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生活德育”育人模式研究

2021-04-16 04:11韩海兵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

韩海兵

摘   要:“生活德育”以“知道”为开始,以“做到”为结果,以“知行合一”为终极育人目标,努力构建新型的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生活德育”既综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邵广侠的“生活德育”理论、朱永新的新教育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又在实际操作中以“1+X课程”“无缝对接+三位一体”“三大课堂+关键事件”为教育方式,将抽象的德育具体化、生活化,从而打通传统德育和生活实践之间的通道,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连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关键词:生活德育;活动育人;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6-0004-03

随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出台,我们尝试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引入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并根据学情做了适当的调整,提出“生活德育”的观点。即以“知道”为开始,以“做到”为结果,以“知行合一”为终极育人目标,一方面努力构建新型的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另一方面高位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校本化表达。

一、“生活德育”的理论框架

“生活教育”理论: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引入到德育教学实践中,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和活动入手,寻找与探索“生活德育”在初中学段德育工作中的实施策略,实现生活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生活德育”论:邵广侠先生探索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揭示了生活德育的内涵与特征,并在探讨生活德育目标指向的同时,论证生活德育的过程要求,分析生活德育的主要原则与方法,建构生活德育的主要范式。

新教育“理想的德育”理论:朱永新先生指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儿童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都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例如,他们迷恋创造性的科技制作活动,在文体活动中也表现出创作的热情。

二、“生活德育”的操作方式

(一)“1+X课程”:生活德育的主要渠道

“1+X课程”不仅是兼顾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主要载体,而且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地的主要渠道。“1+X课程”契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课程育人、活动育人。

首先,“1”是学科价值,既扎扎实实落实德育课程,保证课时,上好《道德与法制》《思想政治》课,又充分挖掘各门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精神的引领。

其次,“X”体现活动创生,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实现活动育人。学校需围绕德育目标,挖掘鲜活的生活素材,整合多样的生活德育资源,以社会实践体验教育、传统主题教育、时代主题教育为三条主线,开展丰富多彩而又贴近生活的活动,从而提升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一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生活德育”常规教育活动,如日诵读、日操练,周班会、周升旗仪式,月纪律会、月表彰会、月家长学校等活动,营造充满磁力的“具身德育场”。二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如劳动、阅读、摄影、志愿者活动、传统节日、主题纪念活动等,在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具体可感的“生活真现场”。三是开展自主教育活动,如设置班级小主人、学生会、卫生部、广播站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的自主发展。

(二)“无缝对接+三位一体”:生活德育的重要保障

生活德育以“无缝对接+三位一体”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地的重要保障,从而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契合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宗旨。

首先,无缝对接。学校在培树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使命驱动的整合管理,让教师、宿管、门卫、餐厅服务人员都成为教育工作者,并做到24小时无缝隙对接,实现全程育人。一是实现教师先是教育者,后是学科教师的转变;二是实现职工先是教育者,后是具体职务负责人的转变。

其次,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实现协同育人,就要积极争取多方来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基于此,我们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自我教育为补充,做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即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设立家长学校,通过学校校报、微信公众号平台等途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学生自我教育,即重视德育常规,抓养成,促规范,通过班级小主人、学生会、卫生部、广播站对班级和个人进行综合考评,大力表彰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

(三)“三大课堂+关键事件”:生活德育的特色创新

“三大课堂+关键事件”既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也是德育工作特色创新的有效尝试,因此,我們需力求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细、落小、落实。

首先,“三大课堂”实现于无声处育人的作用。具体为:书香课堂,即开发和实施阅读课,探索课型,指导阅读。通过好书推荐、阅读指导、读后感写作、阅读成果展示等各种类型的课程来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素养品质。健康课堂,即开设心理健康课,制定课程纲要,编制校本教材,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自然课堂,即既要打造好绿美、靓丽的自然环境,又要用好文化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景观小品、标语横幅等,从而时时激励师生正心、正念、正行。

其次,“关键事件”及时评价学生品德成长情况,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关键事件一:“讲身边好故事”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好故事”的主角不只局限于高大上的英雄人物,还可以是身边普通平凡的同学;“好故事”的事迹不一定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还可以是微小简单的善行善举。因此,“讲身边好故事”的脚本基本上都是身边熟悉的故事,主角也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朋友,从而实现小故事如春风化雨渗透大美德的功能,并可以逐步将其内化为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由此可见,“讲身边好故事”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普通人的善举着眼,发现身边榜样人物的善美行为,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他们的高尚品格,进而挖掘、归纳和提炼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关键事件二:“快乐成长积分”活动。“快乐成长积分”活动可鼓励学生从品德、成绩、生活各个方面争先创优。“快乐成长积分”活动以“分”争“星”,以培养真正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人格,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比学赶帮的兴趣和热情,弘扬校园正气。 “快乐成长积分”活动,从品行、学业、乐于助人以及吃穿住行等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正确事、正确做事。

三、“生活德育”的显著成效

“生活德育”将抽象的德育具体化、生活化,以回归生活、尊重生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通传统德育和生活实践之间的通道,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连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一)“知”有样

“讲身边好故事”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传播、学习身边的好榜样,让那些虽然普通平凡,但具有勤奋刻苦、心怀梦想、关爱他人等良好品行的身边人成为最近的能量场。

(二)“行”有据

“快乐成长积分”活动,虽然教育过程润物无声,但教育效果实效性强,能引领学生对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科学的共识,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三)“知行合一”自主發展

“生活德育”,教师是推动者和服务者,学生是落实者和实施者。在实施“生活德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搞活动、讲故事、挣积分,可培养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进而培养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意识与品质。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刘济良.德育原理[M].石家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邵广侠.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15 .

[4]皮亚杰.儿童心理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1966.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
室内设计工作中的设计思维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供热工程与热源教学中“知行合一”探索与实践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论课内学“知”课外导“行”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创新教学应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