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字计算方法,还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但是,不少小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有很多他们不太理解,同时有概念性和抽象性比较强的知识。这时,就要回归到知识的本质,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出发,以生活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教学效果。以下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小学数学生活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其有效策略三个主要角度加以讨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3-0107-02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知识都与日常的需要有直接关系,为生活而服务。比如简单的数字计算,学生独自外出购物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应用,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从侧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是能够接触到数学知识并加以学习和巩固的。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既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践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落实知行合一,又能通过对生活化资源的有效应有得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和数学知识应用天地,值得认真研究探索。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小学生会觉得数学知识学习起来过于困难。这与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好的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等能力有关。但如果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并不会惧怕困难,而是会带着强烈的意愿去克服困难,实现自身成长。所以,除了学生自身能力有待成长这一内因之外,教师在教学上的失误又构成了外因。比如一些教师缺少对最新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贯彻,教学中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只能保证教学进度,很难顾及学生究竟获得了何种学习成果。
在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缺少生活元素。除了教材上有限的生活化内容之外,这部分教师很少会引入更多的生活资源,也缺少对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技能的鼓励。这就造成学生不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似乎除了应付老师、家长和考试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用处。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更会让学生在面对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内心充满挫败感,然后更加不愿意学习数学,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必须通过生活化教学,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数学知识技能变得有用起来。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知识是在实践中发现的,然后通过实践的验证被固定和记录下来,又用于新的实践,产生新的效果,帮助人类探索新的领域,进而发现新的知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人类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就是生活以及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出现的各种生产活动。所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回归到知识的本质,以符合人类认知成长规律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上文所说的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
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更加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能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再是为了让老师或家长高兴,也不是只为了获得更好的数学考试成绩,而是要去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让自己有越来越强的独立自主能力。而追求独立自主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人类成长中的一种本能,这从人在成年之前会经历好几个叛逆期即可以看出。学生会因此而受到鼓舞,遇到同类问题时仍然会去独立解决,又渴望挑战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实现持续性的自主成长。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創设有趣的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教学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和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但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师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虽然小学生的闲暇时间比较多,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获得很多快乐的感受,但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让他们感觉到生活的乐趣的,还有些成年人才能感受到的快乐,不是此时的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角度去创设能够切实吸引小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情境,这样学生才愿意在情境中完成“行”与“知”。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不仅理解小数在数学上的意义,还能认识到其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教师给数学课代表安排了一项任务,需要他去附近的商店用班费为大家购买作业本,每人一个。而作业本的单价不是整数“元”,每一本是“一元二角”。此时为了方便计算,避免出现作业本数量不对或者班费损失的情况,就可以用小数表示为每本“1.2元”。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去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是不是在购物等场景见过小数,学生就能实现较好的理解。
2.运用丰富的生活化资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往往以学生对数学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体现出来。丰富而有趣的教学资源往往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过少而枯燥的教学资源则会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抵触。在生活化教学中,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教师去有效运用丰富的生活化资源。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好生活化资源的选择与整合,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之呈现在学生面前。必要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由学生自己来丰富课堂学习资源,进一步提高这些资源对学生的吸引力。
例如,在小学高段学生学习有关位置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之后先进行预习,然后想一想以前曾经产生过哪些有关位置判断的疑问。比如附近的某座公园与自己家之间存在怎样的位置距离关系呢?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路线到达那里呢?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将自己通过预习尚未解决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由教师带领大家共同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并解决这些疑问。为此,教师还要提前准备好地图,如果硬件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电子地图,更加直观便捷,而且也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生活化工具,学习效果的实用性更强。
3.展开积极的生活化实践
学生得到知识技能的提升之后,就要去进行相应的实践。一方面验证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又能在这些知识技能的帮助下去展开以前没有进行过的实践,以类似“滚雪球”的方式不断获得成长进步。在这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还要在必要的时候组织学生去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生活化实践。有时,可以将课堂时间抽出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进行实践。总之,所有的实践机会都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知识去充分地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完成知识巩固,提升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校园,观察各种事物的外观,然后展开测量和计算。比如校园的某个角落有个多边形花池,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行组队,先对这个花池进行测量,然后绘制到本子上,再嘗试去解决其面积问题。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组合,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现实中的多边形面积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具体选择不做干涉,但在学生遇到比较明显的困难,或者出现了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时,则要及时介入进行,以保证学生的实践成果,避免伤害到学生的实践热情。
4.开展深入的生活化探索
生活化探索与实践并不完全相同。实践是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应用的对象与知识紧密相关。虽然也有一定的探索成分,但更多是对知识技能的巩固,通过已学知识去解决那些就在身边,平时已经比较熟悉的问题。而探索则是要通过知识去自行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以前所没有注意过的。相比之下,探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这样他们才能跳出以往的知识经验框架,去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新的生活化问题。学生今后真正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一定会为自己已经取得的学习成就感到兴奋。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展示圆柱与圆锥的三维结构,然后向学生提供圆柱与圆锥形状的道具,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两种形状的表面积和体积应该如何计算。这就是一种探索活动,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他们需要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来展开新的探索,形成新的认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取得探索成果的时候能够马上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教师可以用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为例,经过简化之后制作成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交给学生去进行探索。
总之,小学数学学科是学生今后取得长远发展,学好各个自然科学学科的重要基础,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紧密。教师应该从生活化的理念出发,让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能够回归生活,让数学知识技能为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服务。希望大家都能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建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去创造更加优秀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石桂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家长,2019,322(36):111.
[2]章建波.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及措施[J].新智慧,2019(36):89.
[3]刘平香.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84(24):94.
[4]林凌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