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基础而又关键的素养,依托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两方面。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足,功利化的教学观和不注重学生思维等不良现象。本文以“圆的认识”这一课为例,通过教材不同时间段变化的分析,解析其变化的原因,基于教学设计,提出加深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思维、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6-0145-02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国内早在90年代开展的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就已经有了核心素养的雏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虽未对核心素养做出明确的要求,但其中“十大核心概念”,将数感、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紧密相联。2014年,教育部带头组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要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体系及其内涵,最终的成果由北师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研究并公布。此后,林崇德、辛涛、崔允漷等一大批学者则相继对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1-4]。而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采用“numeracy”“literacy”“mathematical literacy”当中哪一个词也暂处于争论中。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看法,国内一批数学教育研究者也都提出过自己的理解。史宁中认为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来观察世界。[5]曹培英通过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架图,用图像展示了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空间体系。[6]孙成成,胡典顺通过数学“素养魔方”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内隐性、组合性以及聚合性等性质展示出来。[7]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核心素养理解不足
教师要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把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关键,而现阶段依旧存在多方面原因导致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透彻。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对于教学以外的内容难以察觉入微,即无法将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教育理念并不是依托于少许书籍的阅读就可以形成,而是长期处在教育的环境中,带着发现问题的态度,带着对教育的思考去实践和探索形成的,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亦是如此。目前,大部分乡村小学的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不足,乡村教师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教育理念长期得不到更新,因此也就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得不够彻底,并且不能良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二)功利化教学观的影响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实践中通常更加注重数学的学科工具性功能,以“分数”或升学考试为隐性指标,侧重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的计算、概念等方面的掌握,而忽略了数学学科及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创新精神培养、个性完善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师生学习数学目的在功利化的目标中被逐渐模糊不清,学生思维、想象、创造等发展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利于学生健全完整人格,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分层次的布置家庭作业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不仅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水平,更要对题目类型、难易度以及教材等有充分的把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握数学的本质一直是一个难点,教师缺乏对数学原理的认知,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不够准确,学生自然很难感知学习数学的真谛。
(三)不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往往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和精神也是在数学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在面对学生的争议时,教师往往使用自己的权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了学生顺应了老师强加的概念,缺少了自己思考时间,其思维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合理的反思时间,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反思思维的培养,事先的教案中缺少合理的反思时间。一个知识点讲下来,回应给教师的不应当是同一种声音,教师面对不同声音所设计好的处理方法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包办了课堂的一切,虽然可以很好地把握课堂内容的走向,但是也把控住学生的思维,其思维得不到发散,难以形成发散性思维。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很难得到发展。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遇到难题只会寻找外界的帮助,少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这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圆的认识教学的提高策略
(一)加深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学习意识,是加深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解的“燃料”,推动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应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除了教学相长的缘故,还在于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一旦教师不再學习新的知识观点,其狭隘的学习观对学生而言不但没有帮助,甚至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其次,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要充分考虑实际学情,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并且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节概念课中,引入部分较为容易创新,教材采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对比教材,挖掘不同版本教材的引入方式和例题内涵,再通过适当的设计使得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呈现上显得更加完善。
(二)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
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学生纷繁复杂的学情,教师若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很容易陷入唯成绩论的怪圈,只看到学生做错了,学生没掌握题型或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但不去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大部分教师往往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最终导致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课后的时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中。“统一”的作业量使得学生光有“高数量”的作业,缺乏“高质量”的作业。对于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点,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每一章结束应当进行一次小测试,通过设计有区分度的试卷,搞清学生掌握情况。此外,在提高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将数学教育游戏引入到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沉浸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关注度。
(三)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思维
培养数学思维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教学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引导、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综合教学模式,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鼓励学生多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符号意识,突出学生的再现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环境和氛围,通过问题的创设达到情境教学的效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数学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要注重数学的逻辑思维发展,通过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例题,把握好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最终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得数学课标中的十大核心素养得以实现。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学科之间虽然有壁垒,但也有共通之处。在“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中,除了数学与生活的栏目中提到了现有的生活中的圆,教师可以适当渗透一些数学史的内容。此外,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适当把其他学科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中可以添加圆在科学中的应用:“公交车的上的座位为何有一个圆形的小洞,引发学生思考其他图形设计洞可不可以呢?”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公交车上采用圆形的设计是因为圆形比其他形状的受力更加集中不易裂开,为学生普及了图形与力学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与圆的知识相关的科学应用问题上的创设,不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随后再详细向学生解释原因,公交车座位上的小洞是一是为了缓解压力,就像两个铁轨链接中间留有间隙预防热胀冷缩是一个道理,都是考虑空间变型的原因。二是防止形成密闭空间,凳子等中间不会形成真空,但是空气压力会产生变化,从而导致类似的现状,因此座椅的洞可以避免这种现状的发生。第三则是方便搬运,中间有一个洞,塑料椅子可以通过绳子串起来。还有就是方便排水,下雨天的时候雨水会落在座椅上,没有洞会干得很慢,并且会留有污渍,有洞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现状。通过这样的科学趣闻穿插在教学中,使得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有机地将历史、地理、科学等多门学科融合到数学教学里。若再通过与教育技术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参考文献:
[1]石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9-11.
[2]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28.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李霞,張荻,胡卫平.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5):99-104.
[5]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1):35-37.
[6]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74-79.
[7]孙成成,胡典顺.数学核心素养:历程、模型及发展路径[J].教育探索,2016(12):27-30.
作者简介:
王铃木(1993年-),男,江苏淮安人,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