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探讨

2021-05-23 19:47孙华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具体策略初中历史

孙华光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学科逐渐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作为一门社会性的学科,其本身过去性的学科特点,在本质上是指过去的人和事,对历史史料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发展。而受新课改的影响,初中历史要求教学发展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转变,历史史料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反过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史料,对于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了解历史文化都有积极地影响。本文就是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史料进行研究,探讨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具体实施史料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9-0045

引言:在新实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具体的解释,史料实证就是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由此可见,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历史学者也越来越认识到史料教学的有利地位, 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将史料教学应用在历史学科之中,并且大部分的课堂效果都是很不错的。在历史课堂下, 既能践行新课改要求下的历史发展目标,又能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和社会功能,这样的历史课程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课程。但是就目前初中历史课堂中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历史史料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该重视历史史料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史料教学的优势,弥补历史课堂上的不足之处。

一、历史史料教学的现状

1.史料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当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史料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积了大量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杂乱且繁多,如史料一般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我们一般情况下所说的都是第一手史料,将其分为文献史料、口述史料以及其他史料,这也体现了史料多样化的特点。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一方面,有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出于某些目的对史料进行或多或少的删减,将删减过的史料讲述给学生,于是学生在知识吸收的过程中可能接收到的是错误的信息,不利于历史知识的学习,那么本堂课的教学效果也是不显著的;另一方面,历史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未把握好史料的难易程度,历史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认知不清晰,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太过容易的史料在进行教学时,就会出现学生觉得知识点太过简单,没有吸引力,长期下来,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会逐渐消退, 如果教师选取的史料难度过大,学生理解不了,便会觉得历史科目知识点生涩难懂,教师通过史料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课本,但是如果教师对于史料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当,那将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收效甚微。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之前,设计教学方案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进行史料筛选时,把握好史料的难易程度,这样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进行史料教学时,史料才能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在讲《盛唐气象》这一节内容时,部分教师可能会采用大量辞藻华丽的语句去描述盛唐的繁荣,但是如果教师引用《资治通鉴》中对于盛唐的描述:“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予道路焉。”短短三句话,却体现了盛唐繁华的气象。

2.史料在运用过程中缺乏准确性

第一手史料的记载通常是比较准确的,对我们研究历史具有可靠的参考性。但是部分初中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会增添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了解历史,但是不恰当的史料教学的运用对学生的帮助反而不大;另外,互联网的发展,让教育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在以前,老师讲授课外的史料时, 自己会先进行查证,但是互联网的共享性也导致一些教师直接将百度上的史料或者其他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史料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不去思考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甚至于,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历史类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进行参考,但是现在很多历史剧都不具有参考价值,都是由编剧杜撰的,这样的史料对学生研究历史、教师教学历史并没有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像之前大热的电视剧《如懿传》 ,剧里的服饰、道具、化妆、人物形象都非常的精致,尤其是人物刻畫、每个角色都特点鲜明,但是却不符合历史事实,反而会误导学生。

二、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史料是历史学科发展的基础材料,历史学科的编著都要依靠史料,同时史料也是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重要纽带。那么, 初中历史学科中,史料教学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1.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学习历史

历史学者曾说,历史学就是史料学,由此可以看出,史料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历史学科也需要大量的史料来支撑,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遥远的,但是学生可以通过史料去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学生在和历史进行对话,学生能更加直观的学习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初中学生在七刚开始系统地学习历史时,对于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并不清楚,但是他在学习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的国家与社会变革》这一节内容时,通过对史料的学习,认识了青铜器、甲骨文等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物和文字,那么他就对夏商周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他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2.有助于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时代性的学科,史料是整个历史学科的基础。如果没有史料支撑,历史学科的发展也会止步不前。从史料的量的角度来看,毫不夸张地说,史料占据了历史学科教学的三分之二的内容,其余内容则是由史观和史论组成。通过史料的教学,史观和史论也会变得丰富起来,史料为史观和史论增添了重要的史学依据, 由此,初中历史课堂也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能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状况,还能学习国外的历史发展轨迹,对于学生自身来说,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历史教学中充满未知的知识对于正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学生来说,也是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气氛也会更加地活跃。在历史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恰当地引用史料,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有时候也会有出其不意的课堂效果。

3.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在任何的学习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如果对历史感兴趣, 就会主动去学习,而不是依靠外界的监督。历史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未知性,学生对于探索历史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 历史发展时期长,当历史从兴趣转变为学科知识时,其中大量的时间和事件在学生记忆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这时候,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好奇心也就淡下来了,所以,在学生有兴趣学习之后,如何维持兴趣是所有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史料教学恰好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比如一些绘画、壁画等,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的水平和审美观念[1]。初中学生的更多偏向于感性思维,对于史论和史观的接受能力并不强,但是一些史料却能激发他们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兴趣,无论是文字的记述,还是图片的直观感知都能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史料的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学生通过阅读文字,观察图画,合作交流,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用的历史信息,而这对于他们学习历史又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历史史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以应用在政治的教学中和语文的习作中,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具体策略

1.史料导入,引导学生学习

初中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的理解,深度和广度都会上升一个层面,而且由于学生自身发展水平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他们对于历史的认知水平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学生个人的特点,这样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段。到了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已经不像七年级那样充满好奇,这时好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如何,教师教学效果如何,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如何等等。在选择史料时,教师要做到合理取舍教材中的史料,而且还应该对史料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课本。我们现在用的部编版的历史教材中的史料都是经过精心筛选过的,合理的使用史料将会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九年级上册课本中我們在学习《古代日本》这一节内容前,老师在导入环节提问学生:你们眼中的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个岛国, 占地面积很小;听说日本国家的人都很有礼貌等,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为老师接下来的讲课做好了准备,老师接着提问:那古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国家呢?这时很多学生开始犹豫,并且对古代日本充满了好奇心,老师于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一些古代日本的文化,彻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学生都会跟随老师的思路来全方位的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会采用直接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古代的日本,但是却没有史料导入的效果好,虽然最终都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史料的教学导入却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好的导入是一节好的课程的基础,适当地运用史料导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不仅会提高,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可以顺利完成。

2.运用史料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的教学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情景教学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共鸣,从而在教学中取得更好地教学成果。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运用史料教学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学生对于历史教材的研究也就会更加地深入, 更能够把握教材,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下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教学方法。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2]。老师在讲《原始农耕生活》这一节内容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 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历史这一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发现教材中提到了稻和粟两种粮食作物,但是这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不常见,为了让学生对于这两种农作物有更直观的体验,老师准备了一些实物在课堂上拿给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辨认。虽然这只是历史教学中一个很小的环节,但是老师在教学中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探索历史的积极性, 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以积极地态度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在老师讲《秦统一中国》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老师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人,然后在集市上交易,但是由于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买卖无法进行下去。老师在这个情境中既能让学生了解秦始皇推行统一措施的原因,又能调动课堂气氛,用史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在史料教学中加入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合作探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历史课堂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历史课的枯燥乏味,学生对于历史一开始可能抱有好奇的心态,但是历史学科始终是一门学术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不断学习中逐渐感受到历史的枯燥, 再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还是注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感很低,那么历史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就成了负担, 而合作探究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学习疲劳的问题,老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由小组之间进行探究学习。在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教师主要讲授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教学结束后,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史料分析,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提道:“夫用贫求富, 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此言末业, 贫者之资也。”合作探究,想一想,这种状况会对国家的经济状况产生什么影响?汉武帝又如何应对?教师运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史料分析,从侧面反映了史料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重要性。

四、结语

初中历史作为学生正式学习历史的开端,对于学生今后历史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合理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才应该是整个学习中我们所应倡导的理念。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有着巨大的作用,老师要从七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赏析史料的能力,加深核心素养的渗透。

1朱鸣.试论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史料教学的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 2019(11).

2林爱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读写算, 2019 , 000(006):64.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文昌初级中学363400)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具体策略初中历史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