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赵慧娟,王 玖,董兆举,朱海波,叶 亮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先锋,其应急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效果。这对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未来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的预防医学生提出了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因而开设公共卫生应急实践培训势在必行。
一些发达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探索较早,应急处置与危机管理能力全球领先[1],如美国的公共卫生应急培训课程开展就比较多,其超过半数的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应急培训课程,主要培训内容为新发传染病、灾害事件、生物恐怖、院前急救和大规模伤亡医疗救援等,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场模拟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教学[2-3]。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中验证性实验课时居多[4],培养的公共卫生人才基本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现场处置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偏弱[5],学生毕业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逐步适应公共卫生工作。国内对公共卫生学生进行核心岗位胜任力调研结果显示,应加强预防医学专业技能训练[6-7]。由于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以及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不强等原因,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应急能力不理想。因此,现行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进行应急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整个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授课效果评价,具体设计流程见图1。
该课程的设置由参加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工作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海关的工作人员协助完成。课程内容包括应急理论学习、虚拟仿真实验、应急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应急演练4 个部分,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目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国外疫情至今仍未得到完全控制,中国与世界人员、贸易往来频繁,境外疫情通过口岸输入的压力持续存在。为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培养口岸检疫后备力量,培养多方位及多层次的全面型、应用型人才,特别在应急演练中加入“口岸入境检疫”模块。课程内容设计见图2。
图1 公共卫生应急实践课程开发与设计流程
图2 公共卫生应急实践课程内容
通过基本理论介绍,使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分级分类、特点、法律法规、组织体系与职责,卫生应急的准备与响应,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有总体把握,使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系统认知。
精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9 个虚拟仿真实验教程纳入课程内容,这9 个项目分属传染病爆发事件(3 个)、自然灾害事件(2 个)、食品安全事件(1 个)、环境污染事件(1 个)、职业中毒与核事故(2 个)5 个板块。通过这些虚拟仿真实验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原则、流程、方法。
对应急工作中常用技术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现场环境(大气、土壤、水体、食品)样本和相关人员生物材料样本采集方法、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与电除颤)、口岸入境检疫方法与流程进行讲解与演示,并通过案例分析及实操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通过应急演练提升综合实践能力,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海关专家驻场进行应急演练训练。将学生分为8~10 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小组负责一项应急演练项目,并按演练脚本准备场地考察演练、人员分工、装备、器材,直至实施演练,由专家和教师对演练过程中学生的实操技能进行评价打分。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疫情报告、应急响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采样与检测、信息发布与通报、卫生应急反应的终止与善后处理,将分散于各个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有机整体。在演练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执法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评价方面,在课程结束后,在学生中就课程开设必要性、授课内容趣味性和实用性、授课方式、学习收获、教学建议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度、课程的实效及学生对课程开设的建议。单位评价方面,追踪该届学生就业去向,对学生实际就业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医院等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应急能力的评价。
从学生应急演练中的表现得分和课程前后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得分对授课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严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如何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如何应对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开设公共卫生应急实践课程,以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共卫生领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