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三合汤辅助瑞巴派特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的临床疗效

2021-04-19 05:31:36陈培峰董坚高博蔡志杰
中外医疗 2021年3期
关键词:胃脘消化性溃疡

陈培峰,董坚,高博,蔡志杰

1.内蒙古包钢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2.内蒙古包钢医院老年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发生在胃部及 十二指肠,患者存在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的临床表现,病情易反复发作,是发病率与复发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1]。其发病与消化系统中的损伤因子作用加强或保护因子作用削弱有关,西医治疗主要根据患者发病原因选择抑制胃酸药、保护胃黏膜药、抗幽门螺杆菌药等进行治疗,目前联合用药方案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因该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西药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耐药性,影响疗效及预后[2-3]。而PU在中医中隶属“胃脘痛”“吐酸”“痞满”等病症范畴,治疗历史悠久,中医认为该病病机多为胃气阻滞、胃失降和而致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对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在抗PU复发、改善溃疡愈合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故临床中多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西药主外缓解症状,中药内调恢复机体功能,大量临床研究[5]显示中西医结合方案疗效确切。故该研究以该院中医科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48例PU患者经新加三合汤辅助瑞巴派特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内蒙古包钢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为(50.42±5.1)岁;其中消化性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34例。辅治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为(50.36±5.2)岁;其中消化性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32例。所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该次研究,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6]中PU诊断标准,患者具有典型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表现,常伴有泛酸、烧心、嗳气等症状,经电子胃镜检查、钡餐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溃疡,伴有黑便或便隐血试验(+)。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经检查确诊;②年龄≥18岁;③存在PU典型周期性腹痛等症状;④入组前未接受其他治疗;⑤对研究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复合性溃疡或多发性溃疡;②存在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③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肝肾功能不全;⑤有胃手术史;⑥存在肝硬化、胃泌素瘤等疾病导致胃、十二指肠病变;⑦过敏体质;⑧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84388,20 mg/粒)口服,1粒/次,2次/d,予瑞巴派特(国药准字H20010015,0.1 g/片),1片/次,3次/d。辅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新加三合汤辅助治疗,新加三合汤组方:百合30 g、丹参、茯苓各15 g,乌药、黄芪各12 g,高良姜、白术各10 g,制香附9 g,檀香6 g,砂仁5 g(后下);胃气上逆而呃逆加丁香、柿蒂,泛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痛者加木香、川楝子,畏寒肢冷者加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等;1剂/d,加500 mL水煎服,煎取300 mL,早晚分服。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中胃脘痛内容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PU制定疗效标准如下:治愈:患者胃脘痛、反胃、泛酸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及钡餐检查均提示正常,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痛发作次数减少,胃镜检查及钡餐检查提示改善显著,溃疡消失,仍有炎症;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胃镜检查及钡餐检查提示有所好转,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无上述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中医证候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PU的胃脘胀痛、泛吐酸水、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嗳气5个症候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记为0~3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辅治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胃脘胀痛、泛吐酸水、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嗳气的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辅治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对照组(n=48)辅治组(n=48)t值P值组别29.48±9.03 28.86±8.48 0.285 0.769 16.85±5.08 11.27±3.39 7.796<0.001治疗前 治疗后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该研究中,临床有效率辅治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据刘海烁[9]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与该研究研究结果相似。

PU病因复杂,与幽门螺杆菌、胃酸分泌增多、胆汁反流、胃排空延缓等胃黏膜损伤因素密切相关,治疗难度较大,溃疡形成过程中易因反复迁延不愈引起胃肠出血、穿孔、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10]。因该病的主要病因多为胃酸分泌过多与感染幽门螺杆菌,其治疗关键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黏膜,常规西医疗法包括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肠黏膜、抗幽门螺杆菌药等,但疗效有限,易复发[11]。治疗PU的西药中瑞巴派特是具有胃黏膜保护与抗炎双重作用的新型药物,其通过促进胃黏膜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上皮细胞黏液分泌,增强黏膜防御功能方面的作用可促进保护胃黏膜,溃疡组织愈合,已有报道[12]显示将其与西药联用可提高疗效。而中医治疗PU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近年临床中主张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其疗效获得临床医生认可。

PU在中医体系中对应的“胃脘痛”一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胃为阳土,以通为要、顺为降;脾主运化,与胃同居中焦;肝属木,土木相克,肝气郁结则克脾犯胃,使气机阻滞,胃失和降;PU多由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素体不足、劳倦过度等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胃络受损、胃气郁滞、胃失降和、湿邪内生、郁而化热,导致脾为湿困,胃为热扰而痛,初期病变脏腑单一,久则累及多个脏腑,治疗上从胃着手,兼顾肝脾,根据病机以温中和胃、健脾益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缓急止痛等原则施治[13-14]。该研究选择新加三合汤辅助治疗PU,基础方三合汤为已故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经验方,由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方组成,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二者合用可治寒凝气滞胃痛;百合养阴润肺、温胃合中,加乌药行气散寒,可疏通滞气、宣肺通气;丹参活血止痛、檀香理气调胃,砂仁和胃醒脾、行气调中,三药合用可活血止痛、理胃气;三合汤可理气调中、化瘀止痛,还可养血、益肾、醒脾、调胃;加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治脾不健运、脘腹胀满、脾胃虚弱,再加茯苓健脾渗湿,一健一渗,健脾除湿,再以黄芪升阳补气、利尿生肌;全方主寒又主穴,主气又主血,标本兼顾,补其不足,温中和胃、调气养血、化瘀止痛,共奏补虚泻实之功。该研究结果显示,辅治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评分、溃疡愈合情况及胃消化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加三合汤辅助瑞巴派特治疗PU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积极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溃疡愈合,促进胃消化功能恢复。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三合汤中高良姜与香附中具有促进胃液分泌、调节肠管运动的有效成分,百合具有良好镇静作用,砂仁、檀香则含有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抑制变性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白术可调节胃肠运动并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促进胃黏膜恢复;新加三合汤中中药均含有有利于调养PU患者胃肠通道、促进黏膜修复、减轻炎症的有效成分,是其辅助派瑞巴特治疗PU获得良好疗效的主要原因[15-17]。

综上所述,PU患者采用瑞巴派特治疗过程中加以新加三合汤辅助治疗可提高疗效,同时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促进胃消化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胃脘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34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16
怎样预防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都是“溃疡”惹的祸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