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霞
摘要:“一课多篇”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具有为学生理解单元人文主题内涵提供内容性支撑和为帮助学生实现分解化的学习任务群目标提供理解性支架的教学价值。“一课多篇”的编排体例提醒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要忽略其教學价值,应以人文主题为引领,将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贯穿活动的始终,有效落实对学生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一课多篇”;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多篇”,即多篇文本组合成一课,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温儒敏教授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中指出,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笔者以为,“一课多篇”的编排,不仅是宏观层面对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要求的呼应,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教学价值,即为学生理解单元人文主题内涵提供内容支撑,为帮助学生实现分解化的学习任务群目标提供理解性支架。这样的教学价值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依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人文主题为引领,将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贯穿活动的始终,有效落实对学生素养的培育。本文聚焦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第4课(三篇课文),阐释“一课多篇”的教学价值及其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价值
(一)为理解单元人文主题内涵提供内容性支撑
温儒敏教授指出,“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但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且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一方面,并以此作为单元组合和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
第二单元共分为三课(第4课、第5课、第6课),围绕“劳动光荣”的人文主题,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其中,第4课包括三篇人物通讯,聚焦优秀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传递“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的深刻道理。农学家袁隆平尊重事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天下为己任,使“饥饿的威胁”退却,其劳动具有创造性,解决的是亿万百姓的吃饭问题;售货员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劳动热情,温暖众人心,其劳动具有服务性、感召力,突出了平凡劳动者的可贵;“探界者”钟扬在不同领域里作出杰出贡献,既有创造性的科学探究,又有普及性的科学传播,还有传承性的教书育人,其劳动指向国家的未来。三位劳动者虽从事不同行业、身处不同岗位,但其奉献精神与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的贡献是相同的。在一课中编排这样三篇人物通讯,为学生充分理解“劳动光荣”的主题内涵提供了内容性支撑。学生跟随社会主义劳动者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体会劳动的应有价值,理解劳动不分高低贵贱的应然品质,学会承担起应负的劳动责任。同时,这三篇文章也为学生理解第5课中时代特点下的工匠精神提供了素材支撑。换言之,仅设单篇不足以承载“劳动者之歌”的主题,不足以体现社会主义劳动者不分行业、不分岗位而尽忠职守的劳动态度,不足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爱岗敬业的劳动观念。
因此,“一课多篇”的编排,从学习内容上来说,是对单元人文主题内涵的深入挖掘,是对学生纵深理解人文主题的有效引领。
(二)为实现分解化的学习任务群目标提供理解性支架
温儒敏教授指出,“学习任务群是单元组织的另一条线索,每个单元都有设计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主体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这一任务群提出的要求为“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
第4课的目标指向“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安排三篇文章,是为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分解化的学习任务群目标提供理解性支架。
其一,三位作者在记叙新闻事实与表达观点的方式上,各有特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追述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清晰还原了袁隆平的探索之路,以此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并以小标题的形式凸显人物品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通过典型事例、场景描写、众人评价等来讲述新闻事实,在情感表达上直白、强烈,富有感召力;《“探界者”钟扬》以人物的人生经历为序,以类似“传记”的形式展开记叙,并融入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以揭示其内在品格,形象饱满,客观真实。
其二,三篇通讯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时代下的语体风貌和社会精神。《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最初刊发于2001年,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书写的不只是人物,还有时代精神。1995年,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为写好大主题下的“大人物”,作者巧妙地将多种表达方式融于一体——既有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又有要言不烦的议论,还有饱满蕴藉的抒情。同时,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文献数据,契合主人公认真严谨、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反映出时代的价值追求。《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发表于1977年,语言通俗平易,有利于传播。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还未普及的年代,这样的语体特点呈现有其必然性。同时,“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极富时代印迹和政治抒情意味的口号贯穿全篇,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探界者”钟扬》发表于2018年,在写作方式上与一般的典型报道有所不同。在结构和情节布局上,作者采用了讲故事式的叙述手法,内容充满了年代感和生活气息,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与《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直白炽热的情感表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是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本组合,为学生搭建了理解性支架,使其与课文形成了有效对话。
二、基于“一课多篇”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多篇”的教学价值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较大的指导意义,也为情境任务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单元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目标,以人文主题为引领,将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贯穿活动始终。40337452-CF39-4E08-A258-AE78B6224B83
基于对第4课的分析,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涌現出了许多杰出的劳动者,他们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时代精神和创举,必将镌刻在时代的丰碑上。为纪念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决定为袁隆平、张秉贵、钟扬塑像,设立专门展区,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彰显劳动者的时代风貌。请你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1】 三篇通讯中刻画了很多传神动人的细节。如果你是雕塑设计者,你会将雕塑的形象定格于哪一处细节?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2】 刚才各位“设计师”已经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思考。如果你是评委之一,你会如何评价各位“设计师”的选择?请你简要点评并打分。
【活动3】 三位劳动者的塑像已完成,蜡像馆将为其组合设立专门展区。请你为展区拟写一个主题名称,要求紧扣人物精神,12字以内;并为该展区写一段解说词,说明人物的先进事迹,彰显其时代精神,不少于350字。
【活动4】 朴实干净的语言,真切感人的细节,冷静的事件叙述,客观的人物评价——从三篇文章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人物通讯的魅力。“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校报开辟了《劳动者之歌》人物通讯专栏,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位“劳动者”,写一篇人物通讯。
以上活动设计将三篇文章视为一个整体,围绕“劳动”主题,聚焦核心任务,将文本研习、情境体验、写作实践等不同性质的活动融为一体。活动1,让学生回归文本,帮助学生掌握以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实现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活动2,转换视角,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尝试分析人物通讯的写作角度,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人物通讯的理解;活动3,聚焦三位劳动者的精神品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化对单元人文主题的认识,同时,概括和梳理练习也指向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能够检验学生对人物通讯的掌握情况;活动4,旨在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身边人、身边事,感受劳动者的荣光,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实体会人物通讯的魅力。4个活动从人物通讯阅读递进到人物通讯写作,充分发挥了“一课多篇”的教学价值,促进了学生对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要求的全面把握。
“一课多篇”中的各篇文章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在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人文主题的内涵以及实现分解化的学习任务群目标方面发挥着极大的教学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要无视“多篇”组合的存在,而要基于人文主题的立意和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发挥出“一课多篇”的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
[2] 马志英.“一课多篇”编排体例的课程指向与教学实施[J].语文建设,2021(1).40337452-CF39-4E08-A258-AE78B6224B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