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绘画意识的培养

2021-05-30 17:31:49李敏锐
南北桥 2021年9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美术教育高校

李敏锐

【摘    要】高校绘画专业设置的重要目标便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其绘画水平,使之在未来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且用心追求艺术。总的来说,高校绘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绘画技法和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意识,如此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最终的绘画作品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本文将立足于实际教学,对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绘画意识的培养方案予以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校  美术教育  绘画意识  培养方案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28

在高校美术专业中,绘画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美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美术教学旨在有效提升教育成效,教师要全面激发学生的绘画意识,使之对美术这门学科拥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认知,之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派发的任务,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也会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

一、绘画意识概述

所谓绘画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绘画时所形成的一种创作思维,它是创作者内心深处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创作者通过作品去诠释情感。拥有绘画意识,可以让作品更具生命力,亦会引发观者共鸣。

高校美术教学中,尤其是在绘画教学阶段,美术教师需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绘画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向学生传递绘画知识,目标并非是将学生培养成画匠,而是要让他们获得良好的艺术熏陶,提升其美术素养。美术教師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该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再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因此绘画课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了解艺术、感受艺术、创作艺术的过程。绘画教学的终极目标即为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美学理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学思维以及审美能力,最终树立独特的艺术风格。若想达到此目标,先决条件便是培养大学生的绘画意识。

二、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绘画意识的培养方案

(一)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绘画认知,努力研究绘画知识,并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后,会耐心、刻苦地去钻研,继而提升自身的绘画能力。目前,国内艺术生招收有特定标准,即基础学科分数+艺考分数,因此便出现了部分考生“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他们通过考前突击艺考来达到招生分数线,这些学生往往绘画基础薄弱,更没有良好的绘画意识,尽管部分美术生很小就接触绘画,绘画基本功也比较牢固,但早年的绘画教学,教师偏向于培养学生绘画技巧,而忽略了艺术熏陶,导致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其艺术理念十分薄弱。

高校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欣赏一些世界名画,通过对名画的赏析,使学生不断积累绘画知识。随着赏析作品的增加,学生的视野也会愈加开阔,日后在绘画中也有更多素材可借鉴,能使作品内容更丰富。在赏析名作时,笔法技巧的传授至关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以《最后的晚餐》为例,作品中每个人物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学生需要理解该画创作缘由和故事内容以及达芬奇意图。通过作品赏析积累,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绘画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二)想象力培育

美术创作中,想象力是否丰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绘画作品的创作水平。若学生有着极强的想象力,那么便可多角度地描绘作品内容,让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这也必然会是一幅成功的作品,亦会使其自身绘画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因此,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绘画意识,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完成作品,让作品极具深意与内涵。在此期间,美术教师要以思想引导的方式去培育学生的想象力,不限制其思维发展,给予其充分的想象空间,并慢慢养成绘画意识。

教师可带领学生欣赏一些绘画名作,了解画家背后的辛酸历程,与之分享画家们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绝佳的想象天地,譬如提问:通过观察《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你有哪些体会?作品表现出了怎样的思想内涵?还可以提出:在观摩《八骏图》之后,你学习到了哪些绘画技巧?通过设问的形式,让学生去深度思考,并对绘画作品进行无穷的想象,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如此便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并使之逐步养成绘画意识,切实提升自身的绘画能力和艺术素养[2]。

(三)情感融入

绘画创作中,作品所诠释的思想感情是作品的关键内容,它代表着作者的创作初衷,也会显现出作者的文化底蕴。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在绘画时融入情感,如此才能让绘画作品极具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加强学生绘画水平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形成极强的绘画意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对美术课程进行详细规划和研究,之后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科学化、常态化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在绘画创作中融入内心情感,由此以作品来诠释情感,让作品更具思想内涵,引发观者共鸣。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予以剖析,向其讲解如何表达思想情感,还有就是要向学生传递各类绘画技巧,让他们慢慢养成自己专属的绘画风格,如此便会使之形成良好的绘画意识,日后也必定会画出令自己满意、令老师满意的作品[3]。

三、结束语

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旨在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成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绘画创作能力,教师务必要加强对学生绘画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艺术思维,如此便可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绘画练习中来,有效完成教师派发的各项任务,提升自身的绘画技能。

参考文献

[1]盛洁.论高校美术绘画教学方式及其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02):140-141.

[2]刘洪.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92-93.

[3]吴章进.高校美术学专业绘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9(01):127-129.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美术教育高校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对外经贸(2016年8期)2016-12-13 04:20:18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5:18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6:29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19:42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50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