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

2021-05-27 16:14沈佳贝
考试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作业设计初中

沈佳贝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化,国家对各个学龄阶段的教学质量开始加大重视,核心素养也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初中历史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作业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为了优化初中历史作业的模式,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文章作者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初中历史作业进行设计与探究,希望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作业设计

一、 引言

作业布置对课堂教学的巩固来讲非常有作用,教师在布置历史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所需要提升的知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的发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保证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拓宽学生历史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充满活力的历史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历史素养必然得到提高。因此,初中历史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得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布置歌曲作业,诗歌朗诵作业等。用歌曲重温历史事件,用诗歌表达历史情怀。初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期,一般都喜欢歌曲和诗歌,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这样的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想做好一首歌曲或者诗歌,就必然要查取大量的资料,并且进行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辩证能力等都有所提升。比如在学习近代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春天的故事来设计一首自己的歌曲,这样,通过引入艺术作品,学生对历史的喜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因人而异的历史作业

历史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正视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性格、成长环境等的影响,在学习时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想让学生达到个性化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作业设置得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拔高的作业,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巩固类的作业。这样,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量化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学生在不同的作业中都能得到学习成就感,这样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教师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会取得更加的效果,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选取适合自己的作业,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计合作类的历史作业

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是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在布置历史作业时,可以布置一些由小组之间共同才能完成的作业,这样让学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可以指定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結组。课后,学生选择合适的对象,然后根据教师的作业,共同完成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作业等的过程。如果在做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之间要互相探讨或者请求教师的帮助,这样的作业方式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还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学会了欣赏他人,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小组之间为了让小组成绩达到最好,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由此可见,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荣辱感也会增强。

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参考历史文献阅读,设计论文式作业

学习历史过程中,历史文献是史料的主要类别。它包括很多种类,有文字或口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深入了解历史。而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教材篇幅有限,教学课时有限,仅靠课堂的时间教师无法对学生详细讲述历史事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历史文献,这样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通过论文式的作业,学生可以感受历史,触摸历史,理解历史,并且拓宽历史文化视野,还能掌握大量的历史史料,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内容时,教材中提及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缓和,而在讲述这一事件的背景时,教师必然会涉及冷战的影响,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等内容,因为学生没有相应的历史背景,教师在讲解起来就会显得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作业中让学生阅读《杜鲁门传》一书,并写出读后感。学生通过阅读此书之后了解了什么是冷战历史,并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另外,教师要注意设计的历史作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情况。在本课中,中苏关系不是教学重点,不用让学生大量了解,而中美关系则是重点,应当让学生详细阅读关于中美关系缓和的内容,并且可以写一篇关于中美关系如何缓和的小论文。通过这样的课外作业,既能丰富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文学作品,设计调查式作业

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性、文学性、实践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这样,教师才能从具有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中寻找与历史相关的灵感。每个学生都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见解,了解文学作品中涉及的家族背景或者社会生产现象等,这对学生解决历史问题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将文学作品与历史作业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文学作品是社会某一时代的产物,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学生要考虑文学作品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将调查式作业最大价值地利用起来。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作业设计初中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