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意外”,方能邂逅意外之喜

2021-05-24 13:01陈清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初中语文课堂意外

摘要:“意外”,即生成性资源,是初中语文课堂中一种必然的存在。对于各种“意外”,教师不应该“熟视无睹”,不应该“偃旗息鼓”,而应该善于“捕捉”,适度“放大”,细致“分析”,让这些“意外”发出能量、产生动力。如此以来,这些因“意外”发出的能量、产生的动力,就会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将主要围绕珍视“意外”,方能邂逅意外之喜,详细论述初中语文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有效运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外”,诸如,当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诉说自己的想法时,出现一些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意外”;当学生在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新颖独特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意外”……对于这些如“不速之客”般的课堂“意外”,部分教师要么会“熟视无睹”,要么会“偃旗息鼓”,鲜有教师会对这些“意外”大做文章。

显然,这些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冷不丁出现的“不速之客”,间或闪现的“意外”,貌似是一种偶然事件,实际上,是一种必然现象。这种必然现象,正就是所谓的生成性资源。对于这些“不速之客”,对于这些“意外”,对于这些生成性资源,教师不应该“熟视无睹”,不应该“偃旗息鼓”,而应该珍视。唯有珍视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各种“意外”,教师方能带领学生邂逅各种意外之喜。

一、在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中捕捉“意外”

越是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越是会出现形形色色的“不速之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异常活跃,在学生的认知与教材的知识不断碰撞、不断交融、不断摩擦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擦出一些创新的火花。这些创新的火花,正就是课堂中的一种“意外”,一种“不速之客”,一种生成性资源。于智慧的教师而言,应该迅速捕捉这些“意外”,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以教学《白杨礼赞》这篇课文为例,笔者设计了一项教学活动,让学生聚焦课文中的四个排比反问句,由深入浅地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有学生说,这四个反问句式组成的排比句,节奏、语气一句比一句强烈。有学生说,第一反问句是由树及人的过渡;有学生说,第二个反问句是剖析白杨树的性格……就在课堂按照既定的“方向”,按照教师的预设有序推进时,有一名学生冷不丁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似极不谐和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要礼赞白杨,而不礼赞左公柳,或祁连松呢?”显然,这个极不谐和的问题,正就是该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意外”。对于这个“意外”,教师不仅没有“熟视无睹”,还“借题发挥”,让学生通过对比白杨树、左公柳、祁连松的异同之处,更为精准地体会到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在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中,各种“意外”总会纷至沓来。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必须要练就一种灵活自如、有效处理各种“意外”的硬本领,在提升自身课堂驾驭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邂逅各种意外之喜,诸如,理解的深入、知识的拓展以及能力的发展等。

二、在卓有成效的教学评价中放大“意外”

教学评价,是教师驾驭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种法宝。同样,面对初中语文课堂中间或出现的各种“意外”,教师也要用教学评价这件法宝,去放大“意外”。如此,在被教师适度放大的“意外”中,学生就可以领略到一番别样的风景。在适度放大“意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蹚出一条顺利、圆满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新路子。当然,教师在放大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意外”时,一定要把握好放大的“倍率”,绝对不能因为过度放大,甚至无限放大而是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的“泥潭”之中。

仍然是教学《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所出现的那个“意外”为例。当“为什么作者要礼赞白杨,而不礼赞左公柳,或祁连松呢?”这个“意外”超出教师的预设“不请自来”时,教师不妨先停下引领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白杨象征意义的“步伐”,留出一定的时间,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启迪、指导学生对比“白杨树、左公柳和祁连松”之间的异同之处。以有效的教学评价为启迪、为指导,学生就会发现,白杨树、左公柳、祁连松都生长在大西北,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但是,与左公柳、祁连松相比,白杨树在大西北的生长面积更广,生长条件更加恶劣。与白杨树相比,左公柳需要更多的水分来保持自己的“摇曳身姿”;与白杨树相比,祁连松需要更多的雪水来扎牢自己的根系。围绕学生对白杨树、左公柳和祁连松异同之处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进行合情合景、恰如其分地点评。通过点评,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白杨树、左公柳、祁连松的认识,还能够升华学生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意外”,各种生成性资源,教师以教学评价为法宝,适度放大,不仅不会挤占课堂教学的时间,不仅不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还会让课堂教学因这些“意外”的放大,而变得更加精彩纷呈、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三、在深入浅出的教学小结中分析“意外”

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各种“小收获”,各种“小进步”,教师总是会进行适时适度地予以小结,即教学小结。教学小结,一则在于进一步肯定学生的“小收获”“小进步”,二则,在于让学生从这些“小收获”“小进步”中获得点滴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成就感。而这些貌似微不足道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成就感,终会“积溪流成江河”,终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同样,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间或出现的各种“意外”,教师也应该在深入浅出的教学小结中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就能够更进一步地“吸收”这些“意外”中的“养料”。

以教学《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为例,当笔者按照既定的教学顺序,引领学生脉络清晰、有理有据地分析“敬业”与“乐业”的具体表现、重要意义时,某学生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老师,我觉得‘敬业与‘乐业之间,并不是毫无瓜葛的,更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的。‘敬业是‘乐业的前提与基础,‘乐业是更高层次的‘敬业,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对吗?”该学生的这种观点,超出了笔者的预设,成为了该教学环节中的一种“意外”。在对该“意外”进行适度放大、有效评价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小结环节再一次分析了这个“意外”。笔者通过在教学小结中深入浅出地分析该“意外”,不仅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了“敬业”和“乐业”,还对该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行为予以再次肯定、再次表扬。如此,该“意外”就成为了学生夯实教学重点的“重锤”,就成为了该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的“支柱”。

实践证明,在教学小结中,通过引领学生深入浅出的分析各种课堂“意外”,不仅能够让“意外”在夯實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以及发展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还能够让教学小结因为这些“意外”而变得更加有内涵、有实效。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出现形形色色的生成性资源,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对于这些“意外”,对于这些“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适度“放大”、细致“分析”,据此让初中语文课堂因各种“意外”,而变得愈发精彩,让学生因各种“意外”,而邂逅自己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意外之喜。

参考文献:

[1]封云.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

[2]房丽娜.浅谈如何捕捉与利用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J].课程教育研究,2017, (12):123-124.

[3]高修红.无限风光在"意外"——谈语文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34):8.

湖北省崇阳县第一中学 陈清华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初中语文课堂意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让灵活精悍的微课程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左膀右臂
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