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探究

2021-03-28 02:20王瑜李丹阳
中外医疗 2021年3期
关键词:甘遂大椎白芥子

王瑜,李丹阳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医疗卫生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痒、晨起或遇冷打喷嚏、鼻流清涕、鼻黏膜肿胀为主要表现,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25%,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空气质量的下降以及暖气引起的空气湿度低等原因,近五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西医治疗以抗组胺和免疫药物为主,少数合并有鼻腔解剖学变异可以考虑手术,但复发率高且易引起并发症[2],相比之下,中医对变异性鼻炎具有根治性,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少,除了口服中药汤剂,每多配合中医外治,如:艾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吹鼻法等,其中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利用姜汁调和药物贴敷于穴位,起到药物疗效与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患者接受度配合度高,疗效甚佳,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采用率极高,现报道如下。

1 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

1.1 方法溯源

穴位贴敷疗法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最初的使用是人类为了自求救助,消除病痛,将泥土树叶草茎等捣烂涂敷伤口或者某一部位。在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皇帝内经》中,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论述,提出外治法的治疗[3]。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4]。被誉为“外治之宗”的《理瀹骈文》中对穴位贴敷也有多处记载,如“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津液”。新中国成立后外治法也得到了较好发展,《外治法简编》及《实用临床外治大全》的问世,将穴位贴敷疗法大力推广。可见穴位贴敷疗法,历史悠久,广为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1.2 作用原理

穴位贴敷是利用药物贴敷于穴位,刺激腧穴,而起到药物疗效与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谈及其作用原理之前有必要说一下理论依据。主要有2方面:①《理瀹骈文》提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但凡可以用于内治的药物均可用于外治,除了吸收途径不同外,其余理论宗旨皆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辨证论治和整体思想。即使外用,也需临证异药。②《理瀹骈文》又云:“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津液”。贴敷的药物主要通过透皮作用,诸如涂、搽、洗、浸、敷、贴等中医外治方法,均是将药物涂于皮肤,一部分药物通过皮肤腺体直接作用于相应部位,另一部分药物可经皮下毛细血管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通过改善血液运行以达到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鼻气道阻力,缓解相应症状[5]。所以,以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等中医理论为基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异病同方,同病异方,将不同药物贴敷于不同经络腧穴,通过药效与腧穴刺激双重作用,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从而治愈疾病。在变应性鼻炎中被广泛应用。陈姗等[6]采用穴位贴敷作用于AR模型大鼠,发现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TGF-β1水平明显上升,从而控制鼻黏膜的炎症。张红丽等[7]将249例AR患者随机分组,三伏贴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安慰剂组采用非药物成分的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9%,对照组为44.4%(P<0.01)。孙晓燕[8]对就诊于本院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给予氯雷他定睡前顿服,以30 d作为1疗程,研究组予以穴位贴敷,每隔10 d贴敷1次,以贴敷3次为1疗程,结果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 取穴与用药

马欣等[9]曾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对167首贴敷药物处方进行分析,其中涉及中药64味,频次>100的中药依次为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药对排名前5位的为细辛-芥子,醋甘遂-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芥子,细辛-延胡索。核心处方为芥子、醋甘遂、延胡索、细辛、麻黄。涉及腧穴60个、总取穴频次1 004次,穴对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大椎-肺俞、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脾俞-肾俞、肾俞-大椎。主要核心处方为肺俞、大椎、肾俞、脾俞、风门、膏肓。

2.1 贴敷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中的一种方法,其取穴依据,仍以整体思维辨证论治为主要原则,变应性鼻炎为治,中医病名“鼻鼽”“嚏”“鼽嚏”,均已症状进行命名,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云[10]:“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此外,《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鼻》曰:“鼻鼽,谓鼻流清涕也”,《太平圣惠方》《圣济总论》等均按照“鼻流清涕”症状而进行归类取方。究其病因,中医总以症状反推,以季节气候,各人体质而辨证,如《内经》[11]中关于鼻鼽病因病机的认识有:《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鼽衄鼻塞”,又云:“金不及从革,从革之纪,其病嚏咳鼽衄,治以诸寒是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致为鼽嚏,治以温剂是也”;《素问·宣明五气论篇》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具出矣”;《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者……鼽衄”。是故,历代诸家多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对鼻鼽论治,病因多以:肺经寒饮,肺气亏虚,脾气亏虚,肾阳不足,郁热熏鼻为主,临床选穴施治,初起病程较短者,多以散寒或清热为主,取穴多从肺经,膀胱经,如大椎,肺俞,膏肓,肾俞,膻中等;久病病程延绵者,多以益气或温阳为主,取穴多从脾经肺经肾经为主,如:足三里,肺俞,脾俞,三阴交,命门,气海,关元等。

2.2 贴敷常用药物

穴位贴敷的药物多选用辛温发散之品,意在“温经通络,散邪外出”。分析近年来过敏性鼻炎的穴位贴敷治疗的文献可知[12],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为常用贴敷药物,药对排名前五位的为细辛-芥子,醋甘遂-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芥子,细辛-延胡索。其中白芥子性辛温,色白,白色主痰,可利气豁痰,辛宜于肺,温宜于胃。能达到散水邪,通行经络,发汗散寒,趋冷气的作用。且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芥子甙遇水后生成芥子挥发油,有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可作为抗刺激剂[13]。细辛性辛温,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已有研究证明细辛水或醇提取物均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说明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醋甘遂在甘遂醋制后,苦寒性减弱,毒性明显降低,有较强的祛痰作用,有一定的皮肤刺激性,泄水逐饮力较强,且现代病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作用[14]。延胡索辛、温,纯阳之品,除风,利气,活血,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15]。白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都是可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可起发泡作用的药物,辛温之性可以激发全身气血运血,宣散肺气,以通鼻窍。

3 辨证施敷

根据[16]第2版《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将鼻鼽分为肺寒饮犯证、肺气虚弱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亏虚证及郁热熏鼻证。结合当代人们生活情况,临床常见证型为肺寒饮犯证、肺气虚弱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亏虚证,其中肺脾气虚证最为多见。参照《外治汇要》,将常见证型的取穴用药归纳如下[3]:

3.1 肺寒饮犯证

主症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次症为遇风冷必发作或加重,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该证多因外风入侵,凝滞于肺,肺经寒邪,与正气交争,则鼻痒并喷嚏不止;肺失宣降,津液疏布障碍,故清涕长流。临床常以温肺散寒,化饮止涕为治则。取穴大椎、肺俞、肾俞、膻中、膏肓;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丁香,白芷,细辛2:1:1:1:1:1比例配成80 g,用生姜汁调糊贴敷。

3.2 肺气虚弱证

主症为发作突然,鼻痒甚,喷嚏较多,流涕清稀;次症为气候突变多发作加重,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该证多因肺气虚弱,风寒异气外侵,邪正交争,则突然发鼻痒甚喷嚏多,气虚津液失固,见流涕清稀。临床常以补益肺气,实卫固表为治则。取穴肺俞、肾俞、脾俞、天突、膻中、膏肓;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5:2:2:1比例配成80 g,用生姜汁调糊贴敷。

3.3 脾气虚弱证

主症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微黏,鼻塞,鼻胀较重;次症为清晨或气候潮湿多发,头晕头痛,四肢困倦,纳差;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该证多因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湿浊上逆,故嚏痒发作,涕清微黏,鼻塞鼻胀较甚,脾虚矢运,气血生化不足,体失所养,故四肢困倦。临床常以健脾益气,升清止涕为治则。取穴迎香、大椎、肺俞、肾俞、膻中、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5:2:2:1比例配成80 g,用生姜汁调糊贴敷。

3.4 肾阳亏虚证

主症为阵发性鼻痒、鼻塞,喷嚏频作,清涕量多如注;次症为寒冷或冬季加重,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弱。该证多为肾为元阳之府,气之根,且肾主纳气主嚏,肾阳亏虚,鼻阳失温,故鼻痒、鼻塞,喷嚏频作,阳虚津失摄纳而走泻,则清涕量多如注,肾阳虚弱,体失温养,不耐寒袭,故形寒肢冷。临床常以补肾温阳,止嚏收涕为治则。取穴迎香、大椎、肺俞、肾俞、膻中、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用白芥子,细辛,甘遂,辛夷1:1:1:1,麝香适量配成80 g,用生姜汁调糊贴敷。

4 小结

穴位贴敷作为外治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有着简便易廉的特点,不拘泥三伏贴三九天,可以配合内服汤剂用于过敏性鼻炎的辅助治疗,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双重功效,透皮吸收,通经疏络,辛温药物作用于补气温阳穴位,补益肺脾,温阳止涕。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与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甘遂大椎白芥子
煨甘遂炮制的历史沿革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甘草甘遂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治咳嗽痰喘
甘遂古今应用考
泄水圣药论甘遂
基于炮效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药效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