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兵
[摘 要]智障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和审美情趣,顺其自然,才能使其从无为达到有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中国公民。特殊教育学校的《绘画与手工》教学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作品的制作,促进学生的手眼协调,引导学生去观察美、表现美,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结合实践阐述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怎样从简单的一个小小的“点”开始,让生活走进绘画与手工的课堂,使智障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和表达,最终使其能生存,会生活,成为一個有灵魂的人,达到育残成人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绘画与手工;智障学生;灵魂;育残成人
[中图分类号] G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2-0095-02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智障学生学习绘画与手工的开始。《绘画与手工》是开启智障学生智慧和灵魂的一把金钥匙,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作品的制作,促进智障学生的手眼协调,培养他们绘画与手工的制作能力,发展审美情趣,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公民。根据智障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结合教育的规律,我从简单的一个“点”开始,由浅入深,从绘画到手工,循序渐进,让绘画与手工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养成绘画的习惯,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启迪了学生的灵魂,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绘画于“点”,激发兴趣,感受力量
大道至简,人的本能才是进步的开端。智障学生绘画最初的本能就是在纸上乱“点”。 “点”就是用笔在纸上摩擦,点出痕迹来。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刻的内涵。智障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从生理机制看,智障学生的大脑发育并不完善,残余的脑功能只能支持一些简单的学习活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基础就是越简单,越有兴趣。“点”是一切绘画最简单的基础。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能够画出一个“点”,也就开启了学习绘画的智慧之门。在教学中,低年级段的智障学生有很多画不出丁点儿东西,更别说一幅有情境的绘画作品了。为此,我感到很郁闷。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开始,我就鼓励学生用铅笔在一张白纸上乱点,别的不用画,天天去画“点”。这样坚持了一周,学生们都能画出很像样的“点”了,并从画“点”中找到了动手动眼动脑的感觉。第二周,我就让学生用水彩笔画出色彩丰富的“点”,红的、黄的、绿的……他们开始不停地画,画出了各种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点”。不同大小、颜色、距离远近的“点”组合在一起,就会成为一幅律动的画面,流动的“点”跃然于纸上。几周后,在学校举行的艺术展上,学生们画的各种各样的点一并展出,让大家大开眼界,由此,智障学生喜欢上了绘画。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小画家”,教师要做的就是唤醒学生表现的内在动力,为学生的发展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感受绘画的自信力量。“点”深入浅出地显示了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的基础作用。
二、生活绘画,静思好学,陶冶情操
智障学生最初的涂涂画画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很多的困惑和苦恼。要求画的不画,不要求画的乱画。究其原因是:智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存在差距,感知觉、时空观、注意力都不集中,要做到有板有眼地按教师的意图去画是不可能的。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和教育。我们培智学校的教育更需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因此,我在教学中顺势利导,因材施教,适当布置一些颜色鲜艳或留有空白的简笔画,引导学生在涂抹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他们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产生了沉静安稳的状态,形成了涂抹兴趣,进而唤起了潜在的创造性。至于画出的是什么,像什么,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记忆和识别,进而培养有意注意。随着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获得经验,观察事物,获得图形和色彩等方面的知识,绘画表现就会越来越丰富。简单的块面形状,不同色彩的涂鸦便构成了一副无限想象空间的生活风景画。智障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绘画,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为融入和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陶冶了情操。
三、生活手工,注重康复,形成技能
特教学校康复训练是智障学生能生存会生活的前提保障。智障学生绘画与手工教学同其康复训练相整合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手工课堂上,我坚持顺其自然,略加点拨,注重以康复的原则去组织教学。顺其自然地让学生去画、去观察、去动手,并不是撒手不管。手工的能力集中体现在手上,是大脑的反应和表现。手脑发展了,康复的效果达到了,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为此,在课堂上我还要求学生进行自己穿衣服、扣纽扣、穿鞋袜、剪纸、搭积木等等练习,让学生用手去摸,去数空。对于桃子、苹果、西红柿……这些食物的手工捏制,我还让学生去闻、去尝真实的水果,带着滋味去动手。及时矫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养成良好的生活手工习惯。在我们班有一个叫张津的学生,一开始他是用左手写字、画画。当我发现了这个习惯后,就耐心细致地告诉他应该多用右手去做事情。因为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设计都是用右手操作的,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有必要的,但不应操之过急。后来,张津同学画的水牛曾经获得济南市残疾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对于那些动手能力极差的智障学生,我就每天让他们练习揉橡皮泥,然后压成饼,包成水饺的样子,做到了手工教学的生活化。生活手工发展了智障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形成了他们的生活技能,使他们适应了社会生活的发展,也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四、数字教学,学科融合,突出特色
新媒体视野下计算机辅助绘画与手工教学,为智障学生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用,设计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与手工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其审美素质,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数字课堂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同现,提高了智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在进行简笔画的教学中,绘画步骤和方法较复杂,技法的要点、难点也很难清楚表达。这样的教学,学生往往不易掌握。我就制作了“简笔画教学集锦”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简笔画”画法的完整过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动画进行放映,整个过程展示清晰明了,又独具特色。智障学生边看边画,再配以故事的讲解或者是音乐的聆听,印象非常深刻,教学难点轻松解决。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教学,让绘画与手工课堂变得更轻松,如玩泥巴、踩沙滩、玩面粉、剪纸、粘贴图案等跃然眼前,真切生动。Windows附件画图程序为我们的智障学生打开了动手康复的好平台。如单击“椭圆工具”,按住Shift键可画出一个正圆形,按住Ctrl键可画一个从起点向四周扩张的椭圆形,同时按住Shift键和Ctrl键可画出从起点向四周扩张的正圆形。这就让智障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感受到了科技进步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乐学,喜欢动手去操作,去绘制看似随意的绘画作品成了学生们的成长经历。多学科整合让智障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与操作经验,开启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与想象力,增强了其动手操作能力。我们的绘画与手工教学有特色,学生的生活就有色彩。
五、外师造化,感悟文化,育残成人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与手工》宜采用生动有趣的事物和有情节的画面来组织教学,走进自然才能感悟生命,启迪灵魂。那种没有思想的临摹画,不应该算作学生有思想的绘画,那种没有思想的手工制作,不应该算作学生有灵魂的表达。如果教师忽视、限制学生自己的独特表现,会使学生逐渐丧失绘画与手工的情趣。教师要多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南宋诗人陆游曾有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的做法是:以简笔画入门,训练学生对事物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全面发展艺术潜能。在教学生画水果时,给水果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等等,给水果赋予人物的表情特点。画动物时,我给动物配以语言和故事,使得学生们在情趣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文化思想的感悟。在认识四季的时候,春天,我带孩子们到公园欣赏各种花草树木,夏天去体会茂密的树荫,秋天去欣赏婆娑的落叶,冬天去感受雪后小鸟的欢快。美好的生活源于国家的富强,沐浴党恩,热爱祖国,使得学生的绘画与手工获得爱国的思想和活灵魂,就能做到感悟中华文化,育残成人、成才。
总之,《绘画与手工》的课堂有知识、有色彩、有诗、有画、有意境、有康复、有技能……学生在学习绘画与手工的同时有说、有笑、有合作、有情感、有灵魂……美从简单的一个“点”开始,我们的学生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让绘画与手工启迪智障学生的灵魂。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