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顾琼
[摘 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英语课堂教学同样如此。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从合理整合教材、搭建交流平臺、比较中西差异、举办特色活动四个方面,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2-0047-02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将英语教学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理解、欣赏英语文化的基础上,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英语学习作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媒介,通过跨文化教学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这样在英语教学中,既使学生习得知识和能力,又打通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下面,我就来谈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如何落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巧借传统文化,合理整合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面广,包含诗词歌赋、曲艺杂谈、琴棋书画、礼制方略等,而现行PEP版小学英语教材对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安排比较零散,缺乏分类和主题。如果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与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或内容拓展,就可以达到对教材进行有机融合的目的。
例如,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Look at me!》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会用“This is my/the/a/an...”介绍自己或他人的五官和身体部位。教学时,我将本单元的知识点与传统戏曲京剧和汉字中象形意味较浓的金文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如复习本单元内容时,我先出示一张京剧脸谱的图片,再把脸谱中具有京剧鲜明特征的五官单独裁剪出来,配以英语介绍:“Eye looks like a bird. Nose looks like acarrot. Mouth looks like a hat.”在学生了解之后,再把五官贴纸放回脸谱中,进行“This is a/an ...(eye,nose,mouth,ear)”的知识点复习。接下来,我出示学生书写的五官名称的金文书法作品(如下),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用“This is a/an...”巩固本单元学习五官的名称。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巩固英语知识与了解汉字演化的进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古今衔接、中西对照的过程中,搭建起联结中西方文化的纽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关联书法教育和汉字背后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让中西方文化在学生心中交融、沉淀,这样不失为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好例证。同时,可以为合理整合教材内容、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供了好的凭借。
二、巧借传统文化,搭建交流平台
实现英语的交际功能,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实践往往是英语教师最重视的部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为抓手,搭建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例如,PEP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Read and write》的教学内容是Wu Yifan写给Robin的一封信,主要介绍Wu Yifan一家人打算在中秋节做的一些事情。在进行这一内容教学前,教师设计庆祝中秋节的活动。如下:
1.情境创设接地气
要达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目的,教师要先在课堂上创设接地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情境中,学会运用。因此,我在课前播放有关嫦娥奔月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引出有关中秋节吃团圆饭的习俗,让学生自然地进入交际情境中,学习与中秋节有关的食物名称、习俗。
2.巩固练习融游戏
巩固练习环节,我把“击鼓传花”这一传统游戏稍加变化,以月饼代花,要求每个接到月饼的学生都必须大声地说出一个需要练习的重点词组。这样伴着鼓点激昂的音乐,月饼在学生手中传递,鼓点与词组相应成歌。仅击鼓传月饼不过瘾,得到月饼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设计“击鼓得月饼”的游戏,让学生先选择自己心仪的句式,运用隐藏在月饼盒中的句式与台下的同学进行句式问答练习,答对者就能得到月饼。当时学生兴趣之高,如今依旧记忆犹新!
3.巧设任务拓延展
课堂中,教师出示一些课外的英语词组,供学生自由选择、搭配、运用、交流其他传统节日,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最后的升华环节,教师在《但愿人长久》的背景音乐中总结“Mid-Autumn Festival is all about gettingtogether, happiness and sharingas same as Spring Festival”,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获得的月饼,使学生感受到中秋节团圆的幸福与快乐。
另外,现行的PEP版小学英语教材在内容上注意选择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进行介绍,重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学会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PEP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的内容涉及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景点,教师教学时播放一些介绍北京历史名胜的小短片,增进学生对首都北京的了解。在组织学生进行“Be a tour guide”的交际活动时,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一年级的外教老师刚来到我们这座城市,一切都很陌生,想请班级里的同学当小导游,带领外教老师游览美丽的‘珠城——蚌埠。”学生非常骄傲自豪的当起导游,带领外教老师游览珠城,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美食,在介绍家乡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巧借传统文化,比较中西差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西方文化的介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西方文化。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力,又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能够辩证看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教学PEP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Dinners ready》这一单元时,教师将内容进行整合,从食物、餐具和用餐礼仪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
1.食物的差异
关于食物的单词,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菜单进行分类,如主食类、饮料类、甜点类等,然后教学新的食物的名称。接着,教师以“哪些食物是中国特有的?你会用什么工具来吃这些食物呢?”这两个问题,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2.餐具的差异
本环节,教师先提出问题:“Do you use a knife / chopsticks /afork/ a spoon? 叉子、勺子、筷子、手,哪个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呢?”“当然是筷子。”这样提问,自然地进行“Would you like... Yes, please./No, thanks.”这一新知识点的教学。
3.用餐礼仪的不同
此为本单元的拓展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中餐和西餐在进餐时分别需要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和观看一些用餐礼仪的视频,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西方用餐礼仪的区别。
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内容,值得教师花时间、花工夫细细地挖掘和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内涵,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巧借传统文化,举办特色活动
“校园英语节”是学校一年一度的特色活动,每一年有不同的主题。通过“校园英语节”,可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体会到学英语、用英语的快乐。如今年“校园英语节”以“Love China, love our culture(爱中国,爱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同时,这样可让学生在理解与欣赏英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欣赏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体现了“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是通过跨文化教学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着力点。
“校园英语节”时间为一周,以学生的群口相声“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文表达”和教师的声情并茂配乐诗《水调歌头》(英文版)朗诵拉开了英语节的帷幕。整个英语节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主题,用英文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介绍,不同年级介绍不同的节日。如下:
三年级:春节 Spring Festival
四年级: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五年级: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六年级:中秋节 Mid-Autumn Day
学生以四~六人为一组进行表演,对话、chant、唱歌、朗读等形式不限。通过班级的海选,每班推荐三~四个小组参加学校的比赛。在校级比赛中,学生制作精美的ppt、穿上中国传统服装,用纯正的英语声情并茂地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通过英语节,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总之,文化是一种载体,语言同样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英语学习除了要学习、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外,作为中国的英语教师,更要把英语教学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具与手段,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英语学科魅力的同时,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