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2021-04-13 10:37洪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复习中考有效性

【摘要】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如何有效进行,是老师们面临的一个难题。结合历史总复习的教学实践,从制定计划、研究中考试题、钻研课标要求、分析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思路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做法,旨在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 中考 复习 有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受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中考历史复习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ZXKTC-1905)资助。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100-03

笔者所在的福建省自2017年起将初中历史学科纳入全省中考统一命题学科,考试内容包含七年级至九年级六册课本中与课标相关的知识,采用闭卷形式,并且试题注重初高中知识与能力的衔接,侧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九年级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在复习时间短、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完成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应对中考。历史中考总复习如何才能有效进行,如何让学生既掌握了必备知识,又提升了学科素养,是老师们在复习时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复习教学实践,总结了提高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与同行们商榷。

一、制定详细的总复习计划

历史课本身课时不多,中考总复习的时间非常有限,中间还穿插着一些模拟考试。与新课教学相比,复习课的备课量不仅不会少,反而更大,所以总复习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没有计划,要复习好、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大可能的,至少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总复习计划,要细化到每周每班每节课的复习内容及进度安排,复习时要按照计划进行,注意把握复习进度,根据情况不断微调复习计划。总复习计划有利于教师在复习的准备阶段知道复习资料要准备多少,可以每个模块有多少复习时间一目了然。将有限的时间合理运用,也可以解决总复习中知识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提升复习的效果。

二、研究中考试卷命题的方向

中考总复习的目标就是应对中考,并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总复习教学的指导原则是考、教、学,即中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因此要研究中考命题的方向,包括研究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依据、考核能力目标要求、试题难度、试题特点、各模块知识内容的比例、题型结构、设问中的规范用词等。

近几年福建中考历史试卷命题指导思想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进行命题,突出主干知识,突出育人导向,体现史学素养,命题的指导思想为总复习指明了方向。在试题特点上,福建中考历史试题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爱国主义精神、依法治国理念和创新精神,体现育人为本理念,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加强“五育”中有关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内容的考查,促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考查与时政热点关联具有时代性及福建地方史相關的知识点。如2020年福建中考历史试卷,第3题通过图片展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小篆,让考生感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第4题以运动体操“五禽戏”为素材,引导考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识体育锻炼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意义;第5题从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理念切入,反映洛阳城的建筑设计既体现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又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之美;第19题以对联的形式赞颂袁隆平的成就,引导考生重视创新的价值,理解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第28题以二战后英国工党在竞选中提出的政策及施政措施为情境材料,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对历史事物进行合理解释的学科素养。非选择题部分的命制,规范使用考查不同层次能力要求的行为动词,如指出、说明、简述、比较、概括、分析等。教师要明确行为动词的指代作用,“指出”是将事物特征、属性、原因、影响指点出来;“概括”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合理的、系统的整理、归纳、提炼,形成一种抽象的认识;“简述”是简要描述或叙述历史事物;“说明”是将历史事物解释清楚、解说明白。“比较”是就两种或多种历史事物进行对比,得出异同;“论述”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命题中规范的用词,对教学和总复习具有导向作用,用词不一样,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也不一样。

研究中考试卷命题的方向,有利于教学做好总复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内容,把握好复习中的难易程度。

三、把握好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学习要求

总复习中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及教材,把握好知识与能力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学习要求。课标中使用行为动词“了解”“知道”“列举”“简述”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多出现在选择题或容易试题中;使用行为动词“概述”“说明”“认识”“理解”“感受”“体会”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多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使用行为动词“分析”“探讨”“简析”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多用于考查难度较大的试题中,并且多用于主观性试题。对三个层次的学习要求要准确解读,不能没有区别地要求学生掌握。如“知道”是了解程度比较浅,知道这个历史事件就可以;“了解”要知道多一些东西,包括历史事件出现的起因、经过、结果、意义,主要的历史人物等;“理解”是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说明史实之间的联系,能够在众多种类型的历史材料中获取并处理有效信息,能够初步运用综合、概括、比较等方法解释历史问题;“运用”运用历史证据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了三个层次的学习要求后,还可以结合课本对全册书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对易混淆知识点、易错字作重点标记,对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适当进行补充,这样有利于落实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可以解决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知识点混淆、重要名词写错别字等的问题。总复习是必备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和系统建构的过程,不可能全指望总复习阶段完成任务。平时教学中备好、上好的每一堂课,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也至关重要。

四、分析学生考试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每次中考或模拟考试中学生失分率较高试题的分析,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①基础知识不扎实,混淆知识点,重要名词写错别字;②知识点结论不能准确理解及迁移运用;③从情境材料或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偏弱;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不足;⑤要求进行分析、概括、说明、论述的能力较弱;⑥书面表述不准确、不完整等。每一届学生在考试答题中存在的问题都基本相似,而且会多次重复出现。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可以避免学生的失分率,总复习的成效就会显现出来,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如近几年福建中考历史试卷中,初高中衔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试题命制方面更多的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别在唯物史观下,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历史解释的素养考查。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学生的得分率都偏低。现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引入学科核心素养,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学习和领会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容:①唯物史观;②时空观念;③史料实证;④历史解释;⑤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只有领会这些内容,才能在教学及复习中更好地运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五、主题式的复习教学设计思路

总复习怎么做才有效果,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怎么设计,是教师普遍困惑的问题。总复习中要突出基础知识、学科素养,但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点的重复,而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如果再将教材内容从头到尾按时间、地点、原因、人物、过程、影响等要素重新梳理一遍,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力,教师学生都辛苦,复习效果却不是很好。实践中发现主题式的复习教学设计,在总复习中效果很好。

主题式的复习教学设计,主要在總复习的第一阶段中实施,即以主题或专题形式进行总复习,将主题下的史实、基础知识点归类在一起,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初步建立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主题要涵盖所有的基础知识点,这样以主题的形式梳理基础知识点,同时又能初步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使学生经过第一阶段复习后会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例如第一阶段复习中,中国古代史可以用如下的主题将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①中国古代的政治(包括中国历史朝代演变、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古代著名的改革);②中国古代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③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④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⑤中国古代的文化。这些主题基本可以将中国古代史中的所有要考查的知识点包含进来。

六、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专项指导

在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理解的基础上,总复习课要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讲为辅。教师在复习课中要少讲、精讲,讲解要突出重点、高频考点、理解运用学习要求层次点、易错易混知识点;要讲学习方法,如学习历史事件,教会学生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要讲知识点可以怎么命题。通过各种练习,专项解题指导,提高学生各项学科能力,包括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分析、比较、表述、史论结合的能力。对学生书面表述不准确不完整的问题,可指导学生表述时要写完整的一句话,有主语(人物、事件)、谓语、宾语(经过、结果、影响、评价)。对于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较弱的问题,指导学生要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找准材料核心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对于史论结合的能力较弱的问题,指导学生首先要分清什么历史事实,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历史结论,然后再做到史论结合。“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叙述”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客观的历史叙述可以看作是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性、总结性认识。第二阶段复习中则通过一些专题练习、模拟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解题能力,训练学生对答题时间的合理分配。

七、精心编制复习中的阶段练习

复习的每个阶段,教师要结合知识与能力三个层次的学习要求,每次考试得分率数据及中考试题的趋势,精选和编制典型试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审题、解题能力,切忌题海战术,徒劳无功。每编制一份练习卷时,可以设计试题双向细目表,对每一题考查的知识点作标记,这样训练了哪些知识点,教师心中有数。不要有的考点训练了好多遍,有的考点一次都没有训练到。练习题的选择和编制要符合三个层次的学习要求,能力要求低的考点,不要人为提高难度,这样习题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八、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的进步

后进生和中等生的进步与否关系到学生整体的平均分、及格率,对这些学生可列出重点名单,多关注、多指导。后进生和中等生的学习要求不能和优生一样,对后进生可适当降低学习的要求,为他们制定最低目标,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中等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要时时进行跟踪,进行作业面批,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缺漏,对症指导,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总之,中考总复习一项强度高、综合性的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有积极备考的态度,复习前要做较多的准备工作,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总复习教学是一个值得教师们不断去实践、总结、探究的问题。总复习中采用怎样的做法主要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帮助,当然总复习的过程有时会枯燥,复习教学时还要适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制定:2018年版《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历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7页。

[2]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2018年福建省中考各学科试卷特点解读》,2018年06月25日。

[3]2018、2019、2020年福建省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4]齐世荣主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3页。

作者简介:

洪峰(1975年7月-),男,高级教师,历史学教育专业学士,从事一线初中历史教学18年,现为三明市历史教研员。

猜你喜欢
复习中考有效性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