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晓华
【摘要】孩童的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而音乐恰是一种表情达意的艺术。如何让孩童在幼儿园中培养起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感知音乐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感,同时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便是我们此篇论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氛围 趣味 形式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2-0158-02
音乐是一种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情感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情感描写恰能抒发儿童的内心感受。让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随着音乐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些都是幼儿喜欢音乐的基本表征。每个幼儿都需要音乐,每个幼儿都有接受音乐文化的愿望和要求,幼儿的音乐教育就是要满足并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和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结合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学会感知快乐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聚会或联欢,我们总会对藏民空旷辽远的歌声或新疆姑娘风情万种的舞蹈难以忘怀,因为他们处在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中。正如一个以歌传情的地区,人人皆能随性唱上一首好歌。可见,良好的音乐氛围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处于懵懂时期的幼儿更是如此。
具体的歌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专门创设符合歌曲意境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幼儿置身其中,促使幼儿带着感情去体会歌曲的隐性情感,使得幼儿带着感情演唱歌曲。以《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指导为例,幼儿本身就对母亲有着天然的依赖心理,他们可以在歌曲学习活动中代入自己对妈妈的感情,这就可以让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够直接优化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于是,我就在音乐活动开始之前,展现了多组幼儿与母亲快乐相拥、彼此依赖的照片,据此让幼儿回想起自己与母亲相处的幸福生活。这时,我就问道:“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孩子们大声回答:“爱。”于是,我就在此基础上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儿歌,让幼儿自主演唱歌曲,据此优化幼儿的声音表现能力,锻炼幼儿的演唱能力,且幼儿也有可能在音乐活动中产生感恩母亲、珍惜亲子相处机会的美好情感。
二、给孩子一种趣味横生的音乐课堂,让他们学会热爱
成人的世界与孩童的世界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别,成人的我们总习惯用意志来参与活动、操控事物,单纯的孩子虽不懂得认知,但有意注意也在逐步地形成。[1]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我们更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斑斓的课堂活动中学习。如在教授蹦跳步时选择《小鸡喔喔》的音乐,通过模仿小鸡的各种动作来练习蹦跳步,这样不仅避免歌曲本身的单调乏味,更激发了他们的热爱意识。另外,在教学中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呈现于幼儿面前,引导他们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除此,教师还可以利用美的直观事物以激发其兴趣,幼儿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美丽的挂图能令幼儿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忘情的学习,又如在教《老虎拜师》这首歌时,由于这首歌带有京剧韵味,我在给幼儿介绍京剧时,可以播放京剧录像,通过有观感受,使幼儿对京剧有了感性认识,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从而怡心怡情,情不自禁地萌发和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视野来激发幼儿兴趣。正如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的那样:“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精心选材,从课外选一些幼儿喜欢的,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给幼儿一个趣味横生的课堂,不仅能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还能激发幼儿对于音乐懵懂的热爱。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艺术之间都是共通的,音乐虽然是一种听觉艺术,但是只要幼儿沉浸其中,那么便会随着歌曲的旋律与歌词信息在脑海中畅想很多画面。因此,为了增加音乐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将画画活动与音乐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根据歌曲展开联想,鼓励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三、给孩子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懂得思考与创造
一位音樂教师的职责,不单单在于让幼儿学会唱,更在于让他们领悟音乐的魅力,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以往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填鸭式教学的意识尤其强,完成成品的愿望迫切,总是较多地运用消极的方法,让幼儿为了教师的教而学,很少甚至缺乏运用幼儿的思维。[2]久而久之,会淡化幼儿的音乐兴趣,甚至引起幼儿的反感,压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考虑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过渡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今天的天气真迷人”“我们在游乐场好开心”“有意义的一天”等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也是建立在经验思维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操作摆弄乐器。经过亲身的感性活动,去真正理解知识。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才能使幼儿激发起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这些技能技巧的培养是在幼儿实现独创概念之后出现的,幼儿渴望充分地表达自己能表达的东西,他们自然地,个别地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探索、创造。现在的音乐活动中,幼儿人人会运用音块琴敲自己会唱的歌曲,我尽量不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幼儿运用音块敲奏“我们的歌”“铃儿响叮当”等游戏活动。
幼儿的创造力是非常强大的,他们并不愿意循规蹈矩,无法在一成不变的音乐活动中始终保持音乐学习兴趣。而且,幼儿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直观经验,如果幼儿缺乏相应的成长经历,那么不管教师如何苦口婆心,都很难让幼儿理解歌曲的意境。因此,在歌曲中,教师不必一五一十地讲解音乐理论,以免挫伤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而是要尽量满足幼儿的自主创作欲望,突出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尊重幼儿的音乐感悟,让幼儿自主进行音乐表演,由此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为此,教师还可以提供幼儿互动机会,让幼儿彼此合作、共同进行音乐表演。
因此,给幼儿一个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感知与热爱音乐的同时,学会思考与创造,给我们的音乐生活带来更多的愉悦与惊喜。
四、给幼儿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他们留住对音乐永久的兴趣
音乐的教学,不仅要让幼儿靠听觉去感知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和表达的内容,而且也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亲自参与,在音乐实践中直接感知、体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需要,它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因此,在设计音乐活动时,做到既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将趣味性、情节性贯穿于活动之中。如:为了让幼儿掌握XX XX| X O |的简短节奏,我们可以先给幼儿讲一个庆祝新年的故事,然后通过拍手、读儿歌、跳火车舞去旅行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又如,开展音乐韵律活动《猫捉老鼠》时,我们可以布置了“猫”和“鼠”的家,又为幼儿提供了“猫”和“鼠”的頭饰,激发幼儿以“猫”和“鼠”的身份参与活动,幼儿在音乐韵律活动中始终保持较好的兴趣,非常投入。上面的音乐游戏活动我们得出,对于一些需老师重点指导的歌曲,韵律活动,则以小组活动为主,在活动中,老师及时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指导和帮助。
这些形式,不但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五、给幼儿一些恰当的鼓励,让他们拥有成功的自信
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善良的引领者,正如卡尔奥尔夫认为的那样:“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 因此,在组织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时,应重视幼儿从事音乐活动的情感因素,重点讲评幼儿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愉悦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如幼儿在进行多声部儿歌轮念、轮唱、轮奏的系列游戏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真正从中感受到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我错了小组就输了,一个小组错了,全班六组也就失败了,我尽力用评价鼓励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当游戏未取得成功时,我就通过提问或提出建议,并让幼儿进行思考、实践,鼓励幼儿最后通过努力合作而取得成功。
总之,要阐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与热爱,就要在幼儿学习音乐的前提下,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乐趣,培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发挥思维优势,不断给予丰富的教学形式与中肯的评价,让他们拥有成功的自信,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入纯美的音乐境界中,让他们感受美、领悟美,陶冶他们的情操,愉悦他们的音乐天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努力地思考,促进每一位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于丽丽,刘梦,赵晶.幼儿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与音乐旋律的有效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