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虚此行”

2021-04-06 08:21黄一君
文理导航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

黄一君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它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初中阶段是帮助学生建立思维习惯、养成良好思维能力的黄金期,关系着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更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前提条件。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主要的依据是思维能力的高低。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高峰值,其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升。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知识仍处于朦胧期,对学习缺乏清晰、深入的规划,显得比较被动。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这一问题更加显著。为了帮助学生产生思考的动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关键步骤,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1)根据课文内容,你对春天有怎样的感受?在作者的眼中,春天又是如何的呢?(2)在文本中,作者运用哪些词汇展示了春天的景象?(3)作者在形容蜜蜂时,用了一个“闹”字,请问“闹”字能否替换成“飞”字?为什么?(4)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试举一例分析。上述这4个问题,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跳出自我的视角,从更深的层次展开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探索,教师还需要和学生积极沟通、密切交流,点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想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质疑。质疑是求知的开始,当学生开始质疑,这代表着学生将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展开学习。对此,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索,在探索中求知,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结合教材课文,传授思维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传授学生具体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分类、比较、归纳、联想都是语文思维方法,具体如下:“分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懂得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目;“比较”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进而分辨其异同点;“归纳”指的是一种推理方法,能够将零散的材料进行归总,帮助学生更有条理的学习;“联想”指的是借助想象完成认知的方法。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积极渗透这些思维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借助比较法分析这两篇课文在景物描写上以及情感的抒发上存在哪些异同点。根据学生的反馈,他们认为《济南的冬天》的语言生动、感染力强,将济南冬天的温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春》就像一曲华尔兹,每一个字就像舞步,轻轻地踏在读者的心上,就像置身在春天里。接下来,教师对这两篇文本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赏析,让学生从细节体会文本的区别。《济南的冬天》呈现的是济南城的整体风光,而《春》则选取了5个不同的景点展示春的魅力,这是写法上的区别;而且《济南的冬天》是从远景观察,而《春》选取的是近景的角度,这是角度的区别;尽管两篇文章都是抒情散文,但是《济南的冬天》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春》在情感抒发上更加直接。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掌握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精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案例中,教师通过比较法,让学生很快掌握《济南的冬天》的精髓,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强化有效训练,培养思维品质

和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思维品质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提升,但教学不能止步于此。想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为思维品质可以直接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所谓“思维品质”,指的是智慧品质,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以及表现。其特点具体表现为批判性、敏捷性、创造性与灵活性。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人云亦云的现象比比皆是,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就需要破除这一现象,让学生有独立的自我判断能力。例如,在学习《老王》这篇课文时,在分析杨绛夫妇对老王的态度时,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杨绛夫妇同情老王”“杨绛夫妇对老王很尊重、很客气”等等。然而,这样的观点是每个初读课文的学生都能形成的,并不具备思维的独创性。鉴于此,教师和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让学生沉下心来,认真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意,看看杨绛夫妇对老王的态度究竟是如何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杨绛夫妇虽然对老王礼遇有加,也非常的客气。但是在这种客气中却显露出一丝距离感和隔阂感,而这是来自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之间的巨大鸿沟。”这样的观点充满了个性化色彩,也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根本目的。

思维品质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而思维品质的提升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極引导。案例中,教师和学生从一个看似平凡的课题切入,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得出个性化色彩的结论,这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经阶段和根本目的。

四、注重课堂互动,发展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必不可少,甚至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因为“教”和“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教”而无“学”,教学本身无从谈起。换言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具有极强的双向性: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表达自我提供机会。一个真正具有生态性的语文课堂,必然是充满互动、反馈和评价的,绝非是教师的“个人专场”。因此,教师需要及时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和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认为,这篇童话是人性的集中展示场,既展示了昏庸无道的皇帝,也刻画了狡诈的骗子,还塑造了很多愚蠢无能的大臣……然而在童话的末尾,天真无邪的孩童却揭穿了这一个“西洋景”,展示出作者对无私无畏、诚实正直品德的向往;还有的学生认为,这篇童话以“骗”开始,以“骗”落幕,极力刻画出皇帝、大臣、骗子相互欺骗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愚蠢、虚伪的本质。学生的观点大同小异,教师却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皇帝在富丽的华盖下游行的时候,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纷纷赞美皇帝的新装,为什么他们明明没有看见新装,却要说出这些赞美话呢?从中体现出什么?”然后,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这个话题。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路人的反应恰恰印证了一种心理学现象,即从众现象。人们害怕被孤立,更不希望自己成为异端,所以会附和他人的观点,以达到保护自我的目的。”教师向学生表达赞许,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从更多元化的角度认识《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在这样的互动氛围里,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更深一层。

案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有效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既聆听学生的见解,也会说出关键性的话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品质,还是展开课堂互动,这些措施都为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有极强的发展潜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芳琴.浅谈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9(12):99.

[2]李芳.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20(01):26.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