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荆蕙兰 董 雷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是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桥头堡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党对高校建设的绝对领导,坚决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奋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开展主题教育是高校必须落实的政治任务。在高校开展主题教育前明确我们党和高校的初心使命,能够增强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初心使命在高校层面的体现。
《共产党宣言》把“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其人民性的鲜明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自己的奋斗旗帜上。习近平总书记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不忘初心”,形成了一系列联系紧密、层次鲜明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初心和使命事关党的建设,世界正在经历着各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迈入了新的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保持初心、坚持本色、不懈奋斗。
古语说到:“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事关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也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能够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强大动力,为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创造重要机遇。开展主题教育是高校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它的光荣使命。高校人才培养要努力落实“四个服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经世致用、服务国家复兴伟业的高层次人才。
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发出的伟大号召。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开展主题教育具有更为特殊和重大的时代价值。高校主题教育是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恪守教育初心,密切新时代高校师生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是革命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国家的独立,取得了众多历史成就,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跳跃,这中间党的建设作用功不可没。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曲折和倒退,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忽视了党的建设有关。党内出现了部分党员同志信仰不坚定,破坏人民利益,破坏党群关系等不正之风,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的现象。当前,社会建设、国家发展要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在这样的形式下,党的建设更加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教育系统的党的建设。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党委主体缺乏责任意识,落实政策不力;党员信仰不坚定,理论学习不走心,不深入,没有学深悟透;有的高校领导干部世界观发生扭曲,思想产生蜕变,不关心师生的切身利益,不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形式主义盛行,走马观花,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所以,新形势下,必须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开展主题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学习新思想的重要举措。用新思想来检视高校建设存在的问题,把新思想融入高校建设的实践中,能够激励广大教师党员努力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能够促使高校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创新,促进高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方向,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国家的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中国处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背景下,社会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形势也出现了复杂变化,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主力军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师生缺乏深入交流。师生的交往仅限于课堂45分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和课程任务,课下没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第二,部分高校导师把自己的学生当成“简单劳动力”,过度消费学生劳动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师生关系变得功利化。第三,部分高校教师和自己学生的关系产生伦理问题。体罚、辱骂、性侵学生等问题使得师生关系受到破坏,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情绪偏激、性格抑郁、延期毕业、自虐自杀等事件。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校主题教育能够激励教师坚守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努力为培养出“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忘为“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的使命,其中核心精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对于高校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办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把人民放在心上、把教育使命扛在肩上的重要举措。大学时期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至关重要,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道德意识滑坡、学习动力不足。“洁洁良”、虐猫虐狗、篡改同学高考志愿等类似失德现象频频出现。大学生的初心是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能力、锤炼品质,使命是为国家的复兴事业奉献终身。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落到实处。落实立德树人,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够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对大学生进行初心使命教育,能够引导他们在复杂多变的新时代环境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是新时代建设的主体力量。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校开展主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主题教育的时代价值,高校要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从实践主体、实践方法和实践目标三个层面协同发力,扎扎实实做出成绩,力求取得实效。
第一,坚持党对高校主题教育的全面领导。高校主题教育要遵循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从上到下,建设校党委、院系基层党支部、师生党员“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堡垒和党员干部的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的个人优势。首先,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要坚持示范引领、以上率下,突出抓好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守土守则,带头从严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其次,院系基层组织要强化教育活动创新力度,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围绕主题教育开展多方面的党建工作,以活动带动工作,增强主题教育活动吸引力和成效。最后,师生党员要提高自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主体意识。要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以学促行,努力增强党性,提高素质。
第二,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坚持立德树人。教师不仅要精心指导学生的学业,更应该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主题教育中,教师这一主体的作用尤为重要。打铁必须自身硬,给人一瓢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首先,立德树人,师德先行。教师要率先垂范,努力提高自身德行,用高尚品行来感染学生。知行合一、爱岗敬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其次,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不断提高理论修养。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信心,自觉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最后,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创新的思维方式、有良好的讲课能力、有较高的业务本领。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当学生的好向导。
第三,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增强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更重要的责任。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必须以“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态度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首先,大学生应该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认清世界大势,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其次,大学生应该培养爱国情感,补足精神之钙。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充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致力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实践。最后,大学生应该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奉献自身。大学生应该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学真知,做实事,把知和行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练就真本事,为祖国争光,为人民造福。
第一,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高校开展主题教育,旨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此,高校需要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时代性。一方面,高校主题教育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破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开门办主题教育。比如,可以开展红色主题社会实践、立项式调研、与专家对话、典型人物宣讲会、教育基地参观、微党课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另一方面,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要守好网络阵地,通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平台进行主题教育宣传。利用视频、动漫、绘图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这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高校中各种思想交流交汇,而大学生又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错误思潮的影响,所以抓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高校要发挥人才和学科资源优势,引导好师生的思想。首先,高校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引导师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管理好网络阵地。高校要在网络平台宣传正确的思想舆论,防止错误思潮的侵袭。最后,要强化主体责任。高校党委要守土守则,带头强化政治意识。要引导教师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正确发声。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
第一,突出问题导向,抓紧整改落实。开展主题教育不能停留在嘴上,止步于纸上,应该直面高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努力解决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按照“四个对照”的标准,检视自己思想根子上的问题,以师生为中心,增强责任担当,着力解决学校历史遗留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指示精神,对校领导班子成员、院系基层党组织、学生社团中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把检视出来的问题列出清单,及时整改,逐一整改。广大师生党员也要对照主题教育的要求,积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不断筑牢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意识。
第二,构建“三全育人”的常态化教育机制。“为学之实,固在践履”。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重在常抓不懈,形成常态。要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办学治校、教师教学、学术科研、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高校主题教育不能只是一阵风,应该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对领导干部、授课教师的检视和教育要持续推进,对于一时整改不了的问题要盯住不放,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整改。主题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首先要加强全员育人。领导干部、授课教师、辅导员等成员都是教育学生的重要主体,要齐心协力帮助学生谨记初心使命。其次要加强全程育人。从学生进校到毕业,应该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教育方案,及时评估反馈,保证教育效果。最后要加强全方位育人。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把初心使命教育融入学生干部培养、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校园文化等工作,让学生浸润在初心使命教育的“酱缸”中,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成效。
守初心、担使命永远在路上。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坚定不移找差距、抓落实,努力做好做大做强主题教育这一永恒课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担当起培育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筑梦人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