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 乘,王秀华
(1.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2.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互联网+”教育于2015 年被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推动了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疫情期间80%左右的教师使用了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学习资料的组织,并通过视频直播交互软件辅助实现课堂效果,这成为选择教学工具的主流模式[1]。我校通过类似教育实践验证了直播教学应用于护理专业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也发现高职护生利用在线教育的效率不如预期。这可能与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教师的依赖度高等特点有关。
以我校高职护理二年级1 104 名护生为研究对象,要求护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利用“钉钉直播+职教云”平台完成护理基本技术课程部分内容的在线学习。开展直播教学18 次,共1 620分钟,护生需要观看直播及在线互动,直播结束后还需在职教云平台参与课堂主题讨论、完成每次作业、进行每周在线测试等。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高职护生在参与直播教学活动中存在以下特点。
95%的护生观看直播时长达总时长的80%,95.7%的护生完成了全部作业。观看时长数据比起MOOC、SPOC 等在线教育形式要高,这是因为直播时加强了考勤,教师在每次直播结束后及时提醒并将观看率纳入课程成绩。但是自主回看视频的比例比较低,仅有2%的学生有自主回看视频的行为,回看时长一般为15~30 分钟。表明护生的学习参与度与监督密切相关,而学习主动性不高。需要重视对学习行为的有效监督,并结合面对面教学以提高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为了满足不同护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我们按150 人为一个大班分别建群,直播时采用多群联播方式。大班教师在讨论区随时应对本班护生的问题,课后单独答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解决了直播授课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的问题,使每一个护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改善了护生的学习体验;缺点是护生的直播参与感下降,而大班教师需要随时处理信息,延长了工作时间。统计直播评论数平均0.4 条/人,大多数是与教师的在线互动,主要集中在回答课堂提问环节,少数为与课堂相关的发散性讨论。直播平台的交互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分析原因:一是由于网络稳定性不佳,直播中大规模的刷屏会导致直播卡顿,故护生发送评论的意愿被抑制;二是由于教师为了不影响屏幕效果关闭了讨论区界面,导致信息交互的时效性下降。护生无法像观看直播视频那样实时与主播进行信息交互,参与感下降,不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比起面对面教学,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几乎从双向变成了单向,对教师的授课体验和效果也有负面影响。45.4%的护生参与了课堂主题讨论,但绝大多数发帖的目的是积累学分,内容大多复制于网络,缺乏自主思考。直播结束后护生与教师有少量互动,主要是对课堂内容和在线作业的答疑,一般采用钉钉软件和微信单独交流。护生之间几乎没有对学习内容的交流,这表明高职护生对教师的依赖度较高,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护生之间缺乏协作学习的意识。绝大部分护生满足于完成作业和测试,只有极少数护生向教师咨询了与课堂相关的疑问,问题的来源主要是生活中或浏览社交软件时遇到的事件。这提示护生周围的生活事件有利于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深层次学习。
通过统计护生对不同学习资料的点击率,发现最受欢迎的资料类型依次是:视频材料、图文材料、图片材料、纯文字材料。这与我们对高职护生的认知吻合,即更倾向于直接、直观的教学材料,不太喜欢枯燥的文字材料。护生回看最多的视频为操作技术类,表明他们对技能类学习比较感兴趣,愿意反复观看。
视频材料虽然比较受欢迎,但也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条理地讲清楚相关内容[3]。护理基本技术的直播授课每次接近2 小时,较多护生表示直播时间过长很难保持长久注意力,经常会切屏去浏览社交软件或阅读网络小说等。虽然在直播过程中间断的提问可以较好地拉回护生注意力,但并不持久。这提示我们应当考虑到护生碎片化的学习习惯,缩短直播时长很有必要。此外,在直播过程中实时反馈学习效果和给予激励也能有效帮助他们保持注意力。
(1)在线测试成绩。每周组织在线测试一次,成绩合格率为87.16%。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10.32%的护生为优秀,64.24%的护生为良好,12.60%的护生为及格,11.75%的护生成绩不及格(见图1),12 个护生没有完成任何测试。可以预计直播教学的效果并不比传统课堂教学差,但这仍需对照试验来检验。
图1 在线测试结果
图2 直播教学满意度
(2)对直播教学的满意度。随机选取200 名护生,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对直播教学的满意度,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4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00%。结果显示,护生对直播教学认可度较高,见图2。但是,“今后非常愿意选择直播学习方式”的只有50 人(28.74%),28 人(16.09%)不愿意选用,其中3 人(1.72%)希望只观看视频不接受直播。护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网络稳定性不高、自制力不强、直播时间过长、直播模式不适应几个方面。138 名护生(79.31%)认为混合式学习的效果最理想,普遍不支持单纯在线学习。在对直播教学的改进方面,65.52%的护生期望得到教师的实时反馈,37.93%的护生期望开放弹幕与同学交流,42.53%的护生期望直播能缩短时长。调查结果表明,直播教学或者其他在线教育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相对其他在线教育形式,直播教学更符合高职护生对网络学习的期望,但在信息交互的时效性上还有待挖掘;同时,也反映出单纯地把课堂搬到线上的直播教学并不匹配高职护生的学习习惯。
视频直播互动软件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但在师生多方视频互动方面要优化网络流量和稳定性。随着国家对5G 技术的推进和各大直播网络公司对平台流量的加固,相信网络和平台的稳定性问题将得到解决。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直播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不完全重合。基于此,教师和学生要不停地切换不同的平台,影响使用体验。而各类学习平台如职教云和超星学习通的主要问题是直播无法保证流畅度和稳定性,且后台不利于数据挖掘,直播界面不够友好和美观。鉴于目前大多数专业资源库建设在各类学习云平台,如现有的学习平台能优化直播和数据采集功能,将解决这一问题。
学习资源是否能吸引护生,是在线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能现有的在线资源在知识呈现、组织和促进教学方面与纸质材料并无本质差异,其在线资源碎片化和便捷化优势未得到有效体现[4]。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不是越多越好,或者简单地把课件、视频、作业等堆积在网络上,而是需要进一步将知识点碎片化,同时注重筛选资源,来源于护生周围或网络热点的案例、贴近于临床实际的教学视频更能得到护生青睐。在教学设计上不能简单粗暴地把课堂搬到直播镜头下,需要考虑到护生碎片化的学习习惯,缩短教学时长。一次直播授课以帮助护生从系统上串联知识点为目标,而重、难点可以用微课或其他形式展开教学。这样做不仅能照顾到护生碎片化的学习习惯,也能帮助其克服过度碎片化带来的学习连续性中断的困扰。此外,在一次授课中插入若干次课堂提问或其他互动环节可提高直播学习效率,在课件设计上要考虑到弹幕对呈现效果的影响,要留出空白以满足信息的实时交互。
2019 年教育部等11 个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在线教育机构深度合作,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手段,充分挖掘新兴教育需求,大力发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线教育模式,增强在线教育体验感。随着在线教育的加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数据挖掘和聚类,从而利用算法推进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的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在线教育的发展重点。高职护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特点上差异大,个性化学习需求强烈。自适应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推荐合适的学习内容,规划正确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进行最高效的学习[5]。未来我们需要做的是优化算法,科学建模,赋以自适应学习平台更加智能化的支撑功能,即能诊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实现学习路径规划和学习资源推送。
2.4.1 针对性的策略训练 任何一种形式的在线教育都无法直观地评估学习过程,学生点开直播或视频却并没有听课的情况并不少见。学校和教师要针对自我管理能力做出相应的策略提升训练,如指导和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等,以期提高高职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4.2 加强监督管理 由于高职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线教育平台强化对学习督导方面的行为数据采集,适时给予护生提示,以确保他们能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同时对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护生,要立即给予足够的奖励刺激,以保持学习动力。
2.4.3 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不应仅注重结果性评价,也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虽然目前对在线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还不多,但早日建立完善的多元化学习评价机制是提高高职护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的关键。
2.4.4 及时反馈护生的问题 直播时授课教师最好能实时答复护生的问题,时刻与弹幕互动,但这将导致授课教师需要处理超量信息。虽然通过对护生的分组班主任管理机制能部分减轻负担,但依然存在反馈时效性和信息超载的困难。因此,还需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弥补,或者开发AI 来处理一些常规问题。
由于高职护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还需要课堂实训来学习职业技能,因此开展混合式教学无疑最符合高职护生的学习诉求。课堂教学的重点要从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解决线上难以处理的问题。而线下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师生情感,提高高职护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