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晖 朱茜文
摘 要: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受到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通过英语学习发展儿童多元文化与世界意识,使其养成包容、开放的态度与品格,是小学英语课程育人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利用优秀儿童英语绘本培养小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路径,具体从语料选择、语篇解读和教学实施等方面来落实。
关键词:文化意识;绘本教学;小学英语
1.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18)。它有三个内涵特征:第一,文化学习不局限于目的语文化。中外文化包含目的语文化(target culture,即英语国家文化)、本族语文化(source culture,即中国文化)和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international culture,即世界文化)。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既要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也要学习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通过理解和比较中外文化,培养和提高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敏锐度和鉴别力,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第二,强调全球化背景。全球化已向纵深发展,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代,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出发点已经从过去“学习英语国家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演进为“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将未来一代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阐释中国特色、拥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已成为英语课程必须肩负的重任。第三,着重价值观和品格的塑造。心理学上的“意识”指人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文化意识一词中虽有“意识”二字,却并非停留在意识层面,而是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进阶和总和,是对人格的重塑(张伊娜,2018)。对文化意识的高度重视,反映出我国英语课程已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发展到素养本位,是课程育人的重要体现。
2.文化意识培养是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突出要求
鲁子问(2007)指出我国义务教育外语课程存在语言目标偏高、文化目标偏低的问题,他认为(跨)文化教育应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主要目标。王蔷(2011)指出,我国小学英语课程的定位突出体现人文价值,即更加关注如何通过英语学习发展小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树立开放和积极的态度。然而在实际的课程实施中,传统“唯工具论”的理念未得到根本扭转,教师对外语教育中的文化育人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当下很多小学英语课程从“突出体现人文价值”沦为“认认词、读读句”的英语培训。语言的文化属性决定了语言教育本质上是一个陶冶性情、构建精神的文化育人过程(韩宝成、刘润清, 2008)。面向儿童的英语教育更应突出文化熏陶对人成长的意义。从小学起开设英语课程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目的是从扩展文化视野、提升认知发展和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方面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增强跨文化交流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儿童时期是学文化、懂道理的关键期。儿童通过英语学习辨识中外文化现象,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与价值观念,增进多元文化和全球意识,塑造豁达、包容的性格和胸襟。由此,培养文化意识成为当前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使命之一。
3.开展儿童英语本绘本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的良好途径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需要补充富含文化意蕴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儿童英语绘本是种可行办法。首先,优秀的儿童英语绘本是“以儿童为本”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儿童的精神高度契合,这有利于学生与故事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增进社会文化的身份认同。其次,绘本以图文共建的方式提供了生动形象且有意义的情境,利于学生认知复杂的文化语境,理解抽象的文化概念,识别文化差异,感受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文化立场和态度。此外,绘本的核心不在于故事或知识本身,而在于让阅读绘本的人通过绘本内容明白并接受道理,从而实现社会化发展,成为文化传承者(鲁子问,2017)。总体而言,儿童英语绘本题材广泛,文辞隽永,文化表达方式独树一帜。学习这样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他们反观本民族文化,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识与热爱。
本课是笔者在某区域绘本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一节研究课,教学对象是某外国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课时长45分钟。本课从内容选材到教学定位,都聚焦于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1.语篇介绍
《汉达的惊喜》(Handas Surprise)是英国作家艾琳·布朗(Eileen Browne)以肯尼亚为背景创作的儿童绘本,被誉为反映世界多元文化的优秀之作(见图1)。
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暖心故事。汉达(Handa)準备了番石榴、菠萝、牛油果等多种水果,穿过草原送给邻村的朋友阿克娅(Akeyo)吃。一路上,鸵鸟、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把她的水果一一偷吃了。令人惊喜的是,一只脱缰的羚羊撞上了橘树,震落的橘子正好落在了汉达头上的果篮中,而橘子恰恰是阿克娅最爱的水果。
此绘本有着鲜明的特色:第一,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全文以“惊喜”为线索,从最开始汉达想给友人一个惊喜,到最后发现自己才是真正被惊喜到的人,剧情翻转起伏、引人入胜。第二,反映民族习俗。故事的主角是两个非洲女孩,她们皮肤黝黑、满头小辫、围着花裙、趿着拖鞋,她们运送货品的方式非常独特——头顶果篮、缓步前行。第三,描绘壮丽的非洲景色。广袤的大地、明艳的草原风光、典型的非洲水果和动物以及村落和劳作的人民,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非洲画卷。总之,这个绘本成为了儿童了解非洲文化的一个窗口。
2.主要教学步骤与说明
(1)提取封面信息(Fetching the information on the cover)
教师围绕“故事”和“惊喜”开启教学:Today well read a storybook which may surprise you.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封面,并从中提取文化背景: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 Lets enjoy a video about the place Handa lives in. Can you guess what Handas surprise is?
[设计意图]
surprise是语篇的题眼,也是整个故事建构的线索。教学一开始就以此为抓手,切中要点。教师引导学生读封面,获取作者、人物及背景信息,辨识文化类型,导入语言知识(水果的英文名称)。教师利用视频展现独特的非洲文化风貌(草原风光、肤色人种、特色服饰、音乐舞蹈等),激活学生对非洲的认知经验,明确文化语境。教师让学生围绕surprise对故事情节进行预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解读曲折跌宕的情节(Illustrating a delightful twist in the plot)
教师介绍故事的开端,让学生开始预测故事:Handa fills the basket with seven delicious fruits for a friend named Akeyo in another village. What are the fruits? Will Akeyo like her surprise?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故事的结局,感受“惊喜”(见图2):Lets go to the end of the story. Is Akeyo surprised? Is Handa surprised? How come there is a full basket of tangerines? Where have the seven fruits gone? Does the story surprise you in any way?
带着疑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故事的中间部分,探寻原因:Lets find out what happened on her way. How did the basket get empty at last?
[设计意图]
教学采用“倒叙”的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读故事的开端,厘清故事发生的缘由,并渗透知识,让学生认识非洲水果及其特点,如creamy green avocado、spiky-leaved pineapple等。然后,教师让学生读故事的结尾,感受戏剧性的翻转结局。最后,教师让学生读故事的过程,探究水果丢失以及意外收获的原因(见图3)。在教学过程中(见图4),教师主要突出了两个要素,一是“惊喜”,从阿克娅、汉达和你(读者)三种视角阐释“惊喜”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二是文化,如非洲女孩的外貌及着装特征、非洲女性头顶物品的习俗、非洲热带水果和动物以及非洲的村落。
(3)反思事情发生的原因与结果(Reflecting the cause and effect)
教师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反思与质疑:Why does Handa want to give her friend a surprise? Why doesnt she know what Akeyos favorite fruit is? Why is she so sure that Akeyo will be surprised? Why doesnt she notice her basket gets lighter and lighter on the way? How come there is such a coincidence that the antelope hits the tree?
[设计意图]
学生用maybe引导的句式探寻种种可能,进入思维碰撞的高潮。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事情的原因和结果能给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局限于对语篇表面信息的疏理,而着重引导学生探究文字背后的原因,并合理表达意见。
(4)趣谈非洲印象(Presenting Africa in my mind)
教師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的“故事非洲”走向真实的非洲:What is Africa like in your eyes? What surprises you most? What interesting things do you know about Africa? Can you tell us some African products, books or movies?
[设计意图]
教师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扩展学生对非洲文化的认识,进而迁移到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在关键词和图片的帮助下,学生例举木雕面具、肯尼亚咖啡、鸵鸟蛋等非洲特产,介绍《狮子王》《叽哩咕历险记》等以非洲为背景的动画片,确定非洲的地理位置,识别角马大迁徙、东非大裂谷等景观。通过对“印象·非洲”更为综合的建构,学生表达了对非洲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意涵的赞赏之情。
(5)创编“新文化,新故事”(Making a new story set in another culture)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迁移创新活动:Create a simple story named“Surprise”that happens in a different culture, such as Chinese culture, South Asian culture, Arabian culture, etc.
[设计意图]
教师以课后小组项目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创作一个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小故事。情节构思以模仿为主,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要求图文并茂。文化背景方面的要求是学生能描绘出体现该国或该区域典型特征的人或事物,例如:芒果、猕猴桃、熊猫、金丝猴等动植物,背着竹筐的少数民族女孩,层层叠叠的瀑布和梯田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但实现了课内课外的融合,更实现了文化的延伸,引导学生践行文化表达。
1.语料选择要突出多元文化主题
学习材料是课程的重要载体,学习富含文化意蕴、能引发思维和情感参与的语料是实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举措。针对儿童文化意识培养的语料,语言难度要适中,文化主题范围不应囿于英语国家文化。教师要学会甄选表现世界多元文化的绘本,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以多元的形式存在,由此这个世界才多彩多姿;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人类灿烂文明的一部分,理应受到尊重和欣赏;也正因为文化的差异性,教师才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尊重、包容的态度,塑造平等、友好的价值观。学习《汉达的惊喜》这样反映多元文化的绘本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感知差异化的审美意象,欣赏异域文化之美。需要指出的是,多元文化也包括用英语表达的优秀中华文化。儿童阅读用浅显、地道的英语写成的“女娲补天”、“孟母三迁”等中国经典故事,利于他们形成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
2.语篇解读要深入文化主题意涵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需要借助语篇学习进行的,即围绕语篇,通过对主题内容的层层解构,达到对主题意义的感知、理解和内化,从而逐步养成文化敏感度和文化鉴赏力。针对语篇的文化解读不能停留在对显性文化知识的简单罗列上,也不能是“贴标签、加口号”式的空洞拔高。总体而言,教师要做到:第一,充分识别语篇中的文化现象。小汉达的肤色外貌、服饰装扮和运货方式,非洲的典型动物和水果,非洲的草原风光和村落景象,都是认识和感受异域文化的要素。第二,扩展对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小汉达的故事只简单呈现了两个非洲女孩的形象和非洲草原的背景,不足以反映非洲真实的面貌。语篇解读要以小汉达为线索,教师应积极思考:学生基于母语已经建立起来的对非洲的认知经验有哪些?哪些经验可以与此课的内容建立联结,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丰富、深刻、立体的非洲文化认识?第三,深刻把握主题意义。主题意义是作者撰文的出发点,是希望读者获得的感受和启示。主题意义通常蕴藏在语篇的字里行间,需要读者付出努力去探寻。《汉达的惊喜》看似讲述了一则围绕送礼又惊喜连连的童趣故事,实则告诉读者世界上有千姿百态的文化风格,人类生活的世界不仅有高楼和靓车,还有田野、动物和森林以及亲朋的至爱。教师对语篇意蕴的把握是建构有品位的文化课堂的基础。
3.教学实施要强调文化体验和表达
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即学生的学习结果要体现对文化特征的识别、体悟和表达。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要把握好两个要点:一要夯实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语篇文化信息编码的合理范围和逻辑起点,把握文化语境是开启文化探究的钥匙,反之则是阻碍。帮助学生认识广博而深厚的“Africa”语境是该课文化理解的重要窗口。教师除了借用视频等材料让学生感知非洲的地理位置、物产风俗、人种肤色等文化要素外,還强化其对绘本中特色动植物、人物外貌着装、出行方式、村落景致等具体的文化特征细节的识别和体验。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内外认知融合,让学生表达对真实非洲的认识与理解。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将“Africa”这一文化语境落到实处。二要从某种文化特征反思其他文化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与鉴别世界多元文化。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非洲文化后,教师还可以提供学生迁移和表达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或其他文化的特征的机会,从比较和鉴别差异的过程中增强文化意识。即使是小学阶段的文化教学,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对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并践行自己的文化认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应用图文互助、关键词表达等。
优秀的儿童英语绘本文化风味浓郁、寓意深刻,利于小学生学习和反思世界多元文化,可以用来落实文化意识培养。此外,文化意识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简单教几个绘本、上几堂课就能达成的事情,教师要做长期不懈的努力。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因为教师的文化修养深深地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发展自身的文化意识是履行文化育人使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韩宝成,刘润清. 2008.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回眸与思考(一)[J]. 外语教学与研究,(2): 150—155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鲁子问. 2007. 我国义务教育外语课程目标质疑与重构[J]. 课程·教材·教法,(7): 55—60
鲁子问. 2017.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1): 22—25
王蔷. 2011. 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政策与实施分析[J]. 中国外语, (4): 47—54
张伊娜. 2018. 文化意识培养是实现英语学科价值的关键[J].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4): 7—9
王春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朱茜文,杭州市富阳区永兴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