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瑶
摘 要:长期以来,教育界对于幼儿是否适宜进行英语先修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英语先修的成效也是争讼无定。通过调查某地城镇三年级学生,发现英语先修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儿童在主观上认同英语先修,对先修机构的教学情况总体满意。儿童参加英语先修,对学校英语学习有正向作用,但总体质量不高,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步影响不大。据此得出如下结论:儿童英语先修本身值得提倡,但须克服大而全的教学弊端,其积极意义有待进一步挖掘;儿童英语先修机构的“趣味性”教学策略与“亲生性”的教学生态,值得小学英语教学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小学英语;儿童英语先修;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1-0056-05
望子成龙是中国传统家庭的普遍心态,学龄前儿童参加各式早教班,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早期教育的风景。因为英语对于促进人才国际化和培养国际化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儿童英语先修目前呈现势头强劲的趋势。但中国儿童对英语先修抱持怎样的态度,成效如何,英语先修对学校英语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学术界对此见仁见智。儿童参加英语先修是一个严肃的教育命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既不能一棍子打死,又不宜一哄而起,仅凭简单推断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笔者通过对某地城镇三年级学生调查走访,掌握一手资料并进行理性分析,力求对上述问题做出较为清晰的回答。
一、调查过程
儿童英语先修是指儿童在进入学校学习英语之前参加的英语学习活动,通常包括家庭教学与社会教学两种情况。家庭先修又包括家庭成员任教和委托其他英语教师教学两类,社会先修主要包括社会实体培训机构和网络线上教学两类。
笔者围绕当下儿童参加英语先修班的基本情况、先修途径、儿童反映、先修内容与总体质量、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影响等,对某地城镇小学三年级学生(按照我国课程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调查方法主要分为问卷、个别访谈、行为记录等。在问卷调查方面,对刚刚进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全部收回,结果均有效。由于三年级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学校英语教学,对整个调查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参与度很高,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在个别访谈方面,笔者在一年时间内,先后与10多名小学生和5名英语专任教师以及近10位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和核实相关情况。在行为记录方面,重点对参加英语先修的19名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动态跟踪,探讨英语先修对学校教学的影响。
二、基本情况
(一)儿童英语先修十分普遍,但先修年龄总体偏晚,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不少家庭在儿童英语先修问题上的从众心态
160名受访对象中,只有26名学生在接受学校英语教学之前没有学习英语的经历。134名有英语先修经历的学生中,有105名参加的是社会培训机构的学习,其中8名学生参加的是网上线上学习,其余是在家庭内或家长委托其他英语教师开展先修。有12名不仅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学习,还同时参加其他非培训机构教师开设的培养班或者家庭的英语学习。这些都说明,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的英语教学之前,大多数有英语先修的经历。
通过走访学生家长,发现儿童参加英语先修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不少家庭认识到英语先修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安排孩子提前学习英语,这是家庭的教育策略。二是跟风赶潮流。不少家长看到其他孩子都在先修英语,害怕自己的孩子慢人一步,出于从众心理安排孩子参加先修。受访对象中,有20名学生明确表示参加英语先修是“爸爸妈妈要求的”。三是基于适应学校教学考虑,将英语先修作为参加学校英语学习之前的“热身”。由此可见,大多数家庭对儿童参加英语先修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这一点,从参加先修儿童的年龄上也可见一斑。105名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中,6周岁及以上开始学习的92名,只有4名学生从3周岁、5名学生从4周岁、4名学生从5周岁开始学习英语。有26名学生直到小学二年级才报名参加英语先修学习,急功近利的色彩十分明显。
(二)兒童对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总体满意,其积极评价主要源自于培训机构活泼的教学形式,较少来自于教学内容和儿童对英语本身的喜爱程度
许多人认为儿童参加英语先修大多数是由外力逼迫,而实际上,大多数儿童十分愿意参加英语先修。在105名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学习的儿童中,在回答“谁提出去学习英语的”问题时,86名儿童表示是“自己愿意学”。在回答“是否想继续参加培训机构的学习”的问题时,92名儿童表示想继续参加培训学习。同样,参加家庭英语先修的儿童中,在回答“是否继续愿意跟着其他老师或父母学习英语”问题时,大多数受访儿童都做出肯定回答。
英语先修之所以受到儿童欢迎,经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发现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培训机构教学的“儿童性”。调查发现,对儿童最有吸引力是“可以做英语游戏”“那个课很有意思”,受访儿童中以“有趣”作为学习动机的高达21名。二是培训教师的亲和力。受访儿童普遍反映培训机构的“老师待我很好”“老师很幽默”。三是儿童对英语的喜爱。不少受访儿童直接表示“英语学习能够增长我的知识量”“我学到很多单词,很高兴”。当然也有“学好英语可以和外国人交流”“说好英语,可以出国”等功利性动机,这可能与家庭的引导有关。
(三)儿童英语先修频度不高、时间不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家庭安排儿童参加英语先修的从众性和无目的性
以社会培训机构的英语先修安排为例,儿童学习的频度不高、时间不长(见表1)。从频度上看,以每周一次的居多;每次学习时长根据测算,每天平均学习时间仅为14.06分钟。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如此短的学习时长,无论是从英语本身的学习规律出发,还是对处于幼儿阶段的英语初学者来说,学习效果都不会理想。这说明不少儿童参加英语先修,只是一种英语学习幌子下的“游戏活动”,蜻蜓点水的成份较多。有的家长甚至直言,就是送孩子去“玩玩的”。
(四)在教学内容上,校外机构的先修比较全面,家庭的先修比较随意,但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玩”多于“学”,目标模糊,行为随意,效率较低
从学习内容看,绝大多数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包括读单词、写单词、写句子、练习对话、练习听力等,基本上覆盖了英语学习“听、说、读、写”甚至“用”等诸多方面。从走访情况看,社会培训机构一般有比较完整的教学计划,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使用比较常见的诸如新概念、黑布林等正规教科书。教学形式比较活泼,教学组织比较自由,教学氛围比较好。但教学形式和内容较不系统,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教学组织比较随意。通过访谈,有70%以上的家长反映校外机构教学在招生宣传时是一套、真正实施起来又是另一套,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学了几年,不知道学了什么”。有的培训机构为博取儿童喜欢,甚至照搬国外的儿童游戏,“玩”的成份比“学”的成份多,家长反映“学的东西不多”。
相对于社会培训机构,家庭或者家庭委托其他人员实施的英语先修,学习内容和方式比较自由。55名在家庭学习英语的儿童中,72%的儿童没有任何教材,82%的儿童只学单词、练对话,5名儿童反映自己在家里学习英语是“随便学”。由此可见,不少家庭的儿童英语先修,完全是家长望子成龙的焦虑心态所致。虽然家庭英语学习不够系统,部分儿童反映父母的“英语不地道”,但不少家庭学习氛围比较自由,所以儿童并没有表现出厌恶的态度。24名儿童认为在家庭学习英语“感觉良好”,只有5名儿童认为“一般”。
(五)从教育成效看,儿童参加英语先修对学校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影响不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儿童英语先修的质量一般
一是在课堂适应方面,接受英语先修的与未接受英语先修的儿童相比,前者较后者相比存在一定优势。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未参加先修的学生由于是“零基础”,所以比参加先修的学生存在更多的学习困难(见表2)。从對学校英语学习的适应性来看,先修的学生中,71.7%表示“完全适应”,28.3%表示“基本适应”。而未进行任何先修的学生中,“完全适应”的只占32.3%,“基本适应”的占46.4%,“不适应”的占21.3%。二者相比,说明接受过英语先修学习的学生由于先期在听、说、读、写方面有一定基础,因此在进入正规学习阶段学习时会比没有接受早教的儿童要轻松得多。
二是从英语学习结果看,接受英语先修的与没有接受英语先修的儿童相比,没有明显优势。我们对参加过英语先修的19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发现这部分学生在三年级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业平均分总体低于全样本英语成绩平均分(见表3)。这说明,儿童参加英语先修,对于初进学校的儿童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学习推进,其后继优势似乎并非十分明显,当然长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研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下的儿童英语先修质量是一般化的,教学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三是接受过英语先修学习的儿童的课堂表现十分活跃,但“学习纠错”任务较重。从课堂表现看,参加英语先修的学生课堂比较踊跃,发言充满自信。但这部分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课堂问题:喜欢表现自我,对自己已经懂了的内容表现沾沾自喜,有时甚至对教师的教导表现得不耐烦。笔者以为,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应该对此持包容态度。但由于先修机构的质量良莠不齐,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发音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给学校教学纠错带来困难。根据观察,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未参加英语先修的学生,往往学习兴趣反而更浓,作业态度总体来说比前者也要好。
三、结论与启示
实践已经证明,儿童英语先修对于学校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其教学重点、组织策略等均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与此同时,先修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在优化教学策略、推进教师素养提升等方面均有重要启示。
(一)总体结论:儿童英语先修是必要、应时之举,但必须克服大而全的教学弊端
1.儿童先修英语符合儿童第二语言成长规律,必须大力鼓励。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儿童是否应该、能够参加英语先修,不少人持怀疑与反对态度,对社会上的儿童英语先修机构往往也是戴着有色眼镜,横加指责,说三道四。事实上,根据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儿童学习任何语言都有敏感期,这个敏感期是2周岁。儿童如果错过语言成长敏感期,那么在未来语言学习上会出现困难。对英语学习来说,如果错过敏感期,对语法学习影响不大,但对于发音却有明显阻滞作用。另外,现代脑科学还有一个基本结论:儿童提前学习英语,不会给儿童的汉语学习造成消极影响。对于中国儿童来说,我国学校英语学习的时间为小学三年级(大约在10周岁左右),已经偏晚,事实上这个时间应该提前4~7年。在目前我国学校英语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儿童需要的情况下,通过社会或家庭力量,对儿童开展相应的英语先修,是十分必要的。
2.儿童英语先修必须克服当下“大而全”的模式,着力培养儿童的听说与口语交际。社会培养机构受到诟病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先修内容“面面俱到”,反而违背了儿童英语学习规律,结果坠入“应试”的泥潭。根据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安排和教学建议,小学阶段3~6年级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二级水平(义务教育的英语教学目标一共分为五级),二级水平的标准为:第一,对学习英语有兴趣,具有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二是能用简单的英语问候;三是能懂简单的英语故事;四是能对生活场景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描述。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安排,重点集中在听、说、用这几个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儿童在接受学校英语教学之前,宜于加强英语口语训练,提高发音的准确性。过早地训练学龄前儿童写单词,无疑是违背英语语言学习基本规律的,贻害无穷,这一点应该值得社会先修机构深思。此外,英语学习重在应用,先修必须强化口语交际。较为普遍的“哑巴英语”现象与英语教学与考试的重写轻用有必然关系。因此,推动儿童英语先修,必须注意培养儿童语言的兴趣,强化听说,培养在一定情境下使用英语交际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启示:推广“趣味化”的教学策略,建设“亲生性”的教学生态
1.坚持趣味性,将游戏、故事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策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英语学习最基本的是单词学习,而单词学习属于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即英语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必须在儿童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等值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要想建立这种关系,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真实可感的活动。社会先修机构吸引儿童参与的重要手段就是“做游戏”。据调查,65%以上的儿童对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满意,表示“我在那儿学习得很快乐、很轻松”。笔者对三年级学生开展的“你最喜欢英语老师上课做什么”调查,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做游戏”,第二位的是“喊我回答问题”,第三位的是“讲英语故事”。这都提醒英语教师在讲授小学英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英语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如何激发、保持、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上下功夫。同时积极将英语歌曲、童谣等引入课堂,创设轻松、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
2.坚持亲生性,建立融洽、友好的教学生态。社会先修机构吸引儿童的手段除了教学策略的“趣味性”外,十分重要的就在于教师的“亲和力”。不少受访儿童在回答“为什么愿意继续在早教机构学习英语时”,超过65%的儿童反映“那儿的老师待我好”“我想老师”“老师很温柔”“老师给了我快乐”。这提醒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英语时,要在“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上下功夫。而要做到这一点,建设友好的教学生态十分重要。通过走访,有55%以上的小学生反映他们的英语教师“很严肃”“难接触”。心理学研究表明,恐惧和压力引发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学习和记忆。因此对英语初学者来说,要让学生“乐其道”,必須让其“亲其师”。学界所说的“爱上一位老师,就是爱上他的课”,也是这个道理。
虽然我国当下儿童先修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仍有一段非常艰巨的道路要走,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儿童英语先修的作用与价值。《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对校外培训机构在培育发展儿童兴趣特长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前后学习具有关联性,才能有助于儿童认知结构的科学构建。因此,今天的学校英语教学不应该在儿童先修问题上存在教育偏见,而应在科学设定“零基础”与“非零基础”学生的教学策略,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这才是应对之道。
参考文献:
[1]李正平,王玉梅,刘文可.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4):31~33.
[2]汪晓帆,高 原.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的调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07~08):83~87.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5]周召丽.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7):121.
[6]王 得,沈国环,李赵诗,谢 晗,王兴茹.基于知网的“哑巴英语”成因分析[J].海外英语,2019,(19):50~51.
[7]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52.
[8]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