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华
文化自信是指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肯定与认可,与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二者可以互相渗透、互相成就,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不仅能帮助我们在各种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之下走出一条新时代特色的素质教育道路,还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期积累的思想结晶,是民族世代凝聚成的精神力量。教育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素质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入素质教育并让其发挥作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话题。
一、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一)互相渗透
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要在品德建设方面有所建树,让学生成为有涵养、有素质的人才。因此,提高文化自信,就是在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文化自信不断让更多的中华儿女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并为之感到自豪。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素质教育,以文育人。当教育成为让人受益一生的事,文化自信也会深入骨髓。
(二)互相成就
文化自信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纽带,就像一条无形的线,将二者绑在一起,实现“1+1>2”的成就。素质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也存在于学习之余的生活中,文化自信的养成同样如此,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素质教育打通,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相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资源有限
要想将素质教育和文化自信融合,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一个都不能少。但是,素质教育资源在一些地区较为匮乏,尤其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二)素質教育在各个阶段衔接不紧密
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工程,从小学贯穿到高中甚至大学,文化自信也是如此。如何将不同阶段的素质教育有效衔接起来,实现良好的过渡,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课题。不同阶段的教育衔接不到位,会影响文化自信的形成。
(三)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理论体系不够成熟
就素质教育本身而言,很多是依据西方思想理论而来,目前诸多成熟的教育理论大都以西方的理论为主,关于我国文化自信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研究还较少,尚在初期,要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如此,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之路,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保持以德育人的根本方针
文化自信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元素——德,这与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不谋而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范畴。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方方面面去引领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德育人,树立文化自信。优秀的民族文化能以德育人,给广大学子提供德育成长的沃土。
德既是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自信的践行。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是一种探索素质教育的积极行为。
(二)完善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融合的体系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教育部门与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力求找到素质教育和文化自信的完美融合之道。就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系统内部首先应该重视素质教育,再考虑如何将文化自信的内容融入其中,建立有效的联系,这样才能摸索出一套可行的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融合的体系。
让全民接受素质教育,鼓励全民建立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样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文化自信深度融合的基石。
(三)设立有效的政策法规
要将文化自信融入素质教育,并得到有效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是有力的保障手段。目前我国虽然在素质教育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相对比较零散,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是针对文化自信的相关举措。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策之前,要结合我国特定的社会背景,根据整体素质教育水平,制定素质教育和文化自信融合的具体法规内容。
总而言之,发展素质教育和提升文化自信,是一条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参与其中的每一个角色以身作则,一边实施素质教育,一边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心。
(作者单位:江西省铜鼓县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