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模式的功能解剖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2021-05-15 04:05陈炳霖郭佳宝钟卫权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云班解剖学实验组

陈炳霖,郭佳宝,钟卫权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解剖学是基础医学学科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帮助医学生学习和掌握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互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功能解剖学则是在解剖学基础上进行功能分析,主要研究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人体解剖配布规律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功能解剖学来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学和功能性特征以及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能从人体功能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疾病的影响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功能解剖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修课和重点课程。鉴于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对学生完整知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果,一直是功能解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形成性评价自20 世纪60 年代由美国教育学家Scriven 提出以来,在国内外教育界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1]。尤其是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使得形成性评价成为国内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2]。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反馈,形成对教育者和受教者即时性的影响效应,从而调动师生对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宗旨[3]。

由于疫情原因,线下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组织学生实施线上教学。故本课程基于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探索功能解剖学课程切实可行的“云班”模式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形成性评价构建及内容的设计,以期为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功能解剖学在线教学中的实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四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9 级和2018 级共188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8 级学生为对照组(91 人),2019级学生为实验组(97 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学生均使用《功能解剖学》人卫版第三版教材,按照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制订的教学大纲要求完成课程授课,教学时间均为6 个教学周,共18 个理论课学时和6 个实验课学时,两组使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最终考核结果由期末卷面成绩(70%)以及实践课成绩(30%)组成。

1.2.2 实验组 采用基于“云班”模式的形成性评价。通过班级管理模块设置学习通“云班”线上成绩权重,包括:(1)章节课后作业(20%);(2)签到(20%);(3)课程音、视频学习(30%);(4)讨论活跃度(20%);(5)线下实践(10%)。学生每完成一项获得相应分值,总分100 分。期末总成绩按理论考试成绩(60%)和学习通“云班”成绩(40%)折算后统计,见表1。

表1 功能解剖学在线形成性评价体系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考试成绩评价 两组学生在学期期末均参加课程的理论和实操考核,试题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统一命题,难度系数基本一致,考核评价标准一致,均以百分制计分。

1.3.2 问卷调查评价 在教学结束后向实验组学生发放无记名学习自评调查问卷[4],内容包括学习信心、学习态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优秀人数占比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不及格和及格人数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2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对照组实验组P 69.92±13.07 71.23±14.34>0.05 75.98±9.72 77.07±10.81>0.05

表3 两组学生成绩及格率及优秀率比较[n(%)]

2.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向实验组发放问卷97 份,回收有效问卷92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结果见表4。

表4 实验组学生基于“云班”模式的形成性评价问卷调查结果[n(%)]

3 讨论

形成性评价是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来讲,是依照教学目标有计划地收集教学活动中的相关信息,从而分析目标达成程度的一种方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反馈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方式,但实践中常常通过赞扬的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而忽视了反馈本身的评价功能。因此,在应用形成性评价的课程改革中,应牢牢把握反馈机制的主要目的,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掌握其达成学习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5]。

3.1 基于“云班”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提高学习效果

目前,功能解剖学课程评价主要沿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然而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过于重视单次考核结果,这也导致绝大多数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的情况出现,忽视了对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不符[6]。形成性评价则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标准的弹性设置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主动性[7]。因此,将形成性评价体系引入功能解剖学教学就显得极有必要。而由于疫情原因,本次功能解剖学课程改为基于学习通“云班”模式授课。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云班”模式学习和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特点,尝试构建符合功能解剖学课程特点的在线形成性评价体系。实验组理论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占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于学习通“云班”模式的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课程学习效果。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也显示,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信心、合作交流、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反馈,课程整体满意度也较高。

3.2 对基于“云班”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反思

在线课程相比线下课程有其独特的优势。现代大学生对网络非常熟悉,而且他们乐于接受变化,渴望突破,基于“云班”模式的形成性评价授课方式恰好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8]。此外,基于“云班”模式的授课方式弥补了传统课堂的缺陷,学生能够反复观看课程视频,然后在集体答疑的时候提问,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反复讨论互动,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这样的学习形式使功能解剖学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关于在线学习依然有值得注意和反思的地方。从成绩分布来看,实验组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低分段学生人数占比两组比较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基于“云班”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改革,并没有对低分段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线学习相比线下学习更加考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这对于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会因为缺少必要的监督而松懈,结果低分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化不够明显。因此,如何强化在线学习过程的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9]。

此外,在教改过程中,也不能完全否定终结性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中的价值。终结性评价是关于学习本身的评价[10],在教学活动中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评价形式的关系,将终结性评价有效融入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则是关系到教改成功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随着教改的推进以及外部环境的要求,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在线学习方式将会是未来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式。基于学习通“云班”模式的形成性评价考核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是符合功能解剖学课程特点以及信息化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对其他的康复治疗学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云班解剖学实验组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