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楷欣,周泽堃,聂 倩,刘欧胜*
(1.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口腔医学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和医教协同全面推进,我国2014 年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含口腔)招生调整为“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国把医学教育的培养重心置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加强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应加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思维和分析运用能力。“5+3”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临床能力,但又容易导致学生重心偏移至临床,从而出现“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以至于难以适应今后卫生事业发展。因此,如何让口腔医学生在“5+3”教育模式下从“牙匠”转变成“学术型牙医”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1]。
我国各高校口腔医学的“5+3”教育模式现处于实践探索阶段,首都医科大学实施全程导师制,分为三阶段,基础阶段即参与第二课堂和科研训练并完成一篇综述的撰写;临床通科阶段参与科研实践项目,进行临床科研的初步训练;并轨阶段即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完成科室轮转后可达到硕士学位要求[2]。西安交通大学从第二学年开展科研能力与方法训练,包括“三创”教育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科研方法训练等,将科学研究理念贯穿全程。温州医科大学则在第五学年设立为期24 周的科研实践时间。2016 年,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开始招收“5+3”一体化学生,其培养方案与五年制本科生教育及3 年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方案基本一致,并未利用8 年一体化模式来建立学生递进性、层次性的科研思维。
鉴于此,本文以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5+3”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对科研的自我认知和参加科研的基本情况,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5+3”一体化学生的科研能力水平。
研究对象为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2018、2017 和2016级全部“5+3”一体化在读学生,共147 人。其中,2018 级47 人,占31.97%;2017 级50 人,占34.01%;2016 级50 人,占34.01%。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线上发放问卷,问卷由多选题和单选题组成,所有调查对象均在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完成问卷。对“5+3”一体化学生的调研内容有: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评价、对科研的态度、参加科研活动的频率、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等。本次调研的具体时间为2020 年2 月8 日—2 月9 日,参与调研的学生有149 人,在线发放问卷149 份,收回有效问卷14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66%。
采用Excel 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利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关于“5+3”一体化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和科研重要性的基本认知是通过“您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评价如何?”“您对科研的态度如何?”“您认为科研的重要性如何?”“您进行科研活动的频率?”问题进行调查,统计不同回答的人数占比。
55%的学生认为自身科研能力一般,18%的学生认为自身科研能力较弱,17%的学生认为自身科研能力较强,6%的学生认为自身科研能力很弱,4%的学生认为自身科研能力很强。69%的学生对科研有一定兴趣,22%的学生对科研非常感兴趣,9%的学生对科研没兴趣。98%的学生认为科研重要,2%的学生认为科研不重要。65%的学生偶尔进行科研活动,23%的学生从不进行科研活动,10%的学生经常进行科研活动,2%的学生总是进行科研活动。
关于“5+3”一体化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您参加过以下哪类科研活动?”问题进行调查,统计不同回答的人数占比,见表1。在学生参加的科研活动中,申请课题占58.5%,社会调研占34.7%,参加竞赛占4.8%,科技发明占2.0%,其他活动占1.4%,24.5%的学生没参加过科研活动。
表1 “5+3”一体化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关于影响“5+3”一体化学生科研能力的因素是通过“您认为阻碍您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多选题)”问题进行调查,统计不同回答的人数占比,见表2。在阻碍学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中,74.1%的学生选择缺乏教师指导,61.9%的学生选择缺乏科研机会,56.5%的学生选择自身基础不够,53.1%的学生选择缺乏相应课程,41.5%的学生选择个人精力有限,40.8%的学生选择科研氛围不佳,39.5%的学生选择缺乏客观经济物质条件,27.2%的学生选择个人兴趣不高,1.4%的学生选择其他因素。
表2 影响“5+3”一体化学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
3.1.1“5+3”一体化学生对科研重视程度高但参与率低 本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认为科研分重要,69%的学生对科研有一定兴趣,22%的学生对科研非常感兴趣,但是只有10%的学生经常参加科研活动。学生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却不付诸行动的原因可能有:(1)个人精力有限。“5+3”学生本科课业繁多,5年时间内需要接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联合教育[3],研究生阶段临床任务重,有时长33 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致学生对科研活动有心无力。(2)体系尚未完善。没有构建成熟的科研实践培养体系,未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3.1.2“5+3”一体化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形式单调 本次调研中,参加的科研活动为申请课题的占58.5%,社会调研的占34.7%,实际上社会调研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科研活动[4]。数据显示,当下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可能与科学竞赛、科技发明等科研活动的种类普及度低以及获取科研经验途径少有关。
3.1.3“5+3”一体化学生的科研活动缺乏专业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评价普遍较低,科研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主要因为缺少系统学习的机会。当下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医学生的科研需求。导师的引导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由于导师精力有限,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全程指导。
3.2.1 增加科研训练课程及科研实践 学院针对5 年临床本科教育,系统开设科研训练课程,包括文献检索、SPSS 和医学论文写作等,并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5+3”一体化学生在本科期间为期一年的临床轮科过程中增设10~15 周的科研实践。考虑到医院各科室的进修医生、住培医师和实习生人数达到饱和,研究生期间33 个月的临床轮转,可试行学生1 周选择1~2 天作为科研班,在这期间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和开展实验等。
3.2.2 实施导师全程负责,研究生带队的培养模式 学院从二年级起为“5+3”一体化学生每4~6 名配备一名有科研经验的导师,导师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以组会形式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申报课题、设计实验等,研究生则带领学生开展如课题成果交流、实验实操教学等小课堂活动。由导师负责,研究生带队的模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导师精力有限、学生时间分散的矛盾。
3.2.3 丰富科研活动种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口腔本科阶段采用启蒙式科研教育:(1)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平台,如重点科研实验室、创新创业基地、相关研究基地等高科技平台。(2)重视“创新创业”和“挑战杯”项目,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5-6],开设暑期创新型科研训练课程,指导学生自主选题、设计课题等。研究生期间注重科研综合能力培养和知识储备:(1)每学期举办口腔医学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各大高校优秀的硕、博研究生相互分享科研成果,开阔学术视野,增进校际学术交流。(2)每周举办2~3 次口腔学术讲坛,邀请院内外专家开设专题学术讲座,及时更新学生的专业知识。
口腔医学“5+3”一体化是顺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7]。现阶段,“5+3”一体化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口腔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期提高“5+3”一体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能够引领口腔医学发展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