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与使用

2021-04-16 04:11汤明清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学生发展教学评价

摘   要:“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及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该教学评价指标关注课堂教学的客观结构与学生发展性学习的内在规律,能客观地反映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和效果,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教学质量;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6-0034-04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对“怎样的课堂教学是好的教学”的评判,是全面、准确和有效评价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评价既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的背景下产生的。此评价标准强调“以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依据学情和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强调知识的体验过程;在教学效果上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方法的掌握、思维的进阶、素养的发展,同时也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一、“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评价的建立依据

(一)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而确立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我国自2016年公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后,教育目标也随之由三维目标发展到核心素养目标。三维目标关注的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培养学生,至于培养到什么程度则没有具体要求,而核心素养则给出了清晰而明确的标准,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阵地也随之发生变革,同理,课堂教学评价也应随之而改进。总体而言,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获取,而要关注人的发展;不仅要关注教师的素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养成等。

(二)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理念的确立

课堂教学评价不是为了鉴别、筛选,也不是为了约束、规范、统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是要尊重教师个性化、差异性的教学行为,关注教师生成性、动态性、灵活性的教学过程。其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学”来评判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判课堂教学的效果。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行为被学生接受、认可和配合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会得以实现。

二、“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就是要能客观地反映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和效果。

(一)关注课堂教学的客观结构

1.以学评教,教学互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和教是辩证统一的,课堂教学中“学”是“教”的果,“教”是“学”的因。因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以学为依据,由学评教,由学窥教之功,由教看学之变。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时要改变传统“以教为中心”的课堂评价指标的描述方式,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因为这些指标都是观察教师的“教”的。而“以学为中心”的观点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一定能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教得好,不等于学生学得优、学得深。此外,从学的角度来评价“教”的行为,既符合教学的本义,也符合“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从学习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多维性、挑战性和适切性,学习内容的有效性、针对性,学习情境的有效性,学习环境的安全性,学习行为的能动性、多样性、选择性及学习效果的达成度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从而确保“以学为中心”的以学评教理念的落实。

2.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评价线索。现代教学论认为,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由“设计学习目标”到“落实学习目标”再到“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判”,都是以学习目标为核心来逐步推进的。因此,在构建教学评价指标时,就不能简单地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罗列、分立,而是要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确定标准。即首先要评价学习目标的设立是否科学、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挑战性;其次看学习过程是否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最后看学习的效果是否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学习目标,是否取得了意外的学习收获。

(二)关注学生发展性学习的内在规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意义的教学是顺应学生发展规律的,可以将问题(或任务)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让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或在教师的帮助下,或通过与伙伴开展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解决问题(任务)。这样的学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追求的教学,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时,要将上述学习的内在规律转化为可观测的具体学习活动的外部特征表现(要求)。

1.突出学习目标(任务)要具有新颖度和适当的挑战性。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通过一定的努力发展成新的学习能力,形成新的学习策略,以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因而,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习目标的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学习任务要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因此,在设计教学评价指标时,教师需要设置“学习目标具有挑战性”的评价指标,其内涵是检验学生能否利用已有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形成新的学习策略和发展新的思路。而在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學中,可以设置“问题具有挑战性”的评价指标,其内涵为“问题是否具有新颖性,学生能否凭借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学习过程能否发展学生能力,能否形成新的问题解决策略?思维是否得到了进阶?”总之,具有新颖性、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的设置不仅可以区分学生学习是否真实有效发生,还可以有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提高学习力、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2.贯彻多种形式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统一的要求。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与教师的指导是统一的。因为把学习目标制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实际上就是一种有帮助的学习。同时,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其内在地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此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统一的要求还体现在:教师的行为要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形式加以描述,同时以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开展多种学习方式作为评价标准。如,把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的过程分解为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学习环境的安全性、学习行为的能动性、学习行为的多样性、学习行为的选择性及学习效果的达成度等学习要素,并将这些评价标准确定为“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开展和顺利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三、“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由定量和定性两个部分组成,定量部分由3个评价维度,11个评价要点构成。三个评价维度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分别从学习目标自身的情况、学习目标的实施情况(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学习效果)开展评价(见下表)。在“学习目标”的评价要点中,“学习目标的适切性”也就是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要匹配。学习目标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基础和认知规律,要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要让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学习,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多维性”是指学习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学科思想的领悟、学习兴趣的提高、思维的进阶、学习力的提升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在“学习过程”评价要点中,“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指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是否与学习目标具有一致性,是否有利于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学习环境的安全性”是指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否有助于学习,从而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学习行为的能动性”是指课堂学习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有质疑;知识有内化理解和主动建构。“学习行为的多样性”是指针对多种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行为;全面设计与多种学习内容相对应的学习行为;有针对多种学习行为完成的时间和其他条件保障。“学习行为的选择性”是指分层设计学习内容、进度和作业;不同层次学生可选择不同的学习行为。

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

(一)等级评定与解释

在评价时,评价者首先要对每个评价要点给出一个定性的评价,即优、良、一般、差,然后在观察、检测等基于证据的基础上对给出的等级加以说明解释。比如,评价者对某节课“学习目标适切性和挑战性”给出了“良”的评价等级,那就需要具体分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同时需要思考对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激发作用是否考虑得不够充分。再如,评价者对“学习环境安全性”给出“优”的评级后,就应该根据课堂上观察到的情况,分析教师是如何通过环境布置、肢体语言、口头语言、语气语调等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顺利进行学习的。又如,评价者对“结果性目标的达成度”给出“差”的评级时,就需要以课堂观察和测试结果为依据,诊断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如何改进。等级判定解释,不仅有利于等级评定实施的客观和理性,也有利于实现以结果推动教学改进的功能。

(二)分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在对各分项进行定量评价后,还需要对整节课进行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要围绕学生素養培养的目标,将各个分项的评价要点综合并进行联系,对教师在指导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否围绕学习目标,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适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否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是否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进行分析。综合性评价就是看学习目标实现了多少,还有哪些方面没有实现,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学习目标的实现,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等。此外,综合评价还要对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提供的教学策略和采用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开展因果解释。

参考文献:

[1]汤明清.中职“适学课堂”:内涵特征、价值透视与生成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

[2]汤明清.中职“适学课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

[3]罗祖兵,郭超华.新中国成立70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2020,(1).

[4]陈佑清,陶   涛.“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1).

[5]刘   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3).

[6]李如密.深度差异化: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趋势[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9).

[7]王   迪.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深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8]王   迪,杨碧君.“以学为中心”:构建区域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J].中小学管理,2019,(7).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学生发展教学评价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