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媛
摘 要:数学阅读是学生理解题意、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武器”。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水平的发展,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有效渗透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阅读;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7-0033-03
阅读是通过图像、文字等视觉材料,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进而主动加工,增加知识、提升自我素养的一种认知过程。而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相关的数学材料进行主动加工建构,将数学信息进行转化,便于自我吸收,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数学语言,提高数学思维的一种学习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可见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传统意义上的阅读通常是语文阅读,数学阅读不受重视,很多人认为数学不需要阅读,数学阅读有什么用呢?即使想阅读,数学又该阅读什么呢?该怎样进行数学阅读呢?我们知道数学阅读作用很多,但如何让学生领悟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现状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入手,“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探寻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
培根在《培根随笔》的论学问部分提到“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可见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实就包括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数据的处理,日常生活中银行贷款、存款、理财等方面,对数学阅读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关于数学阅读方面的研究,包括各种课题、论文有很多,但实际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乐观。目前学生仍然是以语文阅读为主,能有规律地进行数学阅读的很少,能在学生书包中发现数学读物的也很少。学生的数学阅读首先受教师个人的影响,教师的亲身经历和个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传统的学习经历影响着下一代,同时教师平时的看书习惯和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书本的处理方式对学生影响很大;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怎样方便考试,怎样取得高分就怎样做,对考试效果明显的书籍畅销,数学阅读对考试的短期效果不明显,所以不受家长重视,家长之间的互相影响,学生的数学阅读被冷落;再次受数学学科特点的影响,数学是一门语言严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阅读起来晦涩不容易理解,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数学信息,包括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进行转化,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相比语文生动有趣的情节故事,学生更会选择语文阅读。因此,就目前数学阅读现状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考虑,引导学生加强数学阅读迫在眉睫。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策略
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小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教师应着眼于数学课堂教学,探寻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水平的提高,使课堂教学让数学阅读真正“悦”起来。
(一)数学课堂教学之文本阅读策略
数学教学文本包括数学文字、符号、公式和表格等内容,数学教学文本阅读主要指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学生与数学文本及教师之间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数学教材内容也更加丰富,“课程内容的选择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渗透在每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题目通常是逻辑推理性的,对于小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要能够提取众多文字中的关键信息,就要掌握数学方法,理解关键字词,因此引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的时候,重视关键地方,加强理解,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学应用题“妈妈买来10个苹果,买来的苹果比梨多5个,梨有多少个?”学生看到這道题,往往不看条件和问题,不分析谁比谁多,看到题目中的“多”,直接就会用10+5=15(个),误解文本的正确意义。理解此类文本的意义时,可以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如图1),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化抽象为具体,更形象直观,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实际生活图片还可以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数学中的符号、公式教学,看起来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可以借助一些数学小故事,或者数学知识起源之类的小阅读,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记忆圆周率“π”的值时,就可以给学生介绍谐音记忆法的小故事、顺口溜,既方便记忆,也启发学生阅读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中的表格,看似简洁明了,但蕴含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往往不能阅读全面,因此教学时可以归类总结,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表格阅读时,要从哪几方面着手,掌握阅读技巧。如学乘法口诀时,学生会遇到这个表格(如下表),很多学生不能顾全横着看和竖着看,阅读这类表格时束手无策,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传授方法,保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之图形阅读策略
图形是数学学习的对象和语言,也是数学交流的工具。由于受知识的抽象性、小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和思维的直观性等方面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图形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抓住图形的本质成了重中之重。根据皮亚杰理论,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进入运算阶段,缺乏空间想象力,思维偏向于直观性,而《课标》中也强调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因此,教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阅读策略。
首先,要尽可能多地呈现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寻找共同之处。例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由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教学时应呈现大量的实例,如照片、课桌面等,通过直观展示发现长方形的特点,进而可以让学生阅读生活,寻找身边的长方形,进一步深化思维;其次,引导学生多观察操作,在操作中感知。例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摸一摸长方形纸,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特点,进而折一折、量一量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感受二者之间的转化,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后操作,思维一步步深化;再次,多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认识图形教学中,这一环节很有必要,学生在脱离实物后,闭上眼睛根据图形的主要特征想象出图形,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转化,思维再次深化,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最后,在教授方法的同时,板书要非常清晰,当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漁”,学生在阅读板书的过程中也学习了认识图形的方法,如认识长方形结束以后,关于正方形的特征就可以放手交给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探究了。同时,图形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穿插小故事,如认识长方形过程中,当教师展示长方形照片时,就可以穿插“日常生活中照片为什么基本上都是长方形呢”这一课外阅读,既扩充学生数学阅读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总之,“多看、多做、多想”是学生图形阅读的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强调“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也就是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他们数学阅读的能力,促进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但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渗透数学阅读方法,基于课堂教学,让数学阅读走向明晰,让数学阅读真正“悦”起来。
参考文献:
[1]孟祥国,王丽娟,袁桂香.阅读中“趣”来评价里“花”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索[J].山东教育:小学刊,2012,(12).
[2]涂荣豹.谈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认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
[3]弗兰西斯·培根,著.培根随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曾 荣.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应重视图形阅读教学——对“幂函数”教学过程的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