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清园
【摘要】在“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下,本身就是一个质的转变,幼儿园去除小学化教育,以促进幼儿的生活幸福为追求,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为导向,使幼儿的课程回归自然、传统、儿童,彰显幼儿游戏教学的本质。面对这一现象,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面对日益内卷的家庭教育,面对攀比日益焦虑的家长们。他们选择在培训机构让孩子接受文化类课程培训,比如拼音、识字、奥数、英语等。紧跟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家长们除了焦虑,更多的还有无助,因为谁也不想自己孩子比别人差,但是面对各个部门对“双减”有力度的执行,他们无处可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该怎么教育孩子?又该怎么引导孩子?如何防止“内卷”和焦虑?我们将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实施“双减”下的家园共育。
【关键词】双减;家园共育;引导;教育
一、学习“双减”政策,定位共育方向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幼儿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double reduction)就是政府针对内卷出台的政策,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幼儿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孩子要在学校里,德智体全面发展,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不能让资本操作教育。那么双减对于幼儿园的主要意义又是什么呢?对于幼儿园来说就是要让教育的阵地真正的回归到幼儿园当中来。
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将教育阵地转移到幼儿园中呢?通过学习我园明确方向,先要从家长的思想入手,以改变家长们的育儿理念为主,监督校外培机构为辅,双管齐下。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二、利用先进技术,构建共育平台
为保证双减策下的家园共育活动能够得到规范的开展,教师需要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合理的搭建公寓平台,从而与家长之间能够保持良性的沟通与互动关系。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利用微信等载体构建线上沟通平台,然后将双减政策的思想内涵以及接下来的实践方案合理的渗透给广大家长。让家长能够跟上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在与教师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共同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在构建沟通平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具体的功能模块进行合理的完善与调整,提高整体的功能适应性,进而让不同类型的家长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互动当中。
三、教师角色新定位,夯实家园共育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是“教”孩子和引导孩子的的角色,还是“指导”家长和“引领”家长的角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指导和引领家长呢?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了,我们通过园内共读,个人阅读,大量的不断学习专业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不断来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让教师能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家庭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家长适当的引领和指导。
在储备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同事还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消除家长教育焦虑,把童年还给孩子,这就要运用到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从幼儿在园的各种行为背后发现、分析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正确的诊断,及时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家长认识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有同理心,能够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家长的育儿世界,真正成为家庭教育的伙伴。
比如说,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实现幼儿的德育工作,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双减政策引领下,教师需要与家长之间保持良性的沟通关系。结合幼儿在园期间的综合表现,深入分析其在德育方面所呈现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明确指出幼儿在思想认知、道德品格建设方面所存在的不规范之处。在与家长之间通过民主沟通与交流之后,科学合理地制定育人目标。然后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配合,共同完成对幼儿日常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有效管理。比如说,有些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在双减政策下,幼儿所具有的时间更加自由和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经常会沉溺于游戏或者玩乐,而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管理意识。对于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与家长之间深入沟通,指出幼儿在学习品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科学的制定方案。鼓励家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给予幼儿正确的启蒙和指导。让其能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合理的安排时间做好学业与娱乐的有效调节。这样既能够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促使其顺利的完成学业任务,实现幼儿综合品质的有效建设。
四、筹建团队,实施共育工作
在家长学校成立之前,是由教育教学处每学年根据需要做一些公开讲座、举办一些亲子活动等,在“双减”背景下,由园长室牵头,教学处及各班班主任组成的家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在园内公众号做一些家庭教育的推广,各班通过线上指导,做一些与五大领域相关的亲子游戏,确保了家长学校的建设能够有专人管理,能够顺利、持续推进。
在家园教育工作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建立了《家长培训制度》,在每学期从“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什么”、“孩子学什么”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两大目标入手,着手设计家长培训计划、家长培训活动操作流程、家长学校各阶段培训主题,作出了“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开一次课”的硬性规定,线上亲子活动指导必须每两周一次,确保了家长学校教育工作规范有效、长期持续进行。
在双减政策下,为有效实施共育活动,教师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借助微信等各项平台构建家长互动中心。将学校所制定的教育机制以及所构建的活动方案细则有效反馈给家长,以便其能够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并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相关的教育与辅导工作任务。进而让广大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活动内容,并规范而有序地完成相关的活动任务。比如说,可以在家长委员会的支持下开展趣味的夏令营活动,带领幼儿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提高整体的实践能力。
五、精心研讨,设计特色活动
在家园共育专项工作小组和完善家长培训活动开展制度的支持下,家园共育专项工作小组精心组织开展家园共育的研讨,组织工作,在深入领会国家“双减”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家长学校培训方案,确保了家长教学内容与家长信息接收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将家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实效。比如针对幼儿园每年在新生入园的分离焦虑问题,本园将会提前准备策划新生入园家长会,主要就是让家长从理论上明白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的意义在哪里,在会上明确指出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工作,是的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通过实践发现,现在的新生入园“双焦虑”情况明显缓解。在小升中的时候,本园以年级组为单位提前渗入中班的的升班主题课程,利用暑期的时间指导家长亲子阅读,引导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在实践中知道自己即将要升入中班,减少开学的焦虑,在此过程当中也让家长明白面对即将升入中的孩子,自己可以和孩子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让整个暑假变得既丰富又充实。是的亲子关系越来越亲密,从而打消家长把孩子送去培训班的想法。对于大班的幼小衔接,这是在家园共育当最有挑战的一个项目,我们通过各班班主任家访,一对一了解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关于幼小衔接的家长课堂内容,使得家长不焦虑,不内卷,孩子才能不苦恼于1+1等于几,不纠结于“窗前明月光”后一句是“疑是地上霜”的認知压力。更没有死记硬背的拼音字母,和写不完的生字卡片。
六、关注双减,多方位开展素质建设
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作为幼儿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的教育方向。然后与家长之间通过深度的交流,确定具体的育人内容,构建完善性、综合性的育人体系。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的素质实现多方位、全覆盖的建设与发展,进而让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表现出优良的道德品格,提升整体的素养。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教师需要从健康、学习能力、环境社交、亲子沟通以及情绪情感等几个维度出发,进行资源的全面整合,合理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块,构建特色化的育人体系。然后通过家园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开展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任务。以亲子沟通这一模块为例,教师可以引领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与孩子之间进行民主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以及在心理上所存在的困惑,及时的进行疏导和干预,与培育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同时,还需要从情绪情感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的关注,给予幼儿心理上的疏导以及情感上的关怀。让其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呵护,从而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不仅如此,教师与家长之间还需要通过有效配合,共同就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养成进行规范性的教育。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幼儿的学习基础以及当下的习惯表现。然后通过多方的干预和指导,循序渐进调整自身的状态,让其在双减政策下,既能够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自控意识,规范的完成各项学习活动任务,全面提高幼儿整体的自主学习品质。
七、依托半日开放,做好共育沟通
除了依照本园幼儿家长的需求展开特色家长培训活动和一些线上的活动指导,我园也很重视家长的实践参与,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幼儿园的生活,真正的了解幼儿到底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老师是如何引导幼儿游戏的等等,所以我们每学期会有两次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在此活动中家长们现实做一个观察者,主要看孩子在各个活动中的状态和在活动时遇到问题解决的问题的方式。接下来教师有针对性的剖析家长们所看到一些现象。
比如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扮演过家家的游戏,孩子们能够把他们的小宝宝照顾的很好,并且能够与周围的小伙伴的流利的交流,这就是孩子一个社交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提高能够使孩子在和同伴遇到冲突的时候能够觉察自我情绪、体察别人情绪的能力;自我调节、自我克制的能力;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孩子当下以及成年后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再比如中大班幼儿在自助用餐的环节,孩子们自己动手、“自给自足”,让孩子感知到自己的力量,产生独立生活的信心,才会跨越“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阶段,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这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从而迁移到在家庭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是家长不能包办代替。
科学区的科学小实验,孩子通过亲身实践,发现磁铁的秘密,在根据操作指南运用磁铁制作成一些磁力车等等,这些就是在培养孩子的主动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孩子内驱力的培养。内部动机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自发性及对环境的主动掌控,认为自己参与学习活动是因为“我想要”而不是迫于外来的压力、诱惑,内部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动力。拥有内驱力的孩子会更有主动性,不用任何奖励就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理解信任支持,邂逅共育美好对于幼儿校外培训,家园共育小组配合上级相关部门“便衣”摸排各大培训机构有无学科类的培训项目,确保当地各大培训班没有学科类的培训项目。再以班级为单位一对一一摸排幼儿在培训班的课程情况,最后以年级组为单位召开相关主题的家长课堂,主要目的要让家长为什么不幼儿提前接触学科类课程,知道提早的让孩子接触学科类课程会给幼儿带来哪些危害,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应该学会什么?同时签订相关协议,确保幼儿能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此项目过程中还成立了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本着双向自愿原则,给幼儿园家长发放聘书,聘请部分幼儿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协助幼儿园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和传达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反馈家长教育意见、教育难处。同时家长委员还拥有向幼儿园献计献策、指出学校活动问题、直接与园长室对话等多项权利,必要时参加家长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总之这些家长委员成为了监督校外培训和家园沟通过程中的重要枢纽。
遇上“双减”,我们要与家长做“同盟军”。教师要《指南》《意见》“双减”三剑合并,让幼教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路口。“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形成相互理解、共同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只有幼儿园和家庭有充分的信任,我們才能够邂逅共育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