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先逐步将学生的课堂情绪刺激到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再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认识问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有效提问的兴趣,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和讨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
引 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拓宽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充分动员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学得更快、更好.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问题是否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良好的趣味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数学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究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总结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许多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掌握课堂知识的特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习以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利用他们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时,教师缺乏统一的教学理念
多数教师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时往往忽略学生对实际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不仅违反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而且如果学生没有真正融入教学环境中,他们就无法掌握教师在该教学环境中传授的知识,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二)教师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缺乏兴趣
由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娱乐的理解不同,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的灵活性,而且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影响了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较难产生兴趣,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阻碍.
(三)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时,教师没有对困难问题进行分层
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时忽略了对困难问题进行分层.他们仅根据学生的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这不仅使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不能回答问题,自信心受到打击,而且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轻而易举地回答某些简单问题,对提高教学效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有效問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示范原则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主要智力行为的展开要经历从外部活动到内部认知转化的过程.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也是一种从外部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内在知识认知的过程.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即教师充分利用一些外部的物质材料反映内部思维的过程,也就是在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视觉材料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来展示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掌握和了解知识的思维发散过程,这既能保障新课程改革之后对当代教育的基础需求,又能满足小学教育对基础教育知识的认知和吸纳.
(二)发展原则
发展原则是指使用有效问题场景的教学环境必须对小学教育起到促进和发展的作用,使受教育者满足智力发育和素质提升.一个合适的问题场景需要根据受教育者不断变化的心理发展而发展,持之以恒地保障受教育者对于心理环境的不断构建.
(三)结构原则
结构原则是指创设有效问题场景及问题场景揭示的内涵有其深层的逻辑结构.我们都知道,结构化知识可以相对轻松地转换为个人认知结构,而以结构化的场景的教学基础可以促进这种知识平稳转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结构、问题情境结构与数学知识结构三者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即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应通过问题情境结构和谐统一,并促进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
(四)可扩展性原则
可扩展性原则是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包含当前小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包含与当前问题相关的问题,并允许学生反思和思考.这造成了一种教学的心理状态,即“永不止步”“永不言败”和“斗志昂扬”,让学生充满学习激情,不断地突破自己,根据自身兴趣不断探索,减少课堂外的盲目学习和被动学习.同时,这能使学生根据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教育材料不断思考,保持探索欲望与求知欲望,唯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操作原则
操作原则是指智力源自人们对于行为的充分感知.活动行为和操作行为是小学生感知世界,获取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应充分地将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感官融入数学学习活动中,使其通过各感官接受信息.问题情境不仅具有语言解释的作用,而且能显示、指示概念和图形.问题情境具有逻辑思维的支持和图像思维的协调,这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较丰富的数学知识体系,能帮助小学生深入地理解与熟练地掌握数学概念.教师加强可操作性能使有效问题场景中的抽象思维过程体现在运营活动中,使得教育理念中的抽象化问题变得具体而形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同小学生缺乏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环境模拟
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应着重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参与其中.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专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环境模拟.教师创设与小学生生活经验接近的问题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思考与回答问题.每个年龄段小学生的兴趣点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必须关注这一点.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希望看到的是有关故事和游戏等活动内容,而年龄大些的小学生更多地关注与自身接近的事物.教师要有计划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着重于学术条件的特征和内容的选择,以具有趣味性的形式展示问题情境,选择贴近生活且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内容,创设出极具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另外,问题情境还可以包含一些趣味生动的情节游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这些手段让学生在这种有效情况下独立探索和回答问题.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身边的玩具或奇特的包装盒到学校,并且亲自讲解所带物品在平面中的内角和及计算方法,再进行记录并引导学生对数学规律进行分析与归纳.小学数学教师创设这些问题情境能大大地调动小学生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气氛,进而为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互动教学中,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环境设计
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生当前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感受到学科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师营造一种充满活泼生气的问题氛围,能使学生表达可以感受的问题意识.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感知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提高问题情境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平时的实际生活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某次联欢会上,如果一个小组中的五个人要分三个橘子,那么应该怎样合理分配?”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讨论.教师在分配的过程中引入小数的概念和小数的运算法则,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同时,无论是哪种分配情况,教师都应引领学生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使他们共同享受趣味奥妙的数学知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贯串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末,这样自始至终的不间断的有效问题情境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意识,让学生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感知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在多样又连贯的问题情境中不斷地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三)重视思考过程进行情景训练
回答问题的核心是激发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自我思考.教师应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重视思考的价值,向小学生展示更大的思考空间,以便小学生发挥其创造力与主动学习的心态.思考的过程是学生重新认识问题、梳理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能逐渐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突出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自身思考问题的漏洞,及时进行自我修补,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测量大树影子长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比例的正确关系,如设计以下问题:“在不同时间点,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相同吗?”“在什么时间段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加(减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主动思考,不仅明晰了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理论知识关系,而且明白了影子变化的科学道理.上述创设的带着思考意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学习了一些自然科学,更明晰了相应的推导过程.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分、秒一起赛跑,谁跑得最快?”“时、分、秒中谁是大哥哥?”“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和时间赛跑的?”等问题,使学生正确认识时间,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促进学生对时间知识点的理解.
结 语
简而言之,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相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探究并掌握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原理和方法,把创设趣味的问题情境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1]袁月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69.
[2]姜党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0):14-15.
[3]吴建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19(6):107.
[4]李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内蒙古教育,2018(1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