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袁音奇
儿童处于刚刚接触生活,认识周围环境和人物,开启智慧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和家庭、教师的指导,可以形成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理解简单的道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即教育方法、学习内容和动手操作三者应当相互适应,才能有利于儿童成长。
在全民重视幼儿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园应设置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应明确自己观察者和指导者身份的价值,发挥区域游戏带给3~6 岁儿童的积极作用。
区域游戏的主题与环境要相辅相成。环境能影响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氛围,因此教师需注意环境与主题的配合。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中,幼儿在纸上画了天安门、各民族服饰,然后剪下来粘贴到主题墙上。在美工区,幼儿画着中国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风景名胜,用超轻黏土装饰着在全国各地旅行时拍摄的照片。教师将这些作品都展示在了主题墙上,幼儿经常一起去看,一起去找,这加深了他们对主题的感知和理解,促进了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益智区中,教师投放了世界地图和各个国家的国旗,引导幼儿一边认识国旗,一边了解该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帮助幼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区域游戏的氛围需无拘无束。教师需鼓励幼儿探索,创造自由独立的活动氛围。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知识的建构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完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对他们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感兴趣时,他们才能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世界。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和探索的氛围。这不仅要求教师对各个活动领域的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要求教师准确了解班级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求。教师明确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后,再根据幼儿发展的基本水平、阶段教育目标、本班幼儿的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各区域的具体目标。
区域游戏的内容与主题应紧密结合。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可以创造新的游戏。新的发现能够延伸主题,这样不断发展,就能生成新的游戏。
首先,教师可以将与主题教学相关的材料放到各个领域。例如,在开展了数学活动“修地板”之后,教师可以在数学区域中放置了大量可以自由组合的正方形,可以作为修补地板的材料。教师可以在材料上标记相应的难度,有的幼儿会去“数学地带”挑战,尝试着操作和试验,以加深对各种地板修补方式的理解,同时拓宽对方块组合的感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区域游戏的主题不能固定不变。在区域游戏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和深化,幼儿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这是教师必须抓住的机会。教师可以用素描、文字、照片、录音、视频等形式记录整个活动过程,尽最大的努力展示最真实的情况。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反应,找出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下一主题的引出埋下伏笔。
应通过区域游戏的指导让幼儿积极探索。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提出,教育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没有仔细和到位的观察,怎么会有有效的教育?在区域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做好观察员、支持者和指导者,并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
教师需在观察中给予帮助。当幼儿还小的时候,观察尤为重要。幼儿从操作中得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有必要干预吗?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观察中发现。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时长、情绪状态、肢体动作等,准确获取信息,进而推断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和表现,给予适当的反馈,并提供相应的帮助或建议。
教师需适时、适度地指导。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习惯、爱好,还是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对于在操作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幼儿,教师应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找到最合适的操作方法,鼓励他们不气馁;对于实践能力和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教师需要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对于已经熟练操作,逐渐失去兴趣的幼儿,教师应及时适当提高要求,给予新的刺激。同时,在游戏中,幼儿得到的反馈越及时,他的探索就越积极,好奇心和主动性就越强,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如果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不与幼儿交流,不对幼儿的表现做出反应,就会降低幼儿探索的兴趣。相反,在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中,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会更高。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与幼儿沟通,给予幼及时、积极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