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明
摘 要: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理解上较为困难。要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必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其自身的认知水平,基于高段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及理解能力,较之前有所提高,而高年级的数学问题趋向于复杂与多样,难度也在增加,教师要针对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加以重点培养,才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段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4-0031-02
A Rustic Opinion on How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Advanced Mathematics
JIN Ruiming (Wangchuan School District,Qinzhou District,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 basic subject,and the learning content is relatively abstract.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o focus on perceptual think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tter solve math problems,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ir own cognitive level. Based on the fact that upper grades students already have a certain basic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which ha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ones,and the mathematics problems of the upper grades tend to be complex and diverse,and the difficulty is also increasing. Teachers must focus on training the senior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Keywords】Upper grade mathematics;Problem-solving ability;Training;Strategy
进入高段数学教学,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在理解和把握数学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只有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视化内容,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因此,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正确迁移旧知吸纳新知,并逐步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2)新旧知识连贯设计,易于学生接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了解,并且划分不同的数学理论,在解决基本数学问题时,引导学生基于已学知识运用类推方法解决相同的数学问题。如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让学生借助已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投入实践操作活动中,在动手操作下进行新旧知识的链接,拼接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从中发现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见思路。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不仅是对单一知识进行了解,还要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连贯类推,拓展应用,才能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会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正确解决问题,通过这一教学设计,易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体验。学生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以及动手动脑去做,从而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时,教师让每名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礼盒,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经历制作前的材料准备,经历整个制作过程,这样,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表面积以及体积的概念则能理解到位,体验深刻,夯实基础认知。又如,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家后对客厅、卧室等进行测量,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如何计算规则的图形,思维还变得灵活起来,碰到障碍物时利用线段的平移顺利解决问题,利用组合图形的分、割等方法解决不规则客厅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创设游戏情景,深化知识理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将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体验融入到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情入境。学生被富有情趣的游戏情节所吸引,进而在游戏之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如,在学习3、4、5等数字的倍数时,教师可设置这些数字的标牌,并设置与之相对应的倍数数字,对每一标牌做一命名,并设置一些奖励措施,学生们可随机选择数字,激励学生理解和探究偶数与奇数倍数的规律。在这一学习中引入游戏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运用能力。学生对数学难题有时候无法解决,背后原因则是对数学问题的连贯性与整体性缺乏了解,而游戏则是将这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游戏环节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基于这些表现深化知识的理解。学生参与做简单的游戏,增强基本认知,为解决逐步上升难度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还可以通过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解题能力。
(4)注重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进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分析、解答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读题环节,教师尽量将数学问题与生活紧密相结合进行设计,这样容易让学生们加强理解。与此同时,面对这些数学问题,要锻炼学生严格审题、读题,明确题意,尽量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题目进行复述,提取有利于解题的内容,使句式更为简单,促使学生精准判断,凸显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后进入分析环节,这是一个较难的步骤,有的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多是缺乏缜密的思考与分析。引导学生经过认真读题之后,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思考,而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借助其他方式来转化题目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通过画示意图、实物演示以及线段图等图形相结合的主观形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正向或者逆向的分析,正向分析就是从已知条件入手,根据已知量以及相互关系推导结果,这一方法适合浅显简单的问题解答。逆向分析则是从问题入手,知道具体条件,引导学生从数学题目中找寻这些条件,一步步进行逆推,把未知量变成已知量,从而结合二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解题分析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敢于质疑的品质,以小组为单位,或者是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在这一过程之中寻求更多的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并且将一些共性的或者个性的思路展现在全班面前,做好适时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经历了读题、解题、分析题之后,对于题意可以说有了全面了解,解答环节则考验的是学生的细心程度以及计算水平。在解答环节中,要做到格式书写的整齐与规范,各步骤正确,认真细致进行计算,并加以验证。有条有理地计算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以及灵活性。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到学习数学以及解决问题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認知水平适当编题,综合学习后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拓展思路。学生也可以发挥自我的自主性,进行自行编题,自行解答,从而激励学生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掌握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题题型的分析,引导学习生掌握解题的具体策略。如改题策略,通过将复杂应用题进一步看成简单应用题的组合,化难为易,化新为旧,让学生们通过将复杂的应用题变成简单的应用题,把例题简化成一步计算问题,再将一步计算变成多步的复杂计算,从而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公式求解策略,通过对一些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经过归纳、总结、推导后,让学生逐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式,并且灵活运用于类似的应用题的解答中。转化求解策略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技巧之一,通过将陌生题目转化成学生所熟悉的题目,变难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一转化技巧,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此外,还有一种简化求解策略,就是对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化,再从简单的问题中寻找一般规律,应用这一规律指导问题的具体解答,最终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复杂的应用题转化为两个或多个简单的应用题,在解答简单应用题中找出规律,从而最终找到解题的途径。而在假设求解策略之中,根据应用题的依据条件,先让学生做一个假设,然后根据题目与假设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究,最终寻找解题途径。
总之,对于高段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具体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拓展其思维,增强其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