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英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现阶段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社会新的发展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成长规律,不断改进管理工作,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加强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初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初中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现阶段初中班主任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003-02
一、初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教育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对基本知识及技能加强学习和掌握,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目前初中阶段学生因自身生活经验不丰富,年龄较小,极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初中生心理不成熟,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可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心理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效率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由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不少家长给予孩子的希望也越来越大,使初中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加,同时面对巨大的压力,学生也极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导致现阶段不少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重视。
二、初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习方面。学校、家长及社会因受到教育制度及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仍然较为单一,而初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科目逐渐增多,任务不断增强,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极为敏感,表现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及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只采用单一的评价指标对学生學习能力及水平进行考核,不利于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甚至养成急躁、焦虑的性格,对学生今后正常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二)生活和人际交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初中生的生长环境较为富足,导致其成长过程中缺乏磨练,自身实践能力及独立意识不足,并且在与人交往中极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冲突,无法与他们维持和谐友好的关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造成不利影响。
(三)意志方面。由于初中生日常生活中普遍缺乏一定的磨练,导致学生耐心不足、自控能力缺乏、做事容易放弃等,在学习过程中,因自身缺乏意志力,一旦遇到困难,容易丧失信心,甚至产生消极、悲观、沮丧等情绪,逐渐养成自暴自弃的心态,对学生全面成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四)心理。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加上学生心智不成熟,无法自行解决生活及学习中的问题,与家长、同学和教师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一旦遇到矛盾冲突及挫折时,难以应对的同时也无法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节,在遇到挫折和矛盾时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并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甚至一时冲动而导致矛盾扩大,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三、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加强了关注,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无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并且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由于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通常更侧重于知识教育,对学生心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教师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分数更加关注,并将其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而对学生心理问题予以忽视,导致班级管理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核心,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落实到位。其次,学校在进行教师管理学生评价方面,未全面纳入学生心理教育部分,对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进行评估时,通常也主要集中于学生成绩和分数,对班主任的管理方向及改进目标造成了不利影响,使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忽视。另外,由于班主任对心理学健康教育缺乏研究和实践,对此类教育内容缺乏深入理解,在实际过程中极容易采用固化及刻板的教育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学生的个性、实际成长环境缺乏了解和掌握,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教育成效不理想。最后,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性别意识及自我意识开始萌动,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极易忽视,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
四、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建立。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师生之间平等地、和谐关系建立加强重视,促进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保持和延续。师生心理互动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过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信赖的关系,才能从教育中获得感染和启示,并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再者,与其他授课教师相较之下,班主任能够对学生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另外,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为了使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班主任需要适当放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与教师共同讨论班级大小事务,并通过全体决议进行决策。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决策的方式,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促进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最后在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为学生提供自我想法表达的机会和途径,并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班级气氛更加和谐、融洽,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
(二)班主任人格魅力切实提升。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需要通过自身人格魅力的展现,为学生起到示范性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自我行为进行影响和规范,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及人格的塑造。班主任的情感、认知、信念、习惯及意志等通过其人格魅力予以体现,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能够成为学生的师长,同时还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伙伴等,通过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处事态度和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美好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自身良好的心态、语言和行为对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加强引导和鼓励。
(三)班风加强建设。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班集体组织和培养作为重要工作目標,能够在学生整体精神振奋、学习态度鼓舞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使班集体所有学生的行为及意志达成统一,促进班集体内部与学生之间能够不断进步。其次需要对良好的班风加强建设,对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进行营造,其中通过班级管理环境、班主任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促进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优良班风培养能力,通过榜样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认识的积极性不断强化,管理效果和水平不断提升。
首先,班主任可以借助具体的生活场景开展班风健康教育,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开展班风建设,积极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如微信、QQ等,都可以及时传递信息,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异常行为,可以及时进行谈话,积极引导。只有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减少思想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才能够促进班风建设。
(四)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尊重。为了确保班级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班主任需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天性采取更积极和自信的态度,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动力进行有效调动,人文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和实施[2]。另外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内心想法和观点,同时在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观点和想法后,其他人给予的鼓励和肯定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相反如果学生所提出的受到反对和质疑,容易导致学生避免自身想法不被人理解或出现与他们争执的情况而选择逃避表达。因此班主任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及看法时,表现出较高认同,能够使学生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得以增强,有利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之中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应对学生适当表达自身心理想法加强引导。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初中正处于学生思想及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重视,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予以尊重,在此基础上,对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加强分析,在班级管理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得以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2):1-1.
[2]杨青凌.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求知导刊, 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