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
【摘 要】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不断涌出的背景下,问题链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综合思维的培养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中,使问题质量得到有效强化,有效提升学习成果。
【关键词】综合思维;问题链设计;综合要素;认知水平
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地理学科学习方式中最为重要的,充分体现了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的特点。但目前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仍然比较薄弱,而问题链的教学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新课标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仍然不能明确“问题链”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情况,教学模式往往形似却神不似。
一、问题链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针对问题链设计中很多问题的设计不具有相应的层次性,问题的难度没有做到明确的区分,经常出现同一水平问题重复进行提问的情况。在问题式的教学中没有对核心的问题链进行设计,而是通过不同的问题进行堆积形成的教学,没有体现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链。教学中的问题是联系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因此,问题设计的是否合理,对于课堂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目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理课程改革的需求
2003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并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2017版新课标也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应当经常性的使用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在两次地理课程标准中,都明确了在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地理问题意识培养,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加强对问题式教学的运用,而问题设计是问题式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在问题设计中,只有将多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组成相应的问题链,才能够达到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
三、地理综合思维的组成
综合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强调的是整体思维、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分别是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在我们日常的地理环境中,其是由多种要素所组成,针对地理要素的分析,是我们对地理环境特点和地理现象成因认识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中最主要的两个特点就是综合性和地域性。
要素综合是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其对应的是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学生能够从各个影响因子的角度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它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有必要考虑多层次的地理要素,从而达到全面考虑地理事物成因涉及的要素以及由浅入深的了解多个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要素综合涉及两个要素之间关系、多个要素之间关系,以及全部要素之间的关系;时空综合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把握地理学的动态性特点,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用动态的观点去观察、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去分析地理事物演化的规律,并且关注其在空间和年代上的差异,指导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发展变化,最终能够将不同时空尺度上的事物进行对比和联系以及分析,培养出学生在实际时空下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地方综合,从地方一体化的角度,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因素对一个地区人地系统的影响。能够结合具体的地域解释出符合当地人地关系的解释。
四、“问题链”的实践意义
地理知识具有较为明显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问题链则完全符合地理知识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问题链的设计中,如能够做到对其问题良好的设计,则能够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增强学生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针对学习地理较为困难的学生,更加能够体现其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链的设计是由一个一个具有层次的问题所组成,在这其中的主体则是学生,因此好的问题链能够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则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中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的问题设计。
问题1:分析泰坦尼克号打捞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问题2:南安普敦的居民能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油渍,你相信吗?请说出理由。
问题3:南美洲西海岸的伊基克是否适合生存?为什么?
问题4:总结世界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分布规律。
整个问题链的设计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还能够通过问题的提出,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讨和分析。在对问题逐一解答中,学生能够从课本中原有的分布问题深化到对气候、生物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主体,其以学生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步伐逐渐深入对知识的探究,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养成
在地理教学中,问题链教学方式的长期运用,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地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生活性,这样一来也能够使学生们所掌握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良好的运用,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能够对地理学科更加重视。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其教学目标是能够使学生描述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解释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产业活动进行区位选择的依据。
问题1: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分布区?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相关地理知识能够答出是“秦岭-淮河以南”,也是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的再现。
問题2:为什么烟台是苹果之乡?学生能够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答出“烟台是温带气候,光照充足”因此,适合苹果的生长。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3:哪些气候类型符合水稻生长的需要?学生能够答出三大季风气候。这个是对学生思考的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问题4:为什么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粮仓?
学生能够明确种植水稻要改变水源条件的前提,答出“可以引水灌溉”。
问题5:为什么江西千烟洲地区发展的是丘上林草丘间溏,缓坡沟谷果粮的立体农业模式?
此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农业发展中地域条件的限制因素,答出“受地形限制”。
问题6:为什么茶树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使学生明确在农业发展中土壤性质的影响因素,答出“我国东南丘陵为亚热带红壤,属于典型的酸性土壤,利于茶树的生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贯穿于整个问题链中,通过问题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不断获取答案,促进学生求知欲的提升,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激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对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应当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问题链内容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整体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勤雁,付泰松.基于“问题式教学”的思维可视化实践探索[J].地理教学,2020(11):30-33.
[2]尚海涛.思维导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09):61-62.
[3]丁继昭,袁孝亭.综合思维的“分析”基础与“综合”方法——基于“分析”与“综合”辩证关系的思考[J].地理教学,2020(05):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