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建构

2021-04-23 20:01许卉瑶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许卉瑶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是非常基础的素养之一,是学生在探究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必备的人文追求,其既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传递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对历史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建构;

引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落实学生的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其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推动学生产生明显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到自我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发展之间的关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家国情怀与学生的品德教育总体目标相符合,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起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必须改变教师现有的教学意识,确立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实际意义,并利用教学来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怎样做好高中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联结就是教师应当思考的核心问题。

一、指向家国情怀的审美化学习建构

对学习内容的审美理解强调对历史内容的文化理解和具身学习获得的深层体验。当学生以主体身份去感知、体验、批判、领悟的时候,学生就会与学习内容发生深刻关系,对学习内容的审美理解才会发生。精神美和社会美是历史学科本体之美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必须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所承载的人的精神美与社会美,用审美理解进行历史解释。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战争时,笔者通过人物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以历史教学中人物的身份神入历史,深刻理解大时代中历史人物的精神之美和社会不断进步所承载的人类对美的追求。如林则徐、孙中山、李大钊、方志敏、钱学森等历史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历史之美,一方面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精神之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富强的社会进步方向,体现出社会之美对历史人物的深情召唤。审美理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家国情怀是人类精神崇高之美的重要体现,关乎完整高尚人格培养,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必须根植于人的内心世界,无法靠机械记忆和简单说教来培养。这就决定了理解的前提是身心入境。因此,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从历史学科本体的美学价值出发让历史学科之美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让学生在对历史真善美的探寻中塑造家国认同,培养对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感,从而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

二、创设多样化情境,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悟和体验

家国情怀既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也是一种内在情感意识,高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和理解能力,但是对家国情怀的感悟能力仍然不足,教师在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体悟能力,这样才能使家国情怀深深根植于学生的精神视域。情境教学法属于体验式教学的范畴,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手段,教师立足历史教学的家国情怀教育导向,加强实践情境教学法,一方面可以使历史课堂焕发全新的光彩和生机,优化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的呈现方法,调动学生自主领悟家国情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迅速凝聚学生的感官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实现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高效实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短视频、历史情境材料和历史故事情节等方式,让学生经历审美意识整合的过程。比如,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史料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法了解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重大史实,使学生近距离体验到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民族同胞,在民族危亡之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和解释能力,也能使学生深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从而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育学生的家国意识,使学生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三、掘历史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

人物教学是历史教学审美化的重要途径,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的人格之美和境界之美是历史教学审美化的重要资源。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人生境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不以祸福驱避之”的家国责任,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博大胸怀,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升华,看到了历史生生不息背后人的精神之美和境界之美。这些教学实践不仅润泽着学生的心灵之美,涵养着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引领学生以审美的视角评价历史,进而成就自己的美学人生。

四、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除了需要在课堂中依托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迹和历史情境之外,还需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历史文化。通常在不同的地区都会有历史博物馆或者是历史遗址,而这些地方承载的就是和家国情怀相关的一系列历史故事和历史精神。教师可以基于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内容确立实践的主题,带领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在纪念馆中讲解和各个历史人物或者是一些遗址相关的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融入课后的实践探索活动,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这一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生活中探索改革开放之后的变化,比如房屋的变化、街道的变化、语言的变化等。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重大且正确的决定,需要坚定不移地跟随党中央的脚步。

结束语

教师应该基于家国情怀教育明确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立意,加强历史课程资源以及拓展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历史课程与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整合,从而构建学生探究历史的正确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夯实学生的家国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兆江.家国情怀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与利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6).

[2]范丽玲.高中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2).

[3]韩如云.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0(11).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