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条件下《航海概论》课程的教学和思考

2021-04-13 10:37李玉伟宋利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课程思政

李玉伟 宋利明

【摘要】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以“海洋情”为主线进行了《航海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将课程思政的案例和元素有机地融合在课程教学实践当中,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方法,以期能够在三全育人的全方位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海洋情怀和海洋意识。

【关键词】航海概论  课程思政  教学思考

【Abstract】In the current college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as become a new requir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navigation with the main line of “ocean feelings” was explored, the cases and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rganically,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were also probed. In the all-round process of “three all” education, the students ocean feelings and ocean consciousness  should be cultivated.

【Keywords】introduction to navig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 thinking of teaching

【基金項目】 新时代背景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A1-2018-15-0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143-02

一、前言

为了能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为指导,全力协同构建其他学科和马克思主主义学科协作一致,把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深入地融合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学校层面、各种课程和各种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校内校外教育结合的全过程育人,从而能够构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能够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素有机地贯穿,能够深入挖掘出专业课程所包含的各种思政要素以及各种思政案例,并进一步地能够将这些思政要素和案例充分、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而能够体现出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完成课程思政。本文以我校公共选修课《航海概论》为例,摸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能够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完成在课程思政条件下的课程教学。

二、课程概况

《航海概论》课程是一门我校非涉海专业的全校公共选修课,也是我校海洋渔业科学与专业《航海学》课程群衍生出来的讲述基本航海知识的课程。自从2016年开设本科课程以来,已经有7个学期,选课学生大约有300名之多。

针对《航海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正在持续进行,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锤炼、课程的辅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基于目标达成度和试卷定量分析的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程综合的和深度的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使得本门课程不断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完成自我革新,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活力,能够吸引我校非涉海类专业的学生选修本门课程。

三、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针对我校《航海概论》的课程特点,结合我校历史,制定了以“海洋情”为主线的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课程目标: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航海学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地理坐标、船舶航行的航向和航速、船舶航行的距离、船舶的航速与航程;②通过海图识别的学习,具备查看海图和准确使用海图的能力;③通过助航标志的学习,具备使用助航标志和协助航行的能力;④通过对航线和航行方法的学习,具备不同情况下,准确地使用正确的航行方法的能力。

课程思政的目标:①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海洋意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认识到新时代下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最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程思政的契合点,以及课程思政元素或者课程思政融合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方法和方式。

四、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

考虑到我校《航海概论》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覆盖面比较宽,涉及到的航海知识比较多和授课对象为非涉海专业学生等特点,这就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选择素材和思政案例。根据每章内容和涉及到的知识点的差异,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方面,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若干张图片、若干个故事情节、典型的人物故事、典型的航海案例或者热点新闻等作为思政案例或者思政元素的切入点。通过这些切入点,将课程思政和课程内容有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能够激发教学内容的活力,激发课程思政的融合性,将二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

具体到本课程《航海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融合如下所示:

第一章航海基础知识。在讲述航海基础知识的时候,引入了郑和下西洋案例。从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郑和带领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航行途中顺便拜访了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古代最大规模、船只和海员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海上航行,足足比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早了近百年。其重大意义体现在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和海上贸易的序幕,寻求建立和谐共处的國际社会秩序;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第二章向位换算。在讲述方向的确定与划分、航向、方位和舷角的时候,引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磁石的指北效应,从而将其应用到了航海领域,开启了世界航海的序幕,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古代发达的航海技术,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要勤于思考和判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海洋意识。

第三章海图。在讲述海图的时候,通过对海图的讲解,了解到目前大多数使用英版海图,中版海图仅在中国沿海使用,教育学生我们近代受到的屈辱,海洋强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也同时教育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通过对海图识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到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才能准确地把握海图的可靠性,才能保障海上安全航行。

第四章助航标志。在讲述灯塔的时候,采取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了《中国灯塔》纪录片,讲述了中国灯塔的建设和发展历史。对于近代灯塔而言,从开始建设就采用了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等;但是却被西方殖民者所控制,带有较强的殖民色彩。而现代灯塔则是我国独立自己建造的,拥有完全的权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修建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灯塔,尤其是在南沙建设的现代化灯塔,体现了我国的主权。这说明,只有当国家强大的时候,才能够拥有主权和技术,才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

第五章航线和航行方法。在讲述海上航线和航行方法的时候,通过观看中影集团出品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电影,了解海上航线和航行方法,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弱国无海防,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和意志力,认识到新时代下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

五、总结和思考

《航海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体现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为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一次尝试。以《航海概论》课程为基础,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思政内涵和思政要素,按照“海洋情”为主线,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各种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培养了学生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情怀,激发了学生为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精神。

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主要在于无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和价值观的动态变化,也很难对比没有添加课程思政内容和添加课程思政内容之后的教学效果的评估。对于课程思政质量的评价可以采取思政内容、思政教学方法和思政的价值指标等,设计表格,让学生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将能够促进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比如思政案例和教学内容的结合、思政授课方法和思政意义等方面,从而能够不断地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今后,将加强与其他涉海类高校的相互联系,吸取《航海技术》或者《航海概论》等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或者思政案例,来提高本门课程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思政的教法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共同推进《航海概论》课程思政和课程内容的无缝融合,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王雪峰.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4):54-56.

[3]刘红明.彰显航海文化特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49-53.

[4]江定涛.海洋文化在航海类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思政教育价值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4(1):15-17+20.

[5]郑尚龙,杨神化,曹宝根.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探索——以“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为例[J]. 航海教育研究. 2020,37(1):69-74.

[6]郑尚龙,杨神化,曹宝根.航海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育的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1(3):78-83.

[7]郑丽娜,潘奕雯,李晨希,姜慧.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设计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5):55-56.

[8]李文娟.“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航海类高校“原理”课的创新建设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2):88-93.

作者简介:

李玉伟(1984年-),男,山东省梁山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渔具理论和渔具水动力学研究。

宋利明(1968年-),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渔具理论和渔具水动力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