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材内容二次开发

2021-03-31 22:37辛娜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3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教材内容教学设计

摘要:历史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适度的增减、调整或加工,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学情和实际的教学需要。这也体现了教师灵活处理运用教材的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五四运动的背景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探讨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体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教材内容;二次开发;教学设计

正文:朱汉国教授在《新编历史教学论》中写道:“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是重构教学内容,就是摆脱教科书的局限,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加工和改写,使之形成更易于课堂表达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是一个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①因此,教材内容重构是对既定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材上的内容是有限的,而且不一定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处理教材,适当进行设计,对教学内容“二次开发”,把教材变成教学的工具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五四运动”的内容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五四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爆发标志着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呈现,不同版本的教材有较大的差异。以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五四运动”的内容出现在第七单元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第一子目“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过程、意义做了简单说明。个人认为这种设计略欠妥当,“五四精神”正符合课程标准中对于培养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要求,也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里程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教材中把“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两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一课中讲完,势必会缩减内容,不利于学生深入探究“五四运动”的背景、意义和精神,因此在教材中“五四运动”可独立成一课,对其展开详细讲述。另外,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关于五四运动的背景只用一段文字介绍了其爆发的导火线,但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各个角度剖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将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基于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思考,我对五四运动的背景进行了教学设计。

教师: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在写给女儿们的信中提到:“你们想象不到,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是公众意见的胜利,一切都是由这些学校里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推动的。”②信中提到的这次事件就是五四运动,这场学生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开始,之后迅速蔓延到全国,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场凝聚民族力量事件的发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过渡)同学们回想一下,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彻底改变,人们的思想依然迂腐陈旧。要想改变中国的命运,救亡图存,必须转变人们的观念,在思想上率先解放。因此,1917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开始改造国人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也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点。在人们思想解放的同时,五四运动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在逐步地發展壮大。

教师设问1:从时间上来看,这一时期的工厂数目和工人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图表:《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和《中国早期产业工人的发展》——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教师讲解:根据图表中的信息我们能够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这就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工人的罢工斗争已经频繁发生,这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这一时期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工人阶级以及学生群体、爱国民众之间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团结有力的新阵营,给五四运动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设计意图]:图表能够直观展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学生既能够认识到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原因和群众基础,也可以训练读图能力,学会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过渡:然而,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面临挑战,我们的外部环境依旧危机重重,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材料一: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多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为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展示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图片)

教师讲解: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日本通过“二十一条”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设计意图]: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相当严峻的,通过展示美日对华侵略的扩大和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学生能够感受到五四运动前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同时,也帮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相关知识,为下面的设问做铺垫。

教师设问2:面对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北洋政府如何应对?从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二:

从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二十一条部分内容》

北洋军阀对人民的压榨:1914-1918年田赋增加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各地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各种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教师讲解: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北洋政府对外依附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权,置民族利益于不顾;对内则掠夺土地和工矿业,压榨剥削人民。加上军阀之间连年混战,社会动荡,百姓苦不堪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从而加速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设计意图]:这段材料可以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分析,充分暴露出北洋政府举借外债筹措军政费用,对人民变相掠夺的可憎面目,同时阶级矛盾的激化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总结来看,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先进思想的影响下,为这次运动提供了群众基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此时,只需要一个火苗就能将它引爆。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关于一战的情况我们在前面第20课中已有了解,战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当时中国各界对此次和会有很大信心,满怀希望能借此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北洋政府派出了包括顾维钧在内的五人代表团出席会议。我们通过电影中一个片段了解当时巴黎和会上的情况。

(播放《我的1919》中顾维钧演讲的视频)

教师设问3:从视频中我们看到,顾维钧义正言辞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那么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实现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教师讲解: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列强无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而且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击碎了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也打破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消息传到国内,社会各界群情激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这也充分说明了强权凌公理,弱国无外交。

[设计意图]: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也能理解外交的失败带给国人巨大的心理落差便成了引爆五四运动的火苗。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这个最直接的原因,还能联系学过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思想、国内外环境等各个方面了解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对五四运动的爆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祥学.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發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沈陈洁.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探究——以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为例[J].林区教学,2017.

[5]张秋生.彰显历史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

注释:

①朱汉国. 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②[美]约翰·杜威 / [美]爱丽丝·C.杜威.杜威家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姓名:辛娜(1995.10--);性别:女,籍贯:山东省烟台人,民族:汉族,学历: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教材内容教学设计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例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二次开发
浅谈CAD软件二次开发的方法及工具
例谈课本习题的“二次开发”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