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使用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不仅能直接反映教師对教材文本与活动的理解和加工,还能体现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认识。在课程改革中,往往会以新教材来体现、落实新的理念和要求。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还能反映出他们对课程改革本身的认知。教材使用是教育改革中教师与课程的中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材使用和教材本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材和教师、课程都存在逻辑上的关联,但只有在教材使用中,我们才能真正看到教师与课程之间的协同和张力。
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课程理念的体现。如果让一位老师来谈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那么她/他很可能会讲述自己对课程改革“应然”的理解,也就是基于新课标的课程与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位老师是如何理解、加工、使用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的,就会看到她/他对课程改革具体的“实然”理解,即落实到备课和课堂中,教学实际是什么样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编辑部收到了很多从“应然”角度出发的来稿。它们论述详实,也很有见地。但今天,我们更加热切地期盼“实然”的探索、思考和研究。例如,我们特别希望能有老师写一写:新教材的哪些内容和设计更能帮助大家解决在使用旧教材时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的文本与活动,除了主题新颖、内容深刻以外,究竟在什么具体的方面上更加促进学习、利于教学?教师到底是如何理解一个全新板块的?教师到底为什么会觉得内容多、教不完?又到底教不完什么?回答这样的问题,或许真的需要走进教师使用教材开展教学的现实过程中,而不只是谈谈那些“理应如此”的原则和方法,又或者是简单地呼吁教师应当加强学习、提升素养。真正一以贯之的规律并不一定被我们真正掌握,我们其实还是存在很多困惑的,亟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教材使用这一实践性的中介来理解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与课程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