务式选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课程任务,在学生群体中引起话题,鼓励学生自建QQ讨论组或PBL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话题任务。以家具设计课程中“模块二:家具在室内空间环境的作用”为例,以学生喜欢看、喜欢讨论的内容为切入点,把线下任务设计成“电视剧影评分析”。第一步,教师先进行辅导,提出话题,引起学生共鸣后,让学生以PBL学习小组的形式搜集资料,开展讨论。第二步,教师单独指导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清晰的个别学生,从专业角度分析某部电视剧的内涵设计(见表2)。由于每一名学生的观察力、思维特点、表达方式不同,所呈现出来的PPT汇报异彩纷呈。汇报的过程中,学生用更贴近同龄人的语言,以更符合学习者的视角分析电视剧中的知识点,其他同学也在不自觉中融入学习任务,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课前辅导、课堂把控、话题引导、“课程思政”等方式达到了教学目标。

2.赋予师生双重身份,调整教学顺序

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教师通过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团队运用逆向思维给师生赋予双重身份:学生课前和课中是学习者,课后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加入“助教团队”,通过“内化学习—自行出题—审阅教师的答题—打分点评”掌握知识点;而教师在课前和课中是教授者,课后以“新学生”身份,申请进入网络学习平台,在“完成答题—查看评语”中检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由此,教学顺序也有所调整。

通过图1、图2对比传统教学顺序和新的教学顺序可以看出,基于学生需求的课后教学模糊了教学顺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由“出题、点评”倒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强。同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拉近了距离,相互尊重和信任,逐渐形成群体归属感,形成良性循环。

3.引导学生设计考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据调查发现,学生在学期初对学习的热情高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难度的不断增加,很多学生会出现低迷、失落、逃避的情况,此时人心涣散,行动力不足。针对班级出现的这些情况,在学期中期,教师可引导中上成绩的学生每人设计一道题,由学委汇总成题库,形成期末试卷。由于每个人出的题目不尽相同,学生想要通过期末测评,就必须主动联系班上的其他同学,了解考题的易错点、得分点。由此,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掌握知识,在相互提醒中增进情感,在相互辅导中共同进步,容易达到“集体通关”的效果。

4.鼓励“学生助教”辅导,形成榜样效应

教学团队根据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每学期定期招募“学生助教”,鼓励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课程的实训助教,并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课酬发放标准、学分对换标准。“学生助教”往往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一旦接受实训教学任务,会自觉复习已学知识,认真备课;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从“学”的角度解释、指导实操中的任务点、重难点,低年级的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学生助教”的学习经验。“學生助教”在自学的过程中,会不断警醒自身,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助教”的过程中,由于辅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极大地增强了自信。这样,在专业内、校园内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榜样效应,不但实现了“学生助教”的“教”“学”相长,也缓解了实训教学的压力。

(五)结合实际岗位特点,优化实训内涵建设

把握行业动态,以学生将来需求的岗位能力为标准,确保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将实际岗位流程、真实工作案例、真实工作环境引入课堂,让学生更容易将现阶段所学知识与未来职业岗位相联系。以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在“任务三:谈单签单”的项目化教学中,鼓励学生3人一组,以“业主、设计师、设计师助理”的角色共同演绎“谈单签单”场景,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同理心”换位思考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临场发挥进行归纳、总结,用“职场人”的代入感提升学生的岗位意识,并引导学生在设计中以优质的产品、体贴的服务共建“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

(六)根据具体岗位职责,实现综合性评价

高职教育的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为“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出企业“用得上、用得好、有发展”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重点不是教授学生记住某一个理论或是公式,而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应用、如何为人处世,等等。由此,应打破“唯分数”定能力、“唯考试”定标准的传统思想,根据具体的岗位职责,结合相关证书要求和竞赛评分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等,进行过程性考核。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反思,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心态变化等进行综合评价。即更多地考虑隐性指标在考核中的百分比,如岗位安全意识、工作过程的参与度、团队协助程度、技能熟练程度、工作流程完整程度等,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评分指标参见表1。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生需求视角,在学情分析、教学管理、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式选择、实训内涵建设、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到真正解决学生需求,为社会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纪妹.“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调查报告:以南通大学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6).

[2]李晋馥.“人才培养目标”篇:“创新精神”:融入天津大学血脉里的基因[EB/OL].(2020-11-19)[2021-08-25]. http://news.tju.edu.cn/info/1003/53978.htm.

[3]肖玉华.东北师大倡导“尊重的教育”新理念[EB/OL].(2000-11-24)[2021-08-25].https://www.gmw.cn/01gmrb/2000-11/24/GB/11%5E18614%5E0%5EGMA3-208.htm.

[4]冯致光.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活力:南京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1985(2).

[5]董泽芳.“以生为本”是大学办学的第一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

[6]欧阳河.帮学课堂:从“跟我学”到“帮你学”的课堂革命[J].职教论坛,2021(1).

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科研项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构建与研究”(2020zd02)

【作者简介】李文娟(1984— ),女,湖南常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古民居。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学生需求学情优化措施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